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降血脂大家都知道了。
可是,怎樣判斷自己的血脂算不算高?要不要服藥?降到多少呢?
當然,最終的判斷還要醫生來确定。可是作為患者,了解一下也有好處。
我們介紹過,不能以血脂化驗單上的正常值來确定要不要降血脂。因為血脂化驗單的正常值是對正常人而言的,如果已經得了高血壓,那就是患者,有病了,就不能按照正常人的标準了。

這裡說的,是有高血壓和危險因素的患者,還不算那些已經得了心血管病比如冠心病、腦卒中、或者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是血脂特别高,總膽固醇≧(大于等于)7.2mmol/L、或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9mmol/L的患者。那些患者本身就屬于極高危、高危,是一定要用降脂藥治療的。
就說一般的高血壓患者降血脂的判定。
高血壓患者的血脂算不算高、要不要降、降到多少?這些是根據患者自身的心血管風險高低确定的。心血管風險有評估的方法,不同的指南略有不同,我們就看醫生常用的高血壓、高血脂有關的指南。
高血壓指南的評估方法:
看血壓水準和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
血壓水準。
如果血壓很高,到了三級高血壓、也就是≧180/110mmHg的水準,那怎麼說也是高危了。
如果是二級高血壓,也就是血壓在160~179/100~109mmHg,那有兩條危險因素就算高危了。
就算是一級高血壓,也就是血壓≧140/90mmHg,但是有3個或者更多危險因素,那也算高危;如果有了靶器官損害,比如動脈粥樣硬化、心肌肥厚、或者腎功能也不好了,或者有糖尿病,那都是高危。
危險因素有哪些呢?除了血壓,還有7條。
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
吸煙:不管是自己吸還是周圍的人吸。
血糖異常增高,空腹高、餐後高都算。
血脂異常:按照血脂的正常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了,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了。
家族史:要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就是父母、兄弟姐妹50歲之前就得了心血管病。
腹型肥胖,肚子大的那種肥胖。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5 mol/L。
靶器官損害主要看心髒、血管、腎功能。
心髒:就是心電圖或者超聲心電圖檢查有心室肥厚。
血管:主要看頸動脈有沒有硬化,或者其他動脈血管有沒有硬化的表現,都是有檢查項目的。
腎髒: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者是腎功能減低。微量白蛋白尿不是平時體檢的尿正常能看出來的,要專門化驗。腎功能要看血肌酐水準,還要估算腎小球濾過率,醫生會看的。
高血脂指南的評估方法。
裡面專門有對高血壓患者的評估,根據血壓和血脂水準以及危險因素。血脂是指膽固醇。
三級高血壓已經是高危了,這裡是說一級、二級的高血壓。
血脂特别高的也是高危了,這裡說的是血脂在正常水準或者有所升高還沒到高危的程度。
血脂膽固醇水準分為三檔。
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高于正常值的算一檔;總膽固醇在4.1~5.2mmol/L、低密度在2.6~3.4mmol/L以内算一檔;總膽固醇在3.1~4.1mmol/L、低密度1.8~2.6mmol/L以内算一檔,就算是高、中、低吧。
危險因素有3條: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
我們就說高危,因為治療起來,低/中危算一檔。
高血壓患者,3條危險因素都具備,不管血脂在什麼水準都是高危;具備2條危險因素,那即使血脂水準在中檔水準,也算高危。
年輕人怎麼算?
年輕人少了年齡的危險因素,評不上高危的,還要再評一下,叫做“餘生風險”。
年輕人的危險因素改了一下:高密度減低、吸煙還算;增加肥胖,就是體重指數≥28kg/m2;還有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低,≥5.2mmol/L,這是算出來的,總膽固醇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二級高血壓,也就是血壓≧160/100mmHg。
前面沒算上高危的年輕人,如果這裡有了兩條,也算高危。
評估完風險,就該降血脂了。
高危患者,就不要等了,吃藥加上改善生活方式。
一級高血壓、低、中危的患者,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觀察,如果3到6個月還降不下來,那就吃藥。
降血脂膽固醇達标的标準是多少?
低、中危患者,“低密度”降到3.4mmol/L以下,也就是正常範圍内;或者“非高密度”降到4.1mmol/L以下。
高危患者,“低密度”降到2.6mmol/L以下;或者“非高密度”降到3.4mmol/L以下。
如果原本血膽固醇水準就比較低,那就比原有水準降低30%。
吃降血脂藥,一定要看達不達标,達标才行!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