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 | 減肥總是失敗?教你保持理想體重最簡單的方法

作者:中國科普網

體重管理是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許多人為了達到理想體重而節制飲食,卻總是被減肥失敗或體重反彈所困擾,更多的人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卻又無可奈何。什麼是理想體重,我們應該如何達到并維持理想體重?

健康 | 減肥總是失敗?教你保持理想體重最簡單的方法

營養學中的理想體重是以增長壽命及促進健康為原則,并不迎合世俗的審美觀。評價成年人的營養狀态通常采用身體品質指數 (BMI)為評價标準。BMI等于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18.5—23.9為營養良好的正常範圍,如果BMI在正常範圍内,你的體重就是理想體重。人進入中年以後,由于基礎代謝率下降,能量消耗相對年輕時減少,再不注意鍛煉就容易出現身體發福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BMI是一個簡易的測量公式,沒有考慮年齡、性别、體格等影響因素,更嚴謹地評估肥胖或消瘦需要通過專業儀器測量人體的脂肪含量。

保持理想體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适當的運動和飲食,使能量的消耗和攝入趨于相等,體重趨于穩定,如果需要減肥,就應該“管住嘴,邁開腿”,使能量消耗大于攝入;如果需要增重,就應該适當多吃高熱量的食物,适度運動。

我們身邊有減肥需求的人士多于有增重需求的人士。減肥應少吃高糖高脂的高熱量食物,适當多吃熱量低而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由于主食澱粉是熱量的主要來源,需要控制主食的量,但是不宜過度限制。有一種快速減肥方法叫做生酮飲食,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蛋白為特點,它模拟人體的饑餓狀态,迫使機體動用脂肪來供能,這種供能過程會産生較多酮體,增加肝髒和腎髒的負擔。因為生酮飲食的副作用比較明顯,一般不建議作為減肥的首選。曾經風靡一時的“輕斷食飲食”也很有争議,它讓人在一段時間内(通常是24小時)處于饑餓狀态,容易導緻血糖波動和心血管疾病。減肥應該長期、緩慢地進行,每周體重下降不超過1公斤為宜,不然容易反彈并誘發疾病。

健康 | 減肥總是失敗?教你保持理想體重最簡單的方法

改善飲食習慣可以安全有效地促進減肥。人的饑餓感和飽腹感來自下丘腦對血液中血糖濃度的感覺,當血糖濃度低于正常範圍,就感覺到饑餓,反之感覺到飽腹。用餐前,人體的血糖濃度比較低,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濃度逐漸升高。如果吃飯太快,就會在已經攝入足夠食物的時候還沒有感覺到飽腹,容易攝入過量的食物。減慢進食速度可以讓人體在适當的時候産生飽腹感并停止進食,一般建議每餐飯吃15分鐘:進食前半小時可以适量飲水,以免讓口渴的感覺加強饑餓感,進食時先喝一小碗湯、再吃些清淡的蔬菜,然後吃主食和動物性食品。

平和的心态也有利于減肥。許多人在壓力增大時食欲旺盛,喜歡吃甜食和高脂肪食品,這是因為壓力增大會使腎上腺釋放的皮質醇增多,皮質醇有促進食欲的作用。原始人在進化的過程中,面臨的壓力大多是天氣寒冷、食物匮乏之類的風險,機體必須儲備能量來應對風險,于是會通過激素和神經系統的作用促進進食。現代人面對的壓力已經大為改變,但是機體還來不及适應新環境,依舊按照幾百萬年積累而成的習慣加以操作。

熱愛美食的法國人的體重普遍适中,女性更是以身材曼妙著稱。真正喜歡美食的人不是饕餮之徒,也很少吃炸雞、薯條之類的食品。他們更看重食物的新鮮、原味和用餐環境的優雅。據英美等國報道,當地低收入人群的肥胖率更高,因為他們更迫切地用食物來安慰自己,由于經濟的限制而選擇快餐類食品。飲食雖是尋常之事,卻反映出社會與文化的方方面面,要想實作理想體重,需要從健康的心态、積極的生活方式做起,不斷邁向理想的未來。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湖北省生理學會理事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王欣

編輯:吳桐

稽核:王飛

終審:陳磊

圖源:視覺中國

<公衆号ID:kepuin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