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二)

一、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无时不在。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怨,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先从家长做起。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勤奋节俭的家庭生活氛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二)

人称“股神”的巴菲特,谁也不会想到他在对慈善事业慷慨解囊的同时,却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对巴菲特来说,节约每一分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巴菲特的办公室很小,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巴菲特的工作餐从来就是汉堡和可乐;巴菲特从来不光顾外面的洗衣店,他所有的衣服都由妻子苏珊洗净熨干。

他对着装要求不高,所以只要求苏珊熨烫领子、口袋和袖口,这样既节省了劳力,还节省了电费,而即使是出席重要的商务场合,他也不觉得穿双旧跑鞋有什么失礼之处。

一位传记作者描述巴菲特的穿着:“他身上的衣服总是皱巴巴的,领带常常太短,位于腰带上方好几寸,鞋子也磨损得厉害,外套和领带通常一点都不搭配,如果穿西装,也是早就过时的保守样式……”巴菲特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叱咤风云,但都拥有了独立的事业,在接受了父亲赠予的基金后,也都将其用于慈善事业。

案例中的巴菲特以身示范,为孩子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榜样。孩子们很好地传承了他对金钱的态度:金钱不是用来浪费的,因为每一分钱都有非凡的增值空间;金钱也不是只为自己所用的,它也应该用于慈善,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巴菲特正是以这样的金钱观来教育儿女,让他们明白勤奋和节俭的价值所在。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二)

二、理性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

日渐富裕起来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爱更应该多一份理性,对孩子某些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应坚决拒绝,并耐心说明拒绝的理由,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些要求的不合理性。

家长迁就孩子,或者因家长自身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而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对孩子一些不用立刻满足的物质要求,家长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延迟满足实验。实验者给四岁被试儿童毎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二十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几十年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好一些,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太过容易的满足,会让孩子觉得世界上的事太容易了,没必要努力。

延迟满足有助于训练孩子自愿延缓当前的享受,以便得到更好的结果或得到更大的满足的能力。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二)

三、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家长要引导孩子在日生活中尽量做到爱惜物品、修旧利废、合理消费。在平时,要做到节约每一粒米,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人走灯关;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要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淋浴水可用来冲厕所等;节约每一张纸,不要乱扔白纸,用过的纸反面可以写草稿等;爱惜书本、学习用具等,不乱撕书本;爱护桌椅、门窗等;对于使用的各种物品,有的破损了可修一修再用,不要轻易丢弃。

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让孩子参加劳动,体验财富创造的过程

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参与劳动,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培养孩子勤劳的优秀品质。

同时,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财富创造的过程,当他们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也就不会再随便浪费,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孩子也会慢慢学会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美国的家长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因此,孩子们会通过在校园里捡垃圾、收集饮料瓶来换钱,或是通过给别人送报、修剪草坪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每个孩子都不会有一丁点的难为情,他们更为自己能挣到钱而自豪。美国家长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二)

五、让孩子学会合理地使用零花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中的零花钱也日益增多。家长要指导孩子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帮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

1.适时适量地给予孩子零花钱

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这绝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零花钱不能随要随给,最好定期发放。零花钱也不宜过多,标准应酌情而定,要考虑到将要涵盖的消费项目、家里的经济状况、市场行情(参考其他小伙伴的标准)和孩子的年龄水平。英国王子威廉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十岁时就放弃了宫廷生活,按女王的要求去上寄宿学校,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一学期只有九英镑的零花钱。

2.引导孩子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孩子基本的消费能力

孩子在使用零花钱买东西的过程中,家长要教会孩子审慎决策,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基本的消费能力。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有了钱,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商品是买不完的,必须学会理性地取舍,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就得节制其他的欲望。

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东西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根本不需要的,知道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要省。家长要教会孩子在购买商品时,学会比较质量与价格,做到综合权衡。

3.指导孩子制订零花钱使用计划

家长要指导孩子制订具体的零花钱使用计划,为自己的各项开支做个大致的预算,并定期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有不理性的消费,各项开支与预算是否有出入,是预算不合理还是消费失度,及时总结以便随时调整计划。

4.帮助孩子建立银行账户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银行账户,让孩子对自己的账户存款负责,银行账户里的钱的使用必须接受家长的监督。孩子总是喜欢通过节约,让自己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这样,他们在买东西时就会精打细算,不会乱花钱。

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还要用账户上的钱尽一些义务,如逢年过节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买些小礼物、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等。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还可以让孩子懂得钱除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还有更多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六、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

废旧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被许多人抛弃。很多人往往没有发现,废旧物品若能够加以合理利用,也是能变废为宝的。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如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等。这样既可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又提升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知了猴课堂》有一些实用性的方法可以供广大的家长参考,也会慢慢推出一些适合初、高中阶段父母和孩子的视频课程,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关注了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