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撰文|趙立波

題記:李白的悲劇在于,沒有孟浩然求職的踏實與抗挫,缺乏王維的迂回與耐力;沒有顔真卿的視死如歸的血性,然而大唐詩人第一把交椅非他莫屬,隻因為他的才華無人可及。

公元701年2月8日,大陸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出生,由此成了盛唐氣象最光彩的代言人 。時至于今,李白不再單屬于大唐,而是屬于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最受後人尊重懷念的一位民族浪漫靈魂。他的詩文将人類所能表達的浪漫境界發揮到了極緻。青天、明月、長江、黃河,無不信手捏來。正如餘光中先生所形容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李白畫像

他永遠給人以狂放、飄逸的形象,讓後人以為他的一生都是在非常亢奮快樂不羁中度過。相反,李白的一生是坎坷、沖突、挫折的一生,最終因為天真單純,在激烈的玄宗之子李亨和李璘激烈的帝業繼承的鬥争中,李白由于站錯隊而險些喪命,由此讓他過早的走完了人生。在長江之邊,他憔悴的身影如同長江之月,凄涼無邊。

(一)、 李白是中國所有文人的優點和缺點的集合體,飄逸、狂飲、劍客、尋仙的一隻飛躍盛唐的大鵬。

他出身非常顯赫的家世門第。“涼武昭王九世孫”、“其先祖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隐易姓名”,以及“神龍之始,逃歸于蜀,複指李樹而生伯陽。”《李陽冰序、範傳正碑》但郭沫若卻自負地肯定“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所捏造,目的就是擡高自己的門第”。《郭沫若(關于李白)》這未免有度人之腹的嫌疑。很難了解,郭沫若曾以“擡李貶杜”的筆法寫了大量贊頌李白的文字,卻多處可見他對于李白的不屑,真是殊不可解。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李白書法

他自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見過他的人說他“眸子哆如虎”,一雙大眼睛如同老虎眼睛,可知氣場和精氣神相當出色。對于将自己比喻成大鵬鳥,他在《大鵬賦》中自己解釋說:“餘昔于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在李白看來,他就是賀知章說的“谪仙人”,就是下凡來濟救蒼生的。自負如同與生俱來,早年刻苦學寫文章、練習劍術無不讓李白愈發自信,他不止一次地向人們誇耀自己的德才:“少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李太白全集》他給自己規劃了宏大的人生抱負和政治理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相關影視畫面

對于職業選擇,李白相當明确,就是做宰相,做宰相,做宰相!他行俠“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他狂飲“舒州杓,力士铛,李白與爾同生死。”十五歲那年他就執着于尋仙大夢“十五求神仙,仙遊未曾歇”,于是一個好爽飄逸、傲岸不羁,想象豐富,行俠仗義的道士、文士、俠客、浪子集于一身。

(二)、安史之亂是李白人生命運徹底滑落的曲線,讓他成了最狼狽的文人。

安史之亂猶如一場瘋狂的飓風掃蕩了李白的整個人生和夢想。在巨大的亂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狽的是詩人。因為他們敏感,滿目瘡痍使他們五内俱焚;第二因為他們自信,一見危難就想按照自己的邏輯采取行動;第三,是因為他們幼稚,不知道亂世邏輯和他們的心理邏輯全然不同,他們的行動不僅處處碰壁,而且顯得可笑、可憐,很顯然一直抱負着遠大理想的李白就是這樣典型性格。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安史之亂

就在李白隐居廬山屏風疊時,天寶十五年(756)十二月,他在焦慮地分析安史之亂的形勢時,永王李璘領軍由江陵東下,趨廣陵。他派遣韋子春勸說李白,加入永王幕府,深谙政治洶湧的李白夫人,表現出了比李白的遠見和成熟,勸說丈夫不要貿然出山。但是李白認為這是他最後一次實作人生濟世匡民的重要機遇,對來訪的韋子春李白強烈表達了他的人生宏圖:“氣同萬裡合,訪我來瓊都,披雲睹青天,扪虱話良圖。留侯将绮裡,出處未雲殊。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理想很豐滿”,此後他陷入了李氏皇子争奪江山繼承的鬥争中來,讓李白徹底陷入巨大漩渦,幾乎将其吞噬。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相關影視畫面

(三)、世人皆欲殺,李白是超級唐朝大明星,在當時就享有盛名,為何都想讓他被處死。

天下大量癡迷李白詩歌的人,不是想救他,而是想殺他。隻有他的老朋友杜甫在懷念他“世人皆欲殺,我意獨憐才”。當時的所謂世人不是那些平民百姓,而是占據主流的達官名流,政客 他們一面偷偷閱讀李白的作品,興奮地彼此傳閱,也都知道他是稀世之才,千年難得,卻一面希望他被處死。因嫉妒而生恨,和期盼着觀察結束生命受難的不良癖好。幸好李白最終以流放夜郎保全了生命。從認識上說,杜甫對李白的下獄也是罪有應得。“世人皆欲殺”中的“世人”也包括杜甫本人在内,因而他認為李白是“孰雲網恢恢,将老身反累。”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話劇李白

杜甫逃離亂軍後,去了靈武投奔做了皇帝的太子李亨,這種選擇無疑為杜甫的今後注入了“選擇正确”的分數。包括李白的另一位好友高适也因“選擇正确”站在了李亨的一邊,甚至李白在其權力管轄範圍内的監獄中給他寫了一封信,竟然連個回信也沒有。天真的李白或許才知道,他與高适的幾次酣醉,卻換不回一句安慰。我們無意苛責高适對李白的寡義,但這些無不說明高适的政治成熟性和現實性,自然他的人品與作品永遠不能與李白處于一個層級。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話劇李白

