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給孩子做榜樣,這個父親拼了!

最近,我看到一個視訊,特别想和大家分享。

視訊中說的是一個平時都懶得動的父親,為了給不會倒立的兒子做倒立示範,在妻子的口訣示範下,竟然真的倒立成功了。

看着丈夫滑稽的動作,妻子是忍不住笑了,但是孩子的反應則不一樣,孩子是非常激動地跳了起來,嘴裡不斷在喊“耶!耶!耶!”為爸爸點贊。

仔細觀察視訊中兒子的表情和動作,可以發現孩子的表情和動作變化是非常豐富的,從一開始的漫不經心甚至帶有一些不相信,到逐漸的變得認真坐了起來觀察父親的動作,到最後的激動興奮。從孩子的表情變化可以看出什麼?

第一是孩子對于倒立這件事情的認知是覺得非常難的,因為他沒有倒立成功。相信在努力“爸爸能夠倒立”成功這件事情上,孩子一定是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的。這也就是一開始孩子為什麼是漫不經心甚至是不相信的表情。

第二是孩子對于父親示範倒立這件事情是有一定期待的。因為随着父親動作的不斷推進,孩子的表情是逐漸變得嚴肅的。這個變化的特别明顯,是孩子内心活動的真實展現。

其實,每一個孩子對于父母都是崇拜且在自己難以完成的事情都對父母有一種本能的相信,而這恰恰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機。尤其是在孩子表現出對父母需要時,父母最忌諱以下幾種表現:

第一是不予理會。當孩子向父母發出第一次求助時,一定是真的遇到了困難,迫切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幫助,這時候的孩子情緒上是非常脆弱的,倒不一定是非要父母去幫助完成,更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依靠感和心靈上的慰藉感。父母的不予理會甚至不耐煩,都會傷害親子之間的關系,讓孩子以後不太願意來尋求父母的幫助。當父母這條路被阻塞的時候,就會轉而走其它路,比如自我探索。這種情況下的自我探索往往充滿了危險性,因為孩子不熟悉、不了解操作流程或者說解決方案,對所涉及的安全等問題就隻能聽天由命。

第二是敷衍。不要把孩子當傻子,父母是不是在敷衍,孩子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并會把這種敷衍進行延伸,變成更為複雜的情緒甚至情感問題。

第三是包辦。包辦其實對于孩子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包辦,尤其是學習、讀書上,而是讓他們在經曆與思考中成長,進而習得相關技巧和習慣。

作為父母,最好的方式,是就這個問題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的根源在哪,解決問題的流程是什麼。作為父母,最忌諱的就是代替孩子成長,最後還質問孩子你為什麼不自己成長。

舉個例子,就像有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父母們總是責怪孩子不好好學,不知道動腦筋去思考問題,但很少去思考究竟自己有沒有給孩子時間和方法去學會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學,他們隻是習慣父母包辦式的告訴算式和答案,而告訴孩子算式和答案對于父母來說是最為輕松、惬意的,是以父母也願意這麼做,但長此以往人的生物本能性要求孩子去走最舒服的道路,不會了就去問父母,因為這種方法最輕松。

是以說,作為父母,既要不斷提高自己做孩子的榜樣,更要學會如何去影響和指導養成必須的習慣變得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