一、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無時不在。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要以為隻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育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在進行教育。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着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别人談話,怎樣議論别人,怎樣歡樂或發怨,怎樣對待敵人和朋友,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兒童都有着重要意義。”
是以,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要先從家長做起。家長要以身作則,營造勤奮節儉的家庭生活氛圍,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人稱“股神”的巴菲特,誰也不會想到他在對慈善事業慷慨解囊的同時,卻一直過着非常儉樸的生活。對巴菲特來說,節約每一分錢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巴菲特的辦公室很小,沒有任何豪華的裝飾;巴菲特的工作餐從來就是漢堡和可樂;巴菲特從來不光顧外面的洗衣店,他所有的衣服都由妻子蘇珊洗淨熨幹。
他對着裝要求不高,是以隻要求蘇珊熨燙領子、口袋和袖口,這樣既節省了勞力,還節省了電費,而即使是出席重要的商務場合,他也不覺得穿雙舊跑鞋有什麼失禮之處。
一位傳記作者描述巴菲特的穿着:“他身上的衣服總是皺巴巴的,領帶常常太短,位于腰帶上方好幾寸,鞋子也磨損得厲害,外套和領帶通常一點都不搭配,如果穿西裝,也是早就過時的保守樣式……”巴菲特的孩子們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叱咤風雲,但都擁有了獨立的事業,在接受了父親贈予的基金後,也都将其用于慈善事業。
案例中的巴菲特以身示範,為孩子樹立了勤儉節約的榜樣。孩子們很好地傳承了他對金錢的态度:金錢不是用來浪費的,因為每一分錢都有非凡的增值空間;金錢也不是隻為自己所用的,它也應該用于慈善,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巴菲特正是以這樣的金錢觀來教育兒女,讓他們明白勤奮和節儉的價值所在。
二、理性對待孩子的物質要求
日漸富裕起來的家庭,家長對孩子的愛更應該多一份理性,對孩子某些不合理的物質要求,應堅決拒絕,并耐心說明拒絕的理由,引導孩子認識到這些要求的不合理性。
家長遷就孩子,或者因家長自身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而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對孩子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對孩子一些不用立刻滿足的物質要求,家長可以采用延遲滿足的方法。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延遲滿足實驗。實驗者給四歲被試兒童毎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隻能吃一顆;如果等二十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馬上把糖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進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
幾十年後,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學習成績相對好一些,事業上的表現也較為出色。太過容易的滿足,會讓孩子覺得世界上的事太容易了,沒必要努力。
延遲滿足有助于訓練孩子自願延緩目前的享受,以便得到更好的結果或得到更大的滿足的能力。家長應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三、從小事做起,引導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家長要引導孩子在日生活中盡量做到愛惜物品、修舊利廢、合理消費。在平時,要做到節約每一粒米,不亂倒飯菜;節約每一度電,人走燈關;節約每一滴水,洗手後要關緊水龍頭,洗衣水、淋浴水可用來沖廁所等;節約每一張紙,不要亂扔白紙,用過的紙反面可以寫草稿等;愛惜書本、學習用具等,不亂撕書本;愛護桌椅、門窗等;對于使用的各種物品,有的破損了可修一修再用,不要輕易丢棄。
家長要引導孩子做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四、讓孩子參加勞動,體驗财富創造的過程
家長要引導孩子多參與勞動,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懂得勞動創造一切,真正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不易,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培養孩子勤勞的優秀品質。
同時,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财富創造的過程,當他們體會到掙錢的辛苦和不易,也就不會再随便浪費,進而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此過程中,孩子也會慢慢學會體諒父母,感恩父母。
美國的家長平時很少給孩子零花錢,是以,孩子們會通過在校園裡撿垃圾、收集飲料瓶來換錢,或是通過給别人送報、修剪草坪來賺取自己的零花錢。每個孩子都不會有一丁點的難為情,他們更為自己能掙到錢而自豪。美國家長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五、讓孩子學會合理地使用零花錢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孩子手中的零花錢也日益增多。家長要指導孩子合理地使用零花錢,幫助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這有助于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
1.适時适量地給予孩子零花錢
給孩子多少零花錢,這絕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零花錢不能随要随給,最好定期發放。零花錢也不宜過多,标準應酌情而定,要考慮到将要涵蓋的消費項目、家裡的經濟狀況、市場行情(參考其他小夥伴的标準)和孩子的年齡水準。英國王子威廉從小受到嚴格教育,十歲時就放棄了宮廷生活,按女王的要求去上寄宿學校,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一學期隻有九英鎊的零花錢。
2.引導孩子形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培養孩子基本的消費能力
孩子在使用零花錢買東西的過程中,家長要教會孩子審慎決策,形成合理的消費觀念,培養基本的消費能力。家長要讓孩子了解,有了錢,并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商品是買不完的,必須學會理性地取舍,在滿足部分願望的同時,就得節制其他的欲望。
家長要幫助孩子逐漸分辨哪些東西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是根本不需要的,知道該花的錢要花,不該花的錢要省。家長要教會孩子在購買商品時,學會比較品質與價格,做到綜合權衡。
3.指導孩子制訂零花錢使用計劃
家長要指導孩子制訂具體的零花錢使用計劃,為自己的各項開支做個大緻的預算,并定期對零花錢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看是否有不理性的消費,各項開支與預算是否有出入,是預算不合理還是消費失度,及時總結以便随時調整計劃。
4.幫助孩子建立銀行賬戶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銀行賬戶,讓孩子對自己的賬戶存款負責,銀行賬戶裡的錢的使用必須接受家長的監督。孩子總是喜歡通過節約,讓自己賬戶上的錢越來越多,這樣,他們在買東西時就會精打細算,不會亂花錢。
同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還要用賬戶上的錢盡一些義務,如逢年過節給爺爺奶奶等長輩買些小禮物、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等。這不僅有助于孩子養成有計劃消費的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懂得錢除了可以滿足人的欲望,還有更多更高的價值與意義。
六、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
廢舊物品在生活中随處可見,甚至被許多人抛棄。很多人往往沒有發現,廢舊物品若能夠加以合理利用,也是能變廢為寶的。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如用易拉罐做個花籃,将舊涼鞋剪成拖鞋等。這樣既可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又提升了孩子的環保意識。
《知了猴課堂》有一些實用性的方法可以供廣大的家長參考,也會慢慢推出一些适合初、高中階段父母和孩子的視訊課程,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關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