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孩子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錦上添花好上加好的存在,他是一個家庭的活力來源又是一個家庭的紐帶,無論是父母哪一方對于孩子的愛都是十足的無懈可擊的。是以說我們不能夠質疑每一個父母對于孩子的愛,但是愛的“方式”有些卻不是那麼正确,甚至可能會害了孩子。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妹妹才是媽媽生的孩子,你是大橋下面撿來的”寶媽一句玩笑話,改變了孩子的性格

雨溪是一個性格非常開朗的人,平日裡愛笑愛鬧,誰和她做在一起都會被她逗地哈哈大笑上好半天。雨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平日裡非常的安靜乖巧,雖然隻有10歲,但是小姑娘非常的敏感,雨溪直言這個閨女不像親生的,不過二女兒性格大大咧咧倒是和她很像。

平日裡雨溪一家人在一起玩笑打鬧大女兒都是在一邊笑着靜靜地看,從來不參與其中,有一次大女兒突然問雨溪“媽媽,我是不是你的女兒?”雨溪聽了一愣說“你為什麼這麼問呢?”大女兒說“人家都說我的性格和你們不像。”雨溪想逗逗大女兒就說“嗯,其實你是我撿來的,妹妹才是我生的。”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說完雨溪看到大女兒的臉色突然就變了,豆大的淚水滴落下來,雨溪趕緊上前去哄,一邊說着“媽媽逗你呢,你當然是媽媽生的,不然你怎麼會長的那麼像我呢!”

一連好幾天大女兒都不愛說話,老公問雨溪怎麼回事,她如實回答後被老公嚴肅的批評了一頓說“這樣的玩笑怎麼都開啊!孩子這麼小你說什麼她都會相信的,你這不是故意讓女兒難過嘛!”雨溪心裡也非常不是滋味,其實那句話說出來後就後悔了,現在隻能是想盡辦法去哄她了。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大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逗孩子并以此取樂,殊不知這些逗娃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趕緊停下這些無知的行為吧!

我們最常見的言語上逗孩子除了說“你不是親生的”,還有就是動不動的“你再怎麼怎麼樣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些話仿佛都成了某些父母的口頭禅,作為他們消遣孩子和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特意對孩子說的話,但其實這些話在孩子心裡面真的會留下深深的印痕,讓他們感到恐懼不已。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敏感多疑,對于他們的性格養成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有這些習慣的父母還是趕緊停止這些言語挑逗吧!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還有一些父母喜歡帶孩子“飛高高”,将孩子高高的抛起來然後接住,然後反複的抛起,這個過程會逗的孩子哈哈大笑,而父母也會是以越扔越起勁,将這種行為當成“哄娃寶典”,殊不知這樣做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

誠然每個父母都是出于逗孩子開心的角度出發,而且也有信心自己能夠接住孩子,但是什麼叫做意外呢?就是意料之外發生的帶有嚴重後果的事。假設如果某次失手孩子掉下來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無法挽回的,是以還是停下來這種行為吧!帶孩子玩的方式有好多種,不要偏偏去選擇這種危險系數高的。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再有一點大人普遍喜歡的拿孩子取樂的方式就是喂孩子喝酒。有些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在飯桌上就會喂酒,通常都是拿着一根筷子蘸一點酒然後讓孩子去舔,最後将孩子辣的龇牙咧嘴甚至哇哇大哭起來時全家就會被“逗”的哈哈大笑。

這是多麼無知又令人憤怒的行為啊!酒精對于成人的危害尚且不容小觑,更何況是對于身體尚在發育之中甚至某些器官尚且不是非常成熟穩定的孩童身上呢?建議某些父母及時的停止或者是制止這種行為吧!

家有孩子的千萬别這樣讓别人這樣逗你孩子,背後的危害你想不到

作為合格的父母來說,不要把消遣孩子當做是愉悅自己的方式,孩子是需要我們好好照顧的,他們就像是剛萌發的小豆苗一樣脆弱,需要父母精心的呵護,而不是網上說的“生個孩子就是來玩的”,其實這句話一說出來就顯示了父母的不負責!還有就是在面對家裡其他人用不正确的方式來逗孩子時也要及時的制止,充分做好孩子的“保護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