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李白 少年遊曆,一年就 花費 30萬。娶 宰相孫女 ,做 上門 女婿 。入朝為官,讓 貴妃研磨,力士捧 靴 ,更是炒了皇帝的鱿魚。驕傲 自負 的李白,或許會與谪仙形象不符,但是卻足夠真實。

李白生性豁達高傲,但是他也曾為了理想,有過低眉逢迎的時候。那麼,真實的李白,到底是怎麼樣的?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少年理想,入仕無門

李白的晚年,或許是從年少時就注定了。

李白年少時期的夢想有兩個:做俠客和入朝為官。李白從小就天資過人,喜好讀書,更是過目不忘。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14歲,李白就已經會寫詩,并且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遍覽諸子百家後,他更是對俠客的江湖生活,心向往之。

在李白的詩中,從青年時期的“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到42歲的“願将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再到流放時的“倚劍增浩歎,扪襟還自憐。”始終劍不離身,俠義無二。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但是,李白是位人間清醒,他知道入仕才是自己的第一目标。

雖然,李白的身份可以追溯到士大夫,但他終其一生卻不能參加科考。

因為,李白的父親李客是一名商人,這樣的原生家庭,禁锢住了李白的夢想。

《唐六典》規定:

來刑家之子,工商類殊不預。

終其一生,李白對自己的家族都極其隐晦,他寫生活,寫愛情,寫友情,但是于親情這一方面,很少描寫,就連他父親的名字,也是在他的墓碑上發現的。

被命運扼住咽喉的李白,隻能走第二條路——舉薦。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對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李白來說,他的原生家庭不缺錢,打通人脈關系,成了他揮金如土的動機。

公元720年,19歲的李白聽聞當時的吏部尚書蘇颋出任益州刺史,于是,帶着自己的多篇詩作,前往成都自薦。

蘇颋贊賞李白:

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卻沒有想要舉薦李白的意思,反而鼓勵他好好讀書。

李白悻悻而歸,回家途中,李白路過峨眉山,登高遠望,又行至渝州。聽聞當時的渝州太守李邕惜才愛才,為了給自己的理想找一條出路,李白前去拜會了李邕。

拜見李邕時,李白高談闊論,不拘禮節,讓李邕對這個年輕人十分不滿,于是隻讓宇文少府接待。對于受到的冷遇,李白十分不滿,于是寫下了《上李邕》,以此譏諷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将自己比作大鵬,直言後生可畏,莫欺少年窮!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不難看出李白的性格,驕傲自信,對于前輩們的冷遇,他可以說是滿不在乎,甚至可以出言譏諷。

李白的商賈出身,加上他孤傲的性格,導緻許多士大夫都看不上他,是以年少時的舉薦之路,他走得并不順利。

從渝州回到家鄉後,李白一直在大匡山中讀書,從20歲讀到了23歲。

四年時間,李白從未放棄心中的理想,如果不能做官,那麼做個俠客也不錯吧。于是,李白決定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李白先是在四川境内遊曆了一番,而後腰懸寶劍,手牽白馬,帶着盤纏,與家人依依惜别後,乘船而去。臨别時,李白寫下《渡荊門送别》: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雖然,李白表達了對故鄉的不舍之情,但是終其一生,往後的李白都未能回到故鄉江油。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衆所周知,李白的詩文豪邁飄逸,善于馳騁想象,這與他不羁灑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是以,在很多人眼裡,李白應該是不屑于名利聲望,也不想入朝為官。

顯然事實剛好相反,同許多文人一樣,李白從小就立下了“濟天下”而後功成身退的理想,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仕途上的成就。

與此同時,他又性格孤傲,喜歡漫遊隐居,這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沖突點。一方面他擁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他有一顆浪漫不願受到拘束的心。

這使他十分焦灼,常常陷入要不要為了政治前途而屈就的掙紮中,明白了李白這樣的心境,就能明白,後來他在仕途上的諸多嘗試和選擇。

雖然李白遊曆天下,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第二夢想。但是,此時的李白,還未放棄入朝為官的夢想。在四川找不到出路的他,希望通過遊曆天下,結交更多好友尋找出路。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遊曆天下,千金散盡

