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给孩子做榜样,这个父亲拼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视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

视频中说的是一个平时都懒得动的父亲,为了给不会倒立的儿子做倒立示范,在妻子的口诀示范下,竟然真的倒立成功了。

看着丈夫滑稽的动作,妻子是忍不住笑了,但是孩子的反应则不一样,孩子是非常激动地跳了起来,嘴里不断在喊“耶!耶!耶!”为爸爸点赞。

仔细观察视频中儿子的表情和动作,可以发现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变化是非常丰富的,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甚至带有一些不相信,到逐步的变得认真坐了起来观察父亲的动作,到最后的激动兴奋。从孩子的表情变化可以看出什么?

第一是孩子对于倒立这件事情的认知是觉得非常难的,因为他没有倒立成功。相信在努力“爸爸能够倒立”成功这件事情上,孩子一定是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的。这也就是一开始孩子为什么是漫不经心甚至是不相信的表情。

第二是孩子对于父亲示范倒立这件事情是有一定期待的。因为随着父亲动作的不断推进,孩子的表情是逐渐变得严肃的。这个变化的特别明显,是孩子内心活动的真实体现。

其实,每一个孩子对于父母都是崇拜且在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都对父母有一种本能的相信,而这恰恰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尤其是在孩子表现出对父母需要时,父母最忌讳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是不予理会。当孩子向父母发出第一次求助时,一定是真的遇到了困难,迫切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帮助,这时候的孩子情绪上是非常脆弱的,倒不一定是非要父母去帮助完成,更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依靠感和心灵上的慰藉感。父母的不予理会甚至不耐烦,都会伤害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以后不太愿意来寻求父母的帮助。当父母这条路被阻塞的时候,就会转而走其它路,比如自我探索。这种情况下的自我探索往往充满了危险性,因为孩子不熟悉、不了解操作流程或者说解决方案,对所涉及的安全等问题就只能听天由命。

第二是敷衍。不要把孩子当傻子,父母是不是在敷衍,孩子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并会把这种敷衍进行延伸,变成更为复杂的情绪甚至情感问题。

第三是包办。包办其实对于孩子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包办,尤其是学习、读书上,而是让他们在经历与思考中成长,进而习得相关技巧和习惯。

作为父母,最好的方式,是就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解决问题的流程是什么。作为父母,最忌讳的就是代替孩子成长,最后还质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自己成长。

举个例子,就像有孩子数学成绩不好。父母们总是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不知道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但很少去思考究竟自己有没有给孩子时间和方法去学会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学,他们只是习惯父母包办式的告诉算式和答案,而告诉孩子算式和答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为轻松、惬意的,所以父母也愿意这么做,但长此以往人的生物本能性要求孩子去走最舒服的道路,不会了就去问父母,因为这种方法最轻松。

所以说,作为父母,既要不断提高自己做孩子的榜样,更要学会如何去影响和指导养成必须的习惯变得更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