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1946年7月20日, 一支仅有6000人的旅团刚刚躲进冶溪镇,便被30万敌军团团包围。敌我兵力相差悬殊,身处绝境、突围无望。可一夜之间,冶溪镇内的解放军犹如人间蒸发一般,全无影踪。

这一切都要从冶溪镇的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说起,此人名叫胡之杰。如若没有他的仗义相助,只怕独二旅全军都已沦为枪下亡魂。在他的帮助下,革命军成功地突出重围,转移阵地。

胡之杰究竟是如何出谋划策,帮助革命军突破险境?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一、大战一触即发

1946年,国民党对中原军区发动了进攻。敌军10个整编师共计30万人,然而此时的解放军只有6万余人。对方装备优良,人数众多,处在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两下对比之下,我方处于劣势,我军要突出重围,无异于难如登天。

为了保存我军主力部队,解放军迅速作出战略部署。决定由旅长吴诚忠率领的鄂东第二旅6000余人努力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大军撤退。

第二旅的战士们都知道这一战,凶多吉少,生死难料,做好了准备全军为国捐躯。引诱敌军,为大部队撤离争取时间。在第二旅战士们的努力下,敌人没有识破我军的计谋,误以为第二旅是主力部队,拼命地对第二旅进行围剿。

被敌军紧追不舍的第二旅边打边退,无意之中来到了冶溪镇的地主胡之杰家中。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吴诚忠

地主胡之杰看到面前这一支解放军,因为连日赶路风尘仆仆,衣服上也到处都是补丁,一个个更是面黄肌瘦,一看就是好几天没有吃到饱饭了。但他们进入冶溪镇以来,没有丝毫骚扰百姓,不像那些土匪强盗打劫粮草财产。对他及家人尊敬有加,不横行霸道。心里自然而然地对这支队伍有了几分好感。

然而祸不单行,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我军竟出现了一个叛徒。把我军的藏匿点告诉了敌军。这么做无异于将我军赤裸裸地袒露在敌人面前。

为了防止自己被敌军打败后,泄露情报。吴诚忠他们便将所有的机密文件烧毁,不留任何东西给敌军。

明天注定是一场死战,战士们为恢复体力,养足精神,早早地休息了。然而身为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吴诚忠却睡不着。

他坐在桌前,借着桌上的微弱灯火,着急地思考着明天的战略计划。明天如何突破敌人重围,又要如何保护当地民众的撤离,保护胡之杰的安全。种种问题,让吴诚忠焦头烂额,全无睡意。

在得知这支部队在自己情况如此危急之下,还在考虑自己一家的安危,胡之杰很是感动。便找到吴诚忠,准备当面感谢他。一进门,就看见吴诚忠眉头紧锁,满腹忧虑。胡之杰便表示关心,随口问道:“敢问包围镇子的是哪支部队?”

这事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吴诚忠便说道:“外面的啊,是国民党整编72师。”岂料此话一出,胡之杰一愣,便“哈哈”地笑出声来。

吴诚忠不免疑惑,怎么胡之杰做如此反应。问道:“先生怎么做这表现?难道你认识他们啊?”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胡之杰又“哈哈”大笑道:“看来,我有办法退去外面这数万敌军了。”这句话如平地惊雷,让在座的每个人都震惊不已。一个小小的地主,有什么办法可以击退敌军的千军万马呢?