李白離開荊州,一路從湖北遊到安徽,過了蕪湖後,到了金陵(今江蘇南京)。金陵自古便是富貴鄉,溫柔場。而長幹裡(秦淮河一帶)更是文人墨客彙聚的地方。

在這裡,李白結交詩友,把酒言歡,過了一段惬意舒心的日子。他曾在文德橋醉後撈月,聽街邊婦人娓娓訴說自己的愛情,兩小無猜,兩處閑愁,他信手寫下《長幹行》: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李白無疑是浪漫的,他喜愛月亮,喜愛美好的愛情,他的浪漫不止在于他的詩,更在于他的行為藝術。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離開了金陵,李白一路遊覽了蘇州,杭州,紹興的名勝古迹,留下多篇懷古惜今的詩篇。但是,每到一個地方,李白也不忘去拜會當地的王公貴族,希望能尋求仕途的出路。

隻是,李白的求訪被他們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最終他隻能寄情山水,聊以自慰。

然而,更讓李白陷入窘境的是,他帶出來的錢已經全部花完了。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财好施也。

李白為了功名,結交權貴好友,千金一擲,僅僅一兩年時間,帶出來的30萬錢便全部花光。雖然李白的大部分錢都用來疏通人脈了,還是有小部分都被他用來接濟好友了。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李白出手闊綽,仗義疏财。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很多人以現代的眼光去看待李白,認為他沒有政治才能。但是,尚且不讨論李白的政治能力,從李白少年時期便立志建功立業開始,他從未得到過機會,也沒有真正曆練過。

此時的李白已經26歲了,在事業上一事無成,在經濟上也窮困潦倒,即便是放到現在,也會積郁成疾

公元726年,李白行至揚州後,真的病倒了。

一天夜裡,月光皎潔,李白坐在窗前,思考着未來的人生,想起自己此時的窘境與仕途上的求而不得,思鄉之情油然而起,于是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一年秋天,李白修養好身體後,又開始了他的漫遊!

在遊覽至襄陽鹿門山的時候,李白聽聞孟浩然正隐居于此,于是決定上門拜訪。李白與孟浩然雖然相差12歲,但是神交已久,二人無話不談,引為知己。

而後,兩人一起上路,同遊了湖北武昌。一個月後,孟浩然決定前往揚州,臨别之際,李白賦詩一首,送别了孟浩然。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湖北遊覽的這段日子裡,李白在孟浩然和道士胡紫陽的撮合下,入贅到了湖北安陸已故宰相許圉師的家裡,娶了許圉師的孫女。

雖然許家已經家道中落,但是比起李白來,更具社會地位,李白也依靠許家在安陸過了一段相對安定的日子,與許氏琴瑟和鳴,育有一子一女。

婚後不久,李白依然心系仕途。恰逢當時唐玄宗诏令天下,海選人才,隻要是有文才的,都可以到長安自薦,李白終于等到了機會。

公元730年,30歲的李白第一次踏進了長安。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數十年間,功業未成,李白不禁感歎道:“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人生道路如此艱難,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裡?但是,終究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回到安陸的李白,将身心寄托于田園生活。此間他還向玉真公主與韓朝宗自薦過。

但是,因為李白内心桀骜不馴,太過于直率,不适合官場,拒絕了李白的請求。

公元735年,李白鼓起勇氣,再入長安。當時恰逢唐玄宗在外遊獵,李白為了讨好唐玄宗,寫下了《大獵賦》,歌頌唐玄宗治理下的大唐,繁華盛世,遠勝前朝。

但是,李白終究還是失望了!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數次自薦,都沒能謀求到一個職位,不得不說,除卻李白的商賈身份讓人看不上之外,他的性格也有一大部分原因。

年少時,我們學習李白的詩,李白給的印象是,不事權貴,傲然風骨,但是讀到他的“且複命酒樽,獨酌陶永夕”,我依然能感受到他深深的孤單。

在後人的眼中,李白總是少了一些鮮活的細節,試問,他為何不能擁有自己的血肉與真實?

