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長卿與孟浩然,結局為何不如王維?因為二人詩中有這個毛病

唐朝的劉長卿、王維、孟浩然三人,都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詩人。 王維雖然在安史之亂中被迫擔任僞職,然而他的結局最好,劉長卿卻屢遭貶谪,而孟浩然多次求官不成。

洪亮吉從詩人的角度,對三人的命運作了解讀。雖然是一家之言未必有道理,但是對于作詩之人,卻有很大的啟發。

劉長卿與孟浩然,結局為何不如王維?因為二人詩中有這個毛病

一、王維的職場情商

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提到了這三個人的差別:

即如同一谪官也,摩诘則雲:「執政方持法,明君無此心。」不特善則歸君,亦可雲婉而多風矣。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亦有不同年代的記錄)王維狀元及第 。他擔任太樂丞時,卻因伶人舞獅受牽連,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離開京城時,王維作詩《初出濟州别城中故人》雲:

微官易得罪,谪去濟川陰。

執政方持法,明君無此心。

闾閻河潤上,井邑海雲深。

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鬓侵。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為臣子的謹言慎行,或者說詩人的溫柔敦厚。君子不出惡言,即使被貶谪,也要心中誠懇地承認錯誤,認可組織的安排和上司的決定。

王維颔聯說,皇帝并沒懲罰的意圖,執法者貶谪我,隻是對事不對人,做得對呀。

尾聯并沒有發牢騷說怪話,隻是委婉地自憐,就算我有回到京城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等到白了頭呀?

王維的這種心态,總是令他絕處逢生。即使在安史之亂以後,曾經擔任僞職的王維仍然獲得重用,去世前做到了任尚書右丞的高位。

劉長卿與孟浩然,結局為何不如王維?因為二人詩中有這個毛病

二、劉長卿的鋒芒

至于劉長卿對于被貶谪的态度呢?洪亮吉說:

若文房之《将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則直雲:「此去播遷明主意,白雲何事欲相留?」殊傷于婞直也。

劉長卿是天寶年間的進士,他的仕途更是坎坷,756年,在蘇州的長洲縣當縣尉的劉長卿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後遣到洪州待命。第二年又被貶潘州南巴尉,這個地方在今天的廣東茂名市電白。

離開洪州(南昌)之前,劉長卿遊曆慧遠曾經主持的古寺,作《将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

竹房遙閉上方幽,苔徑蒼蒼訪舊遊。

内史舊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葉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遷明主意,白雲何事欲相留?

這次被貶谪,是我們英明的皇帝的意思呀,白雲有何必挽留我呢?南朝陶弘景有詩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白雲句典出于此。

婞直,倔強,剛直。洪亮吉認為劉長卿尾聯太直太露。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劉長卿不善于隐藏心中的委屈。這種心理以及行為,在官場上容易得罪人,自然不會有太好的發展。

《唐才子傳》評價說:

長卿清才冠世,頗淩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

劉長卿與孟浩然,結局為何不如王維?因為二人詩中有這個毛病

三、孟浩然的矯情

孟浩然原先隐居在家鄉,中年後出來求官,可惜無人引薦,名落孫山。傳說他某次遇到了唐玄宗,皇帝久聞其名,令他吟一首自己的詩作,結果孟浩然突然腦子空白,讀了一首最不該讀的作品。

宋《漫叟詩話》雲:

孟浩然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唐玄宗聞之曰:卿自棄朕,朕何棄卿?孟貫詩:“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周世宗聞之曰:朕伐叛吊民,何謂“有巢”、“無主”?二子正坐詩窮,所謂轉喉觸諱。

洪亮吉也說到:

盂浩然之「不才明主棄」,亦同此病,宜其見斥于盛世哉。

這句詩出自孟浩然的代表作《歲暮歸南山》:

北阙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唐玄宗聽了很不高興,是你自己不知道進取,怎麼說是我不用你呢?結果孟浩然布衣終身。

劉長卿與孟浩然,結局為何不如王維?因為二人詩中有這個毛病

結束語

洪亮吉認為:劉、孟之不及王,亦以此。

無論作詩,還是作人,還是混迹于職場、官場,說話不要太直,特别是注意不要語涉譏諷。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唐玄宗是喜歡聽王維說“明君無此心”呢?還是喜歡有譏諷之意的“不才明主棄”、“播遷明主意”呢?

古人常說,作詩要溫柔敦厚,這三首詩可謂例證。

@老街味道

詩中的富貴語與棄兒語,古代詩人早就學會了凡爾賽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