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這兩天抖音上有個很火的媽媽和娃的對話,孩子問媽媽如果自己考上清華,媽媽會怎麼想,媽媽說自己會為他感到驕傲,孩子說如果自己考上北大呢,媽媽說自己同樣會感到驕傲,最後,孩子說自己如果烤上地瓜呢?

媽媽說如果你把地瓜烤的又香又甜,媽媽同樣會為你感到驕傲。不少網友被視訊中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感動,戲稱是:地瓜式教育。

“地瓜式教育”讓大家感到欣慰的地方,在于視訊中的母親在對待孩子幼稚的理想時,給予的尊重和支援。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圖檔來源于網絡)

但這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的身上,卻是難得看見的。大多數父母在對待孩子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時,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經驗和建議走。

這種教育普遍且又看似合理,成年人的經驗确實能給未經世事的孩子提供幫助,可這種幫助在較為強勢的父母手裡就會變成限制孩子的枷鎖。

01

有些孩子從小就emo

地瓜式教育視訊中的孩子,在向媽媽傾訴了自己的小小目标後,得到的是媽媽的尊重和支援。

但在很多家庭中,當孩子吐露自己的心聲,表明自己想要從事一些非高薪職業,像是廚師,環衛工等,一些耐心的父母會慢慢的改變孩子,一些沒那麼有耐心的父母,甚至會當場否認孩子,并開始“高談闊論”的開始對孩子的職業觀開始改變,教導孩子應該成為一名醫生,律師,企業家等。

在一番教育下,孩子似懂非懂的表明自己了解了,之後會做一個老師,律師,醫生。漸漸地對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失去憧憬。

而孩子在父母的安排和諄諄教誨下,看上去一切安好,波瀾不驚,實際上内心對于自己的生活和未來的看法都是無比的空虛。

于是乎,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量年輕人對自己生活的狀态越來越不滿意,他們害怕困難,逃避困難,emo,喪,抑郁。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我們看到“鹿道森”事件,看到抑郁症被納入學生體檢,看到千千萬萬的抑郁症孩子被折磨。

這些孩子有的被告知家裡窮,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要有任何其它想法,有的被否認理想,被父母說成是不學無術,一文不值。

生活中,有朋友說起過自己的生活經曆,朋友A說他小的時候媽媽和姨婆問他想做什麼,他說自己想做服裝設計,不說還好,這樣一說,引來的卻是哄堂大笑。

自此之後,他對自己的理想和喜好閉口不談,時至今日,他沒有從事自己喜歡的服裝設計,而是聽從父母建議,考上了公務員。外人看來,這個結局是挺好的,但隻有他自己知道,他人生的無數種可能,被家人的一次次嘲笑給徹底擊垮了。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與他經曆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不僅僅是在理想和個人目标上,孩子很多時候對于自己想吃的食物,想看的書,想聽的音樂都是被父母決定好,且監管着的。

現在的年輕人感覺”emo”“喪”,不僅僅是走出社會後産生的,而是早在孩提時代就被種下了種子的。

02

年輕人的喪

是自我價值的無法實作

在日本,和空巢老人群體一樣備受關注的社會人群,就是日本的“啃老族”。日本的啃老族沒有工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吃喝住行都依仗着父母。

這些啃老族身體和精神都是正常的,他們不願意走出家裡,進入社會,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想幹什麼,又能幹什麼。

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校園時期被告知,隻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你就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了。

實際上,上了大學,走入社會,迎來的是不亞于學生時代升學壓力的煩惱,面對這些煩惱,加上自己對未來,對現狀的迷茫,年輕人開始“emo”,開始抱團取暖。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所有的emo和喪,在外人眼裡似乎就是閑的沒事兒,多愁善感罷了。但對于那些正在經曆着迷茫的人來說,自我價值的缺失,真的很可怕。

前兩天,2021年考公考編的年輕人數量急劇上升的話題上了熱搜。關于這個話題,很多人讨論的是年輕人選擇考公考編目的是為了服務人民,還是單純的想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

以及,對年輕人全部跑去考公考編,沒有人創業、創新,影響市場經濟的結論層出不窮。

其實年輕人考公考編,确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為了逃避競争激烈的市場,選擇一份穩定安逸的生活。但也有很多年輕人選擇考公考編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

從國小到大學,一直都在考試的孩子們,走出社會後,他能想到的也隻有通過考試來獲得工作。

曾在某篇報道中看過一個關于人生規劃采訪,一個95後的大廠員工,他對自己職業的看法就是賺夠足夠的錢就離場,帶着豐富的履曆繼續尋找下一家。乍一看,思路清晰,邏輯合理,是個人間清醒。

但仔細想想,似乎也沒有那麼正确,因為對于人生的規劃,他卻絲毫沒有提到他自己的價值。賺錢,跳槽,賺更多的錢,就像是埋頭前進的人,一直行走,卻沒有方向。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自我價值的缺失,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陷入迷茫。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可能是父母,學校,社會共同導緻的。

鼓勵孩子做自己的家長,一邊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學校名列前茅,要求孩子發展個性化的學習,不重視音樂繪畫體育的教育。

對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認知的教育,是影響孩子們現在以及未來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對于父母來說,這樣的教育刻不容緩。

03

孩子的自我價值要怎麼培養?

一個自我價值感缺失的孩子,很容易會被外界的聲音所影響,對挫折和失敗的容忍度低,并時常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貶低。

反應到長大後,很有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積極性,缺乏上進心,缺乏動力等等。久而久之,頹廢的狀态就會讓人的心理變的郁沉,進而轉變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而自我價值感最好的培養時期,就在一個人的孩童時代。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時,應該注意這幾點。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一、自尊自愛

孩子對于自我價值的認知,首先是從感情出發的,自己是一個人什麼樣的人,是喜歡還是讨厭。

在犯下錯誤時是逃避還是内疚,都是孩子和自己相處時會有的情緒。

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性格,情緒,身體都不尊重和熱愛的話,那麼它一定無法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方面,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導孩子,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身體上,孩子都要學會愛自己。

在對待自己的錯誤和失誤時,要學會原諒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長大去烤地瓜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有多少孩子的自我價值被漠視?

二、成功的含義

孩子在自我價值感上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挫敗感。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遊戲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孩子都會感到沮喪。

這種沮喪在孩子眼裡就是對自己的不滿意,對自我價值的貶低。亦或者孩子在考試中失利,比賽中失利,都會讓孩子産生自我價值貶低的行為。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告訴孩子,成功的多元化,并非取得好成績,好名詞才是唯一的成功。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能展現自身價值的地方,也讓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能更有勇氣。

三、幫助孩子了解自己

孩子喜歡什麼,孩子的興趣是什麼,理想是什麼。這些愛好特長的培養不僅僅是雞娃。

在興趣理想上有所發展,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積極性,一方面也是讓孩子不斷探索自己的價值。

父母在得知孩子天馬行空且幼稚的理想後,也千萬不要急着否定,也許你會覺得孩子不适合,但合不合适,未來是否真的會成功,這點根本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對自身的了解和認知。在經曆過失敗,努力過後,孩子會為自己的行為畫上句号。

在孩子的自我認知中,父母應該時刻擔任着陪伴者的角色,幫助引導孩子追尋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提供強硬的建議和要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在面對自我時,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