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動量多少算合适?遊泳、騎自行車和跑步過多,反而增加冠心病風險?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早期研究認為,規律的耐力運動可相對增加對缺血性心肌病的免疫耐受能力。經常鍛煉有助于改善血壓、血脂水準,降低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病率,延長預期壽命,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但最近有研究發現,相比于健康的非運動人員,受過良好訓練的運動人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患病率反而有所增加。

2023年美國心髒病學會年會(ACC)臨床特色研究(FeaturedClinical Research III)專場釋出一項終身耐力運動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研究,證明長期耐力運動與冠狀動脈斑塊性質構成無關(即穩定斑塊和不穩定斑塊)。相比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較低的非運動的人員,長期耐力訓練運動人員的冠狀動脈斑塊更多,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縱向研究來佐證。研究結果同期發表于《歐洲心髒雜志》(EuropeanHeart Journal)。

運動量多少算合适?遊泳、騎自行車和跑步過多,反而增加冠心病風險?

截圖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研究設計

研究最終納入605例年齡45~70歲的男性受試者(女性罹患冠狀動脈疾病風險更低,是以未納入),所有受試者均來源于運動員心髒大師(Master@Heart)研究項目,這是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人員會通過特定門戶網站招募和篩查受試者。

運動人員:問卷調查報告為基線前持續6個月或以上每周騎自行車≥8小時,或是每周跑步≥6小時,或是每周鐵人三項(遊泳、騎自行車和跑步)≥8小時。其中在年齡<30歲和>30歲開始定期耐力運動的人員,分别被定義為長期運動人員和晚期運動人員。

非運動人員:每周從事體力活動時間≤3小時,參與試驗前未進行過定期耐力運動。

觀察名額

研究假設,與非運動人員相比,更多的長期耐力運動和晚期運動與更低的非鈣化斑塊患病率有關。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CTCA)是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的無創性方法,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識别和量化有重要作用。主要終點是基線時CTCA檢查的冠狀動脈斑塊(包括鈣化斑塊、非鈣化斑塊和混合斑塊)患病率。

研究結果

受試者基線特征

受試者平均年齡(56.0±6.0)歲,長期運動人員、晚期運動人員多喜歡騎自行車,少部分喜歡鐵人三項,而非運動人員更偏向于跑步和其他非耐力運動。長期運動人員、晚期運動人員心肺功能明顯高于非運動員人員(P<0.001),即峰值攝氧量(VO2peak,反映人體在極量負荷時心肺功能水準)分别為48 ml/min/kg、46 ml/min/kg和42 ml/min/kg。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總負荷

1)斑塊數量:長期運動人員、晚期運動人員和非運動人員斑塊中位數分别為2個、1個和0個,三者斑塊數量相似。

2)平均冠狀動脈鈣化積分(CAC):長期運動人員、晚期運動人員和非運動人員平均得分為8.5分、1.3分和0分,三者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均相似,但長期運動人員百分位數高于非運動人員。

(冠狀動脈鈣化是患者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标志,CAC可以對心血管疾病進行危險分層,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若CAC評分=0分,說明風險很小,若CAC評分≥1000分,說明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升高。)

運動量多少算合适?遊泳、騎自行車和跑步過多,反而增加冠心病風險?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整體負荷(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

3)累及節段狹窄評分(SSS評分)和累及節段數評分(SIS)評分:以SSS和SSI而言,長期運動人員SSS評分和SIS評分均高于非運動人員。

(SSS表示存在冠狀動脈斑塊的節段數與相應狹窄程度的累計評分,0分表示狹窄程度0%,即無狹窄;1分表示狹窄程度<50%,即輕度狹窄;2分表示狹窄程度50%~70%,即中度狹窄;3分表示狹窄程度>70%,即重度狹窄。SIS表示存在冠狀動脈斑塊的節段數,不考慮管腔狹窄程度,範圍0~15分。)

4)斑塊性質:長期運動人員、晚期運動人員和非運動人員斑塊性質分布相似,鈣化斑塊比例分别為62.3%、68.4%和67.0%;非鈣化斑塊比例分别為11.8%、9.8%和13.7%;混合斑塊比例分别為25.9%、21.8%和19.3%。

(斑塊性質可分為鈣化斑塊、非鈣化斑塊和混合斑塊。通常認為鈣化斑塊比較穩定,非鈣化斑塊不太穩定。)

5)相比于非運動人員,長期運動人員各項風險均更高,即終身耐力運動是冠狀動脈斑塊≥1(OR=1.86)、近端斑塊≥1(OR=1.96)、鈣化斑塊≥1(OR=1.58)、近端鈣化斑塊≥1(OR=2.07)、非鈣化斑塊≥1(OR=2.80)、混合斑塊≥1(OR=1.96)的危險因素。

(近端斑塊是将機器識别到的鈣化斑塊歸類到具體冠狀動脈血管分支,主要是節段1(右冠狀動脈)、節段5(左主幹)、節段6(左前降支)、節段11(回旋支),以了解各支冠狀動脈的具體情況。)

相比于晚期運動人員,長期運動人員更容易出現任何冠狀動脈節段狹窄≥50%(OR=2.79)、近端節段狹窄≥50%(OR=5.92)。

運動量多少算合适?遊泳、騎自行車和跑步過多,反而增加冠心病風險?

▲斑塊類型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負荷(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A為≥1近端鈣化斑塊、B為≥1近端非鈣化斑塊,C為≥1近端混合斑塊、D為≥50%狹窄的鈣化斑塊、E為≥50%狹窄的非鈣化斑塊,F為≥50%狹窄的混合斑塊)

全文小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長期耐力運動并不能額外避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相反,長期運動人員冠狀動脈斑塊數量更多(包含近端不穩定非鈣化斑塊),即與非運動人員相比,受過長期耐力訓練的人員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更低是因為斑塊更穩定所緻的說法不成立。

文章綜合現有結果認為,長期耐力運動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運動量-發病風險可能呈反J型,而非下降對數函數型,這有待後續研究進行佐證。健康的生活方式、高于平均水準的心肺訓練和體能訓練有助于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穩定斑塊更多,不穩定斑塊更少,但額外增加耐力運動訓練和增強體能,并不會影響斑塊性質的分布。此外,長期耐力運動人員還存在冠狀動脈斑塊更多、管腔狹窄等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