初入長安,報國無門,李白堕落過。鬥雞走狗,飲酒賭博,打架鬥毆,這些都是李白的血肉生活。即便他擁有豁達的心胸,這次大概也是失望到極點了。

還好,旅居長安的李白,終于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賀知章。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入朝為官,賜金放還

賀知章比李白大了40歲,但是對李白的才名早有耳聞。初次見到李白,他就贊歎道:

我以前讀過你寫的《烏栖曲》,我以為這樣的好詩,隻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寫出來,沒想到一見到你,果真是神仙下凡。

谪仙之名,由此而來。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寶,此時的大唐海内升平,富庶強盛,長安作為都城更是彙集八方來客。李白在賀知章與玉真公主的極力引薦下,終于被唐玄宗召見。

已經仗劍執酒,漫遊天下數十年的李白,帶着他“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再次踏入了長安,此時他已經41歲了。

踏進皇宮的那刻,唐玄宗降辇步迎,七寶床賜食于前,親自調羹給李白喝,這是莫大的殊榮。唐玄宗在聽了李白的政治見解後,十分滿意,給了他翰林待诏的職位。

多年來,仕途不順的壓抑終于一掃而光,李白認為,出人頭地,報效國家的機會終于來了。但是,現實就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潑在了他的臉上。

李白入長安的這一年,大唐國力鼎盛,四海升平。對于唐玄宗來說,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國勢強盛,他是非常引以為傲的,每一個統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千古名郡,名垂青史。

唐玄宗看中的,并非李白的治國良策,而是他的文采,他希望李白能通過詩篇,贊美歌頌自己,但是李白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進了翰林院後,李白并未受到唐玄宗的重要,連續數月都是去點個卯,然後直到下班,整日無所事事。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一日,唐玄宗召見李白,李白原以為唐玄宗是政事找他,沒想到,高力士一路将李白帶到花園中。原來,那日園中牡丹盛開,唐玄宗攜楊貴妃遊幸,為了哄楊貴妃開心,唐玄宗命李白寫詩助興。

此時的李白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直言需得貴妃磨墨,還令高力士為他脫靴,他才能有詩興。于是,在衆目睽睽之下,李白揮毫潑墨寫下《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楊貴妃讀罷,驚歎不已。

此後,唐玄宗也經常将李白召到身邊,帶他參加各種宴會,吟詩作樂。李白一方面享受着唐玄宗的重視,另一方面又期待着能真的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李白在屢次得到皇帝賞賜,亟思報效的心情中,度過了最志得意滿的一年。因為唐玄宗的關系,李白成了長安城中的紅人,經常周旋在王公貴族的宴會上,一度喝得酩酊大醉,這樣的生活讓他如癡如醉。

但是,李白卻忽略了,自己恃才傲物,藐視權貴的性格,已經得罪了唐玄宗身邊的紅人——高力士。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一日,唐玄宗召見李白,而此時的李白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但是此次,唐玄宗召見卻是為了國事。

當時吐蕃攻占青海的一座城池已有三年之久,唐玄宗想要出兵讨伐,于是命李白拟一份诏書。李白雖然醉酒,但是也知道事關重大,于是洋洋灑灑寫下千餘字的诏書,内容堂皇,氣勢磅礴。

唐玄宗看罷,對李白的文采贊賞有加,但是轉念一想,李白總是醉酒,恐怕會誤了國事。在一旁的高力士看透了皇帝的心思,直言道:“李白雖然詩文奇絕,但是難成大事。”

唐玄宗聽罷,贊同高力士的說法,想到如今朝中,人才濟濟,何愁少了一個李白。

而後,高力士又向楊貴妃進言,稱李白所寫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一句,是将楊貴妃比作了一代妖後趙飛燕。

楊貴妃大怒,唐玄宗也是以疏遠了李白,至此再未召見。

李白在長安渾渾噩噩地過了三年,期間,他寫下了《清平調》在内的許多詩篇,大多都是歌頌太平盛世,并非他心中所願。

他也見到了曾經崇拜的君王,但是當時的唐玄宗已經不似開元年間那般,勤于政事。他沉迷于後宮美色,也任用了不少奸佞小人。

長安的所見所感,與李白之前的想象幾乎是天壤之别。眼見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作,仕途升遷也再無希望,他寫下了《蜀道難》,發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人生感歎。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公元744年,86歲的賀知章告老還鄉,眼見知己離開,李白對朝堂也心灰意冷。一個月後,李白向唐玄宗上書,請求還山,唐玄宗也絲毫沒有挽留。于是,在這一年的暮春時節,李白被賜金放還,再次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

