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控血脂飲食之一:肉蛋食物應該怎樣吃?

血脂不正常,這是很多人的煩惱。不僅中老年人中血脂異常比例很高,近年來,中青年人當中有血脂異常的人數也在激增。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的資料,大陸 18 歲及以上成年居民的血脂異常比例高達 35.6%。其中包括了高甘油三酯、高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各種情況,而很多人處于其中兩項、三項甚至四項同時超标的狀态。

大部分情況下,老百姓把這些情況俗稱為「高血脂」。高血脂雖然看似不疼不癢,但這種狀态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都有所關聯。

換大白話說,血脂出現異常,往往提示我們:代謝能力下降啦,生理趨于衰老啦,飲食生活習慣不健康啦,而這些,都與多種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系。

國家衛健委今年釋出的《高脂血症食養指南》,對血脂異常人群提出了 8 條建議。

控血脂飲食之一:肉蛋食物應該怎樣吃?

大家可以在國家衛健委的網站上找到全文,内容非常豐富,還有适用于各地區的四季營養食譜可以借鑒。

相關網址:

http://www.nhc.gov.cn/sps/s7887k/202301/0e55a01df50c47d9a4a43db026e3afc3.shtml

指南中提出,要「會看慧選」,聰明選擇食物。

有些朋友說:

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葷油,不吃煎炸食品,少鹽少糖,這些我都知道啊。

但是,指南中又要我們吃「充足的蛋白質」,又要我們限制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這怎麼吃啊?還能吃雞蛋嗎?還能吃肉嗎?選擇什麼品種呢?

這就是我們這裡要仔細講的内容了。

的确,對于高血脂人群來說,需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總量,還要控制飽和脂肪。

血膽固醇水準正常的人,膳食膽固醇的量建議低于每天 300 毫克;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的人,還要把每天攝入的膽固醇控制到 200 毫克以内。

需要說明的是,對膳食膽固醇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些人身體調整能力強,吃了膽固醇之後肝髒合成減少,血膽固醇水準維持不變;而另一些人則對食物中的膽固醇比較敏感。是以,最好注意監測吃高膽固醇食品一段時間之後的血脂反應。

首先,怎麼控制飽和脂肪?

主要有下面幾個措施。

1 烹調油不能用動物油,包括黃油、豬油、牛油、羊油等,也不要用棕榈油、椰子油。

棕榈油和椰子油雖然是植物來源的油,但飽和脂肪酸比例分别高達一半和 80%。

2 餅幹、曲奇、蛋糕、蛋撻、起酥面包等焙烤食品,薯片、鍋巴、薩其馬等零食,以及各種分層的酥皮點心和小吃,盡量少吃。

要想達到良好的起酥效果,松軟效果,就需要加入植物起酥油、棕榈油、奶油、牛油、豬油等高飽和脂肪的油脂來幫忙。口感越酥、越軟、越滑膩,飽和脂肪越多。很多吃肉少的人,卻可能貪戀這些飽和脂肪+糖+精制澱粉的美食,而它們對血脂的影響非常不好。

3 選擇低脂的奶類,少吃高檔冰淇淋、高檔雪糕,以及包巧克力皮的冷飲。

因為要想讓冰淇淋和雪糕足夠好吃,就需要加入較多的全脂奶和奶油。雪糕和冰淇淋外面的巧克力皮,因為要避免迅速融化,使用的往往是含代可可脂的配方。天然可可脂本身就含有一半以上的飽和脂肪,代可可脂的飽和程度就更高了。

4 避免肥肉,避免高脂肪的肉,少用肥肉糜,雞鴨肉去皮。

肥肉就不用說了。牛羊等反刍動物的脂肪,飽和脂肪比例特别大(室溫下的凝固性很好)。豬肉的脂肪次之,雞鴨肉中的飽和脂肪比例就更低一些(室溫下半凝半化)。

這裡特别要提一下,哪些是高脂肪的肉。比如說,豬頸肉、梅肉、雪花牛肉、肥羊片等,看似「不是肥肉」,其實都是超高脂肪的肉類。

烤肉串要小心,因為其中基本上都是用脂肪較高的原料,或者肥肉瘦肉間隔穿在一起烤制,才會讓人吃起來滿嘴肉汁(其實是脂肪的汁),感覺香濃過瘾。

烤鴨本身是填鴨,它的肉也是高脂肪的肉,隻可偶爾過瘾,不能經常吃。小炒肉之類也要小心,它們都是用五花肉原料炒的,而且菜肴整體的脂肪含量很高。

紅燒肉、扣肉之類帶有很多肥肉的菜肴,必然也是不能多吃的。雖說有研究說炖兩三個小時之後一部分飽和脂肪會變成不飽和脂肪,但仍然有很高的飽和脂肪含量,而且炖肉中脂肪的總量是居高不下的。

丸子之類用肉餡做成的食物要特别小心,因為它們的原料至少是三肥七瘦,甚至可能是五肥五瘦。肥肉少了,質地就太硬太柴不好吃了。

5 盡量少吃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是那些可以開袋即食、顔色粉紅的熟肉制品,包括培根、熏肉、腌肉、香腸、灌腸、烤腸、火腿、午餐肉等。

隻要仔細看一下就知道,大部分産品的脂肪含量在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之間,比普通瘦肉高得多。甚至有些産品可以達到 40% 以上的脂肪含量,比如香腸和培根。是以,加工制品是脂肪和飽和脂肪的來源,而且通常鹽(鈉)含量很高,對心髒健康不友好。

控血脂飲食之一:肉蛋食物應該怎樣吃?

此外,因為加工肉制品制作時會添加亞硝酸鈉發色、防腐和提味,它們或多或少含有亞硝胺類物質,對預防腸癌不利。

其次,怎麼控制膳食中的膽固醇?

主要有以下幾個措施。

1 吃新鮮的禽蛋,避免加鹽、加堿的蛋,以及不新鮮的鹵蛋。

雞蛋鴨蛋鹌鹑蛋鴿子蛋,它們的膽固醇含量大同而小異。但鹹鴨蛋和皮蛋鈉過多,不能經常用來替代新鮮蛋。由于蛋黃中富含膽固醇,加工之後,會随着時間推移而氧化。氧化的膽固醇對血管内皮傷害更大,是以要盡量吃新鮮的雞蛋。

2 限制蛋黃的量,或者選擇低膽固醇含量、高 ω-3 脂肪酸含量的雞蛋。

雞蛋中的膽固醇都在蛋黃裡,但不飽和脂肪酸、磷脂、12 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還有葉黃素、甜菜堿等有益成分,也都在蛋黃裡。是以,吃雞蛋時不要扔掉蛋黃。

每個雞蛋黃大概相當于 200 毫克的膽固醇。因為還要留一點份額給瘦肉、魚和奶(大概還需要 100 毫克),是以,如果膽固醇不超标,隻是甘油三酯超标,那麼完全可以每天吃一個帶黃的雞蛋。

但是,如果血膽固醇水準過高呢?就不能每天吃一個帶蛋黃的雞蛋嗎?

不一定,要看你吃什麼蛋。

要做到平均每天不超過 200 毫克膽固醇的話,理論上來說,每周的蛋黃就不能超過 4 個。但是,這隻是對于普通雞蛋來說的。

如果吃的是低膽固醇蛋,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到一半呢?那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每天吃一個蛋了。

好消息是,現在畜牧學家已經研究出了很多降低蛋黃膽固醇含量的方法。比如說,我們中國農業大學的動物科技學院就有相關的研究成果,能夠在降低膽固醇