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作者:壹生

作者: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 血管組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作為卒中領域備受矚目的國際會議,第十屆歐洲卒中組織大會(10th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Conference, ESOC)将于5月15日至17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以線下會議的形式交流各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此次會議中,華山卒中團隊共有八項研究入選口頭發言和壁報交流。為了讓大家提前了解研究的亮點,小編整理了這些研究的簡要内容作為大會預熱,也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新的研究視角和思考。此外,在大會期間,我們也将實時關注并報道重磅臨床研究,以便與大家共同學習,敬請期待我們的後續報道!

Oral Presentation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柳葉

澳洲墨爾本大學Ph.D.,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機制及診療。承擔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及中國卒中協會腦血管病代謝組學青年基金項目,作為第一作者發表SCI 7篇,核心期刊2篇。

急性缺血性卒中時間窗内使用替奈普酶靜脈溶栓真實世界研究

随機對照研究顯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時間窗内使用替奈普酶(Tenecteplase, TNK)非劣于目前的經典溶栓藥物阿替普酶,并且出血風險相當。大陸多個卒中中心已開展非适應證TNK靜脈溶栓治療,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利用全國18個中心時間窗内使用替奈普酶靜脈溶栓的資料,通過傾向性得分比對的方法,與使用阿替普酶的患者進行比較,評估TNK在中國真實世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Oral Presentation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李思源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基地住院醫師,華山醫院神經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影像與急性期診療。

靜脈引流通過減輕梗死後微循環障礙改善臨床神經功能預後

靜脈引流(venous outflow, VO)作為側支循環級聯(cerebral collateral cascade, CCC)中的靜脈成分,因處于微循環的下遊而被認為是展現微循環有效性的替代标志物。本研究納入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影像聯盟(CHABLIS)中發病24小時内的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患者,旨在探索靜脈引流對臨床神經功能預後的正面作用是否由梗死後微循環障礙的減輕介導。

Moderated Poster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賀智嬌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血管組2022級直博,華山醫院神經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急性缺血性卒中相關診療與影像分析。

輕型卒中合并大血管病變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相關影像标志物探究

由于良好側支的建立,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血管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表現為輕度的神經功能缺損。然而既往研究表明,其中仍有20%-40%的患者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iation,END)。本研究旨在利用基線多模式影像,探究預測輕型卒中合并前循環大血管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發生END的影像标志物。

Poster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劉心雨

現于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血管組攻讀博士,華山醫院神經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組成員。主要從事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CT的影像臨床研究及其指導下的再灌注治療。

分區灌注參數與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後出血轉化的相關性研究

靜脈溶栓及血管内取栓治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而出血轉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是卒中再灌注治療的常見并發症。目前認為腦部的不同解剖區域存在易損性差異。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線不同大腦分區的灌注參數與HT之間的相關性,為急性期的判斷與治療提供更多依據與決策輔助。

Poster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洪瀾

醫學博士,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神經内科住院醫師,華山醫院神經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影像與急性期診療。目前以第一作者發表SCI 7 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獲得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腦血管病青年創新基金”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别資助(站前)1項,國自然青年基金1項,曾獲國際卒中大會青年研究者旅行獎,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優秀論文,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獎項。

再通時間預測替奈普酶溶栓患者預後

既往研究證明阿替普酶溶栓的血管累積再通率随着時間延長而增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繪替奈普酶溶栓後的再通過程以及探索一個合适的血管再通評估時間點。本研究納入國際多中心隊列的單純替奈普酶溶栓的伴有血管閉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據梗死核心增長速度計算再通時間,将患者分為無再通、較早再通(<1小時)、延遲再通(1~6小時)和較晚再通(6~24小時)4組。研究發現随着溶栓後時間增加,累計血管再通比例增加,然而無效再通的比例也增加。6小時内再通的患者臨床預後顯著優于未再通患者,6~24小時再通患者的出血風險顯著高于未再通患者。在1、6、24小時三個時間點中,溶栓後6小時評估血管再通情況對于預後的預測有最大的曲線下面積(AUC)且有最平衡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表現。

Poster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張書凡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博士研究所學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年卒中的病因及機制研究。

在中國人群中使用多基因風險評分預測腦動脈夾層

腦動脈夾層(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CeAD)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疾病。目前病因仍不明确。CeAD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性結締組織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頭痛、近期感染史、頸部按摩史等,然而這些因素均缺乏特異性,不足以解釋CeAD的病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動脈夾層具有遺傳易感性,本研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首次在中國人群中探索CeAD的單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基于所有獨立風險的SNP計算多基因風險評分(PRS),同時在測試集和驗證集中證明了PRS與CeAD發病率顯著相關。

Poster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朱冰兒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血管組碩士研究所學生在讀,華山醫院神經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顱頸動脈夾層的診斷與治療。

顱頸動脈夾層緻使的缺血性卒中治療方案的探研

顱頸動脈夾層是緻使青年卒中的重要及常見病因,多數缺血事件發生在夾層後14天内,是以對于該人群早期抗栓治療至關重要,但是目前缺少完整的治療體系。本研究基于華山顱頸動脈夾層隊列,旨在結合患者臨床預後及影像學特征為臨床醫生提供個體化抗栓治療方案。

Poster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

曠神怡

博士,畢業于複旦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現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内科主治醫師,緻力于腦血管病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曾赴澳洲墨爾本參加中澳神經科醫師臨床教育訓練班學習。在國内外雜志發表多篇文章,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

依達拉奉右莰醇對溶栓治療後出血轉化的影響

出血轉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治療後的主要并發症。目前降低缺血性卒中溶栓後出血轉化風險的治療是有限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依達拉奉右莰醇是否能夠減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後的出血轉化以及該藥物對血腦屏障通透性的影響。

更多無時差精彩請持續關注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神經以及壹生APP神經頻道!

【2024 ESOC 華山特約】ESOC即将啟幕,華山研究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