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提起孟浩然,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在我們第一次進入學堂時,打開課本,一下映入眼簾的便是這首詩。

孟浩然,字浩然,号山人,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是盛唐時期的人,與并稱于"王孟"。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時他被招入幕府。但是其仕途困頓,最終選擇修道歸隐,先是隐居,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終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隐居鹿門山時所作。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春天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鳥。昨天夜裡風聲雨聲一直不斷,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複讀之,竟然覺詩中别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并不在于其華麗的辭藻,也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是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的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在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傳誦它,探讨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竟蘊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自然而無韻緻,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曉》它既有悠美的韻緻,行文又起伏跌宕,是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而留給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隐秀曲折。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隻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潇潇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谧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後的衆卉新姿。這些都隻是詩人在室内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的春色的,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莺啭花香的爛熳的春光的,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的。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是表現了詩人内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的。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這首小詩僅僅隻有四行二十個字,寫出來卻曲屈通幽,回環波折,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的。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籁的聲音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