從23歲第一次出川遊曆,到45歲被賜金放還,此時的李白無論是心情和出發點都變了,他沉溺于仕途不順的苦悶,形單影隻,對月抒懷。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平靜的文字下,湧動着深深的孤獨。早已沒有了當初被唐玄宗征召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躊躇滿志。

但是,這樣的李白,卻撕掉了不事權貴的刻闆标簽,展現了一個真實而又鮮活的李白。

李白是仙,是谪仙,卻是有血有肉的詩仙。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公元753年,李白到嵩山會友,登高遠望,頓時胸起狂瀾,放聲歌唱,将仕途中的遭遇的不順全部宣洩出來。杯酒間,他唱出了潇灑豪邁,大開大合的巅峰之作《将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此時的李白,看似豁達惬意,實則是借酒消愁,壯志未酬的滿腔激憤有感而發。

辭别了好友之後,李白一路遊曆到吳越。一日李白在夢中遊覽了天姥山,感歎于天下之遼闊,自然之壯麗,尚未領略萬一,何必還要糾結于過往。夢醒之後,李白提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而後,李白又開始了新的漫遊,從吳越到燕北,四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安史之亂,凄慘暮年

詩仙李白,不僅僅是蔑視權貴的谪仙人,同時也是有欲有求的普通人,他始終不曾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李白早年《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這樣寫道:

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瑟,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從中不難看出,李白的政治理想是想做一個如晏子,管仲一般,上能報國,下能安民的忠臣良相。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為了躲避戰亂,54歲的李白帶着家人一路逃難,來到了廬山隐居。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公元756年冬天,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奉唐玄宗之命,領兵東巡。但是李璘是有私心的,他一路率兵沿江東進,實際上是為了與太子的勢力分庭抗禮,決心奪取天下。

此時的李璘沿途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勢力。行至九江的時候,他聽聞李白在此隐居,于是派親信上門勸說李白出山,輔佐自己。

李白之前雖然是主動辭職的,但是依然擁有遠大的政治理想,想要一展抱負。思慮再三後,李白欣然應允,下山做了李璘的幕僚,由此也被卷入了皇權之争。

不久之後,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稱帝,史稱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李璘與其部下兵敗被殺,李白也因創作了《永王東巡歌》,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被永遠流放夜郎(今貴州梓桐)。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公元759年,59歲的李白被一路流放,行至白帝城一帶,恰逢關中遭遇大旱,百姓顆粒無收,饑寒交迫,朝廷為此大赦天下,李白是以獲得了自由。

李白順着長江疾馳而下,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他高興不已,大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态,吟詠道: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公元761年,花甲之年的李白,窮困潦倒,無奈之下,李白隻能去投靠了身在安徽的族叔李陽冰。

第二年,李白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病榻上,李白将畢身所做詩篇交于李陽冰,最後留下《臨終歌》,與世長辭,時年62歲。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馀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挂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終其一生,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仍然将自己比作胸懷寰宇的大鵬鳥,即使風雷折斷了他的翅膀,他也會再次奮起,沖入雲霄。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李白死後,他的墓碑也因無人祭拜,徹底淪為荒墓。白居易在路過李白墓的時候,十分傷感,寫下: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垅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此時的李白墓被野草圍繞,即便墓中主人曾寫過驚天動地的詩篇,也抵不過現在的荒涼。文人大多都是時運不濟,但是窮困失意者,沒人能超過李白。

隻能道一句:可憐!可悲!可歎!

李白晚年過得很悲慘,這是與他的性格有關嗎?

縱觀李白的一生,統治者不認可他,陰謀家想利用他,他身負冤屈被貶他鄉。但是,這些坎坷和磨難并沒有消磨李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理想,也沒有改變他報效國家的信念。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這就是李白,在大唐多如漫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是仙,是谪仙,是有血有肉的詩仙,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在中國詩壇羽化登仙,留下舉世無雙的風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