一时之间,大家都无法相信胡之杰的话,毕竟此事非同小可。

胡之杰见大家如此反应,便解释道:“我与这国民党72师有一段渊源。他们的师长傅翼,副师长祝顺鲲曾经都是我的部下。“此话一出,大家面面相觑,半信半疑。

胡之杰更是自告奋勇要与外面的国民党军谈判:“让我去见他们一面,好好劝说一下他们,让他们给你们让路、放你们走”。

虽然胡之杰说的信誓旦旦,但是吴诚忠还是不放心,万一胡之杰有个好歹,不好向他的家人交代啊。吴诚忠担心地劝说胡之杰道:

”不行,这样做太危险了。整编第72师也是奉命前来的,不会那么轻易就被劝说了的。此举太过冒险了,我不能让先生为我们平白涉险。“

胡之杰心中有数,主意已定,安抚吴诚忠道:“没事,我心中对此事至少有九成把握,吴旅长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话毕,胡之杰便大摇大摆地前往了第72师营地。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二、国民党的师长胡之杰

这胡之杰到底是谁?怎么会这么有自信去说服敌军将领呢?

原来胡之杰出生于安徽冶溪镇的一户大户人家。家境富裕,哪怕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是吃穿不愁,从小就饱读诗书。

因有报国之志,早年在川军当兵。后来,参加过武昌起义。担任过川军第一师师长。蒋介石本来就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再加上胡之杰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对川军既有不屑,又颇为忌惮。害怕川军的发展壮大对自己不利。蒋介石便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将胡之杰调到南京参谋总部任职,去了他的兵权。

胡之杰人生地不熟,又为人刚直,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在南京过得很不顺心。郁郁不得志之下,离开南京,回到了老家岳西冶溪镇。

所幸胡之杰在军中身居高位多年,凭借积累的家产,也置办了不少家业,成为当地有名的乡绅,时不时还充当一下当地的教书先生。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三、智退敌军

来到72师,营地门口的守卫便把胡之杰拦了下来。胡之杰便对守卫说到:”你就告诉你们师长傅翼,副师长祝顺鲲,我胡之杰来看望他们了。“守卫一听对方能够直接说出师长、副师长的姓名,也不敢懈怠,马上跑去通报他们。

一见到傅翼和祝顺鲲,胡之杰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说道:“我知道你们也是遵照上级的命令,但是大家都是中国人啊,又不是打日本人!同胞相残,两败俱伤,我实在于心不忍啊!”

虽然胡之杰已经离开部队很久了,但是胡之杰在当他们师长时,体恤下属,带领他们一起冲锋上阵,往日情谊深厚。老领导的话傅翼和祝顺鲲还是比较听得进去,没有丝毫轻慢。胡之杰的话一说完,傅翼和祝顺鲲就陷入了深思。

胡之杰看他们低头不语,抓住机会又再给他们下了一剂猛药。说道:“72师是地道的川军部队。当年老蒋是如何对待我的,你们俩也是亲眼所见。假如现在你们和别人打仗,把部队打残、打光了,老蒋会不会给你们补充,想必你们也是心知肚明的。往坏了想,说不定乘机撤了72师,也不是不可能,前车之鉴也不少了,最好的例子不就站在你们面前吗。”

1946年,解放军被30万敌军包围,一地主站出来:我能击退数万敌军

胡之杰的这番话,可谓是句句直冲要害,说到了傅翼和祝顺鲲的心底。如今的情况,老领导胡之杰也并非危言耸听,万一真的成了胡之杰说得那样···于是急问道:“那依老长官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胡之杰等的就是他们这一句话。说到:”现下,同胞相残、两败俱伤,不如网开一面,大家各自保存实力。“最终胡之杰凭借自己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循序渐进,终于感化了对方将帅的心。

当晚,在胡之杰的努力下,傅翼不仅没有命令军队攻击,还借故调走了位于镇子东边的队伍,在铁桶一般的敌军包围圈中,故意为我军留下一个口子。我军在不放一枪,未伤一人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悄悄地撤离了冶溪镇。这前后的转变堪称奇迹,前面全旅都已做好牺牲的准备了。谁知峰回路转,下一秒大家就不费一兵一卒安全撤离。而这一切全部都得益于地主胡之杰的帮助。

多年后,吴诚忠将军再次谈到此战,不免感慨道:

“多亏胡老先生的鼎力相助,不然当初的独二旅免不了要与敌人拼死一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