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作者:壹生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血管组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作为卒中领域备受瞩目的国际会议,第十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10th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Conference, ESOC)将于5月15日至17日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以线下会议的形式交流各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此次会议中,华山卒中团队共有八项研究入选口头发言和壁报交流。为了让大家提前了解研究的亮点,小编整理了这些研究的简要内容作为大会预热,也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此外,在大会期间,我们也将实时关注并报道重磅临床研究,以便与大家共同学习,敬请期待我们的后续报道!

Oral Presentation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柳叶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Ph.D.,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制及诊疗。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中国卒中协会脑血管病代谢组学青年基金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 7篇,核心期刊2篇。

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真实世界研究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使用替奈普酶(Tenecteplase, TNK)非劣于目前的经典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并且出血风险相当。大陆多个卒中中心已开展非适应证TNK静脉溶栓治疗,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利用全国18个中心时间窗内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的数据,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与使用阿替普酶的患者进行比较,评估TNK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Oral Presentation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李思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影像与急性期诊疗。

静脉引流通过减轻梗死后微循环障碍改善临床神经功能预后

静脉引流(venous outflow, VO)作为侧支循环级联(cerebral collateral cascade, CCC)中的静脉成分,因处于微循环的下游而被认为是体现微循环有效性的替代标志物。本研究纳入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影像联盟(CHABLIS)中发病24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旨在探索静脉引流对临床神经功能预后的正面作用是否由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减轻介导。

Moderated Poster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贺智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2022级直博,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诊疗与影像分析。

轻型卒中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影像标志物探究

由于良好侧支的建立,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表现为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然而既往研究表明,其中仍有20%-40%的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iation,END)。本研究旨在利用基线多模式影像,探究预测轻型卒中合并前循环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发生END的影像标志物。

Poster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刘心雨

现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攻读博士,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组成员。主要从事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CT的影像临床研究及其指导下的再灌注治疗。

分区灌注参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静脉溶栓及血管内取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是卒中再灌注治疗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认为脑部的不同解剖区域存在易损性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不同大脑分区的灌注参数与HT之间的相关性,为急性期的判断与治疗提供更多依据与决策辅助。

Poster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洪澜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影像与急性期诊疗。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7 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获得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脑血管病青年创新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1项,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曾获国际卒中大会青年研究者旅行奖,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奖项。

再通时间预测替奈普酶溶栓患者预后

既往研究证实阿替普酶溶栓的血管累积再通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描绘替奈普酶溶栓后的再通过程以及探索一个合适的血管再通评估时间点。本研究纳入国际多中心队列的单纯替奈普酶溶栓的伴有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梗死核心增长速度计算再通时间,将患者分为无再通、较早再通(<1小时)、延迟再通(1~6小时)和较晚再通(6~24小时)4组。研究发现随着溶栓后时间增加,累计血管再通比例增加,然而无效再通的比例也增加。6小时内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显著优于未再通患者,6~24小时再通患者的出血风险显著高于未再通患者。在1、6、24小时三个时间点中,溶栓后6小时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对于预后的预测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且有最平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表现。

Poster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张书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卒中的病因及机制研究。

在中国人群中使用多基因风险评分预测脑动脉夹层

脑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CeAD)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目前病因仍不明确。CeAD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结缔组织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头痛、近期感染史、颈部按摩史等,然而这些因素均缺乏特异性,不足以解释CeAD的病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脉夹层具有遗传易感性,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探索CeAD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基于所有独立风险的SNP计算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同时在测试集和验证集中证明了PRS与CeAD发病率显著相关。

Poster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朱冰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硕士研究生在读,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颅颈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

颅颈动脉夹层致使的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的探研

颅颈动脉夹层是致使青年卒中的重要及常见病因,多数缺血事件发生在夹层后14天内,因此对于该人群早期抗栓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缺少完整的治疗体系。本研究基于华山颅颈动脉夹层队列,旨在结合患者临床预后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

Poster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

旷神怡

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曾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中澳神经科医师临床培训班学习。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目前降低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治疗是有限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是否能够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出血转化以及该药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更多无时差精彩请持续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神经以及壹生APP神经频道!

【2024 ESOC 华山特约】ESOC即将启幕,华山研究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