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據相關資料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為健康中國的首要威脅,調查顯示我國血脂異常患病人數正在逐年增高,這些人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可一旦發病卻可能導緻患者傷殘甚至死亡,研究發現,在臨床上這類疾病雖以冠心病為多見,但也可表現為缺血性卒中(腦梗死)、慢性腎病等。是以,為了從根本上防治ASCVD,積極認真管理好血脂甚為重要。那麼,血脂異常是什麼?危害大嗎?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管理血脂健康?對此,我們邀請到黃河中心醫院心内科主任劉軍魯,請他給我們講講,關于高血脂健康管理的相關知識,歡迎他的到來!

本期要點:
問題一:劉主任,請問什麼是血脂?高血脂呢?
答: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于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一般說來,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内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主要用于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
高血脂是指血中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
具體診斷名額為:
總膽固醇:2.8~5 .17mmol/L
甘油三酯:0 .56~1.7mmol/L
膽固醇脂:2 .8~5.17mmol/L(110~200mg/dl),占總膽固醇的0 .70~0 .75(70~75%)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 .96~1.15mmol/L;女性:0 .90~1 .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
問題二:為什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需要從血脂管理上入手呢?
答:動脈管壁内産生粥樣硬化斑塊,造成管腔狹窄,減少甚至阻斷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共同基礎病理改變。大量科學研究已反複證明,血脂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是ASCVD發生最為重要的緻病性危險因素。血液中緻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進入動脈管壁中,是粥樣硬化斑塊初始形成和進展的必備條件。緻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雖然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但也包括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如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殘粒脂蛋白(RL)和脂蛋白(a)[Lp(a)]等。這些緻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異常應視為ASCVD的病因或稱之為元兇,而與該病發生相關的其他因素(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僅是幫兇。
問題三:很多人對血脂異常不太了解,請問血脂異常的概念是什麼?血脂異常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答:概念:血脂異常是一類較常見的疾病,是人體内脂蛋白的代謝異常,主要包括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等。血脂異常是導緻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在我國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高,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這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準明顯提高、飲食習慣發生改變等原因有密切關系。
危害:目前,人們對血脂異常危害的認識仍然非常不足,甚至有諸多誤解。與高血壓等其他較易發現和識别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相比,公衆對于血脂異常的認知率偏低。近年來,國内外發表了許多有關血脂異常的防治指南,并在不斷地更新。提高全民對血脂異常的認知度,共同參與血脂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近40多年來,伴随着改革開放,我國人群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造成全民血脂水準大幅度升高。相應地,我國人群的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顯著增加。早在20世紀80年代,上海地區對9021名35~65歲的男女性受試者随訪了8~13年,觀察到人群中基線總膽固醇水準與冠心病死亡呈正相關,總膽固醇每升高10%(0.47 mmol/L),冠心病死亡風險即增加23%。北京地區從1985—1999年對當地居民進行了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這個時期内,人群中吸煙率、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病率沒有太多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是總膽固醇水準增加了24%,與此同時這些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111%。歸因分析表明,導緻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因素中,血膽固醇增加所産生的貢獻率高達77%。
問題四:劉主任,管理好血脂都有哪些好處?
答:管理好血脂能大幅度降低ASCVD風險,大量科學研究資料證明,降低膽固醇水準能夠顯著地減少ASCVD發病率和死亡率。瑞典曾分析1986—2002年本國冠心病死亡率降低的原因,發現膽固醇下降是冠心病死亡降低的主要原因(40%)。芬蘭曾經是全球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高達450/10萬,男性尤為嚴重。從1972年開始,芬蘭實施“北卡健康促進項目”,使芬蘭人均膽固醇水準下降了約20%,冠心病死亡率下降幅度高達66%。管理好血脂,除了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外,适時開始正确的降脂藥物治療是關鍵。他汀類藥物是降低膽固醇水準,尤其是LDL-C水準最有效的藥物。荟萃分析結果表明,LDL-C每降低39 mg/dl(1.0 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20%,主要冠狀動脈事件風險降低23%。
問題五:看來管理血脂對于保證身體健康有一定的重要性,劉主任,管理血脂健康的發展前景如何呢?