唯獨李白單純的相信,隻要跟着李氏後人平叛,都是一樣報效國家,匡扶社稷。此後李白被大量的“世人”也就是達官顯貴和主流輿論的文人要痛喊殺頭。他們要把大唐第一的詩人殺了,要把“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給殺了,要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給殺了。曾經是盛唐超級大明星的李白竟然被那麼多人希望将其處死,可見他的驚世才華已經引起了群妒。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黃河之水天上來

(四)、仕途不順在帝位之争中站錯隊被發配夜郎,從此成了李白悲劇的最大伏筆。

公元758年,57歲的李白從浔陽出發被流放夜郎,一夜之間李白徹底老了。流放夜郎意味着,李白的所有理想徹底幻滅。

李白一直要匡扶天下,但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時,才通過“公舉”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兩入翰林卻都沒呆多久,便棄官離京,最終卻又卷入永王與唐肅宗的帝位之争中。安史之亂讓李白陷入落魄,當時李白避居廬山。由于李白缺乏外界真實資訊和建功立業的急迫心情,至此走入政治漩渦。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相關影視畫面

唐玄宗在馬嵬坡遭到兵變,被逼無奈殺了楊國忠與楊貴妃。此後,唐玄宗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镳。玄宗入蜀,李亨則在靈武自即帝位,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李亨登基也不合法,但玄宗先遭安祿山叛亂,又在馬嵬坡被逼殺掉貴妃,已經是心灰意冷,對自己突然被太子尊為太上皇,也就默然接受。但他的兒子卻不不能接受。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難的旗号,招兵買馬,揮師東下,其實是趁機擴大地盤,想借亂世當皇帝。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安史之亂

唐玄宗在奔西蜀途中發了诏書,下放軍國大權至諸親王及地方軍政一把手,讓其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平息叛軍。太子李亨卻不聽玄宗诏令,擁兵隴西,僭登帝位搶班奪權。而永王李璘出師東巡之時,得知李白隐居廬山,遂數次下達聘書,李白幾經猶豫,終于決定下山入其幕府。在永王東巡時,李白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捕入獄。永王敗北後,右相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駐紮在浔陽的中丞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崔渙為“永王事件”牽連的人開脫罪名,卻得罪了同僚和下屬,被罷去右相之職,并貶為太守。接替崔渙辦理“永王事件”的官員李峘,将已結案件推翻重審,并重新拘捕釋放人員。宋若思讓李白先藏起來,不久,藏在潛山縣司空原舊居的李白被逮捕,後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話劇李白

(五)、他的詩幹淨的像洗過一樣,人們對李白的無限喜愛,希望讓他的結局美好一點。

關于李白的離世,他的族叔李冰陽說是“疾亟”,就是沉疴而逝。到了元和十二年(817),與李白有“通家之舊”的範傳正在撰寫《新墓碑并序》,在這一嚴肅的碑刻中,竟也未明說李白死因,隻用了“盤桓利居,竟卒于此。”一筆帶過。五代時期編寫的《舊唐書李白傳》稱“竟以飲酒過度死”。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李白影視形象

這個說法,可能濫觞于晚唐項斯《經李白墓》詩“夜郎歸未老,醉死此江邊。”宋代編寫的《新唐書李白傳》則幹脆不與提及,說明李白的死因愈發撲朔迷離,以上幾種說法均不宜納入正史範圍。然而李白對于曆史和人民太重要了,越是如此,後人就越發的進行猜測,甚至又出現了醉酒撈月緻死,總之李白在一個月夜,一條船上,在柔美的月色中徹底讓李白不辨真僞,最後“以手弄月”,導緻溺水而亡,“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唐才子傳李白》,至此李白的溺水被塗抹上一層與之風度相比對的一層神韻。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話劇李白

宋代洪邁的《容齋随筆》對此記錄的更為客觀些“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采石,因醉泛月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水。故其地有捉月台。”按照古代說法,凡是溺水者不能進行吊念活動,為此,宋代祝穆在其《方輿勝覽》中對李白之死進行了質疑與合理推測:“而捉月之說,豈古不吊溺,故史氏為白諱耶?抑小說多妄而詩老好奇,故以發新意耶?”不管我們偉大的浪漫詩人如何歸宿,想必任何将太白的歸宿幻化成美好都是對他的崇敬。李白的詩幹淨的像洗過一樣,他是不可逾越、不可複制,千古以來,李白隻有一個。而李白的風度、氣質全部融合到中國人的靈魂深處。在采石矶附近,我看到了餘秋雨先生為李白題寫的碑文,文字深情而簡潔,稍具文化基礎的人都能讀的明白。現抄錄如下,以此讓我們向先賢李白表達崇高的敬意。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采石矶

“此為采石矶,李白往生地。追溯三千裡,屈原誕生地。追溯兩千裡,屈原颠沛地。追溯一千裡,東坡流放地。這些絕頂詩人,或依江而生,或憑江而哭,或臨江而唱,或尋江而逝,可見此江等級,早已登極。我曾問:在世界名山大川間,詩格最高是何處?所得答案應無疑:萬裡長江數第一。……李白來自天外,兼得兩河之力,一路尋找故鄉,歸于此江此矶。于是立地成台,彙集千古情思,告示大漠煙水,天下不可無詩。詩為人生之韻,詩乃理想之寄。既然有過盛唐,中國與詩不離;既然有過李白,九州神采奕奕。”

李白:無孟浩然踏實,少王維忍耐,缺顔真卿血性,為何成盛唐第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