答:全面管理血脂是臨床探索的方向,雖然通過大幅度降低LDL-C或将LDL-C降至很低,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仍然遺留了許多ASCVD風險。因為緻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除了LDL外,還包括VLDL、RL和Lp(a)等。而要進一步減少ASCVD遺留風險,則需積極降低除LDL外的其他緻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是以,全面管理血脂是臨床探索的主要方向。動脈粥樣硬化病理改變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進展過程。在生命的早期管理好血脂,能更有效地預防和減少ASCVD風險。
問題六: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擔心自己的血脂健康,請問,對高血壓患者血脂管理,有什麼建議呢?
答:1.對1級高血壓患者,年齡≥45/55(男/女)合并吸煙、肥胖、糖尿病、低HDL-C血症、頸動脈斑塊等二項者LDL-C幹預靶标
2.對2級高血壓患者,年齡≥45/55(男/女)合并吸煙、肥胖、糖尿病、低HDL-C血症、頸動脈斑塊等一項者LDL-C幹預靶标LDL-C
3.對3級高血壓患者,年齡≥45/55(男/女)者LDL-C幹預靶标均應
4.所有高血壓患者,均需盡早進行血脂等各項ASCVD危險因素篩查,評估個體ASCVD危險分層,确定降壓和降脂目标值。對于ASCVD危險分層極高危者LDL-C幹預靶标均應較基線降低至少50%,且
問題七:那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都有什麼建議?
答: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按照指南要求:
1、糖尿病合并已确診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者為極高危人群。LDL-C較基線降低至少50%,且LDL-C
2、>40歲的糖尿病為高危人群,LDL-C較基線降低至少50%,且LDL-C
3、20~39歲的糖尿病合并多種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肥胖、早發冠心病家族史)或靶器官損害(蛋白尿、腎功能損害、左心室肥厚或視網膜病變)為中危,LDL-C 目标
4、降脂治療:所有糖尿病患者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如生活方式不能使血脂達到目标,建議首選中等強度他汀。
5、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嚴格生活方式幹預及他汀類治療基礎上,不僅使LDL-C達标,而且使TG保持在正常範圍,否則,建議聯合用藥。
問題八:ASCVD患者血脂管理的建議又有哪些呢?
答:1.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穩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幹預靶标為
2.對于發生過≥2次嚴重的ASCVD事件或發生過1次嚴重的ASCVD事件合并≥2個高風險因素的超高危ASCVD患者。LDL-C水準的幹預靶标為降低至1.4 mmol/L以下且較基線降幅超過50%。
3.所有ASCVD人群,應在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盡早開始并長期進行降脂治療。
問題九:劉主任,在平常生活中,正常人的血脂管理,都需有注意什麼呢?
答:2007年一項回顧性分析顯示,有40%-70%的心血管死亡率下降可歸功于控制危險因素,是以危險因素防控便是心血管病一級預防的核心,也是遏制心血管上升趨勢的關鍵。心血管一級預防是指在心血管事件發生之前,通過控制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降低事件發生風險。如,男/女≥45/55歲伴吸煙或肥胖(體重/身高的平方≥28)一條危險因素者,LDL-C的幹預靶标
總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預防,首先應倡導國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防控。其中,血脂的管理重中之重,是ASCVD預防和控制的基石。
對于首次服用調脂藥物者,用藥前和用藥6周内複查血脂、轉氨酶和肌酸激酶。血脂能達到目标值,且無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逐漸改為每6~12個月複查1次。血脂未達标,且無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每3個月監測1次。
問題十:劉主任,您最後給大家科普一下,生活中改善血脂代謝異常的方法吧。
答:限制高脂食物:食物的膽固醇全部來自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内髒、魚子和腦等含膽固醇較高,應忌用或少用。
改變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盡量以蒸,煮,涼拌為主,少吃煎炸食品。
限制甜食:糖可在肝髒中轉化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增高,是以應限制甜食的攝入。
戒煙限酒:适量飲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準降低。是以,适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長期飲酒,則可以刺激肝髒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引起高膽固醇血症。是以,中年人還是以不飲酒為好。嗜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煙者的2~6倍,且與每日吸煙支數成正比。
增加運動:減輕體重:對體重超過正常标準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輕體重,以每月減重1~2 kg為宜。降體重時的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糖、足夠的蛋白質。
加強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體力活動不僅能增加熱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強機體代謝,提高體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運輸和分解,進而降低血中的脂質。
心理調整:避免過度緊張:情緒緊張、過度興奮,可以引起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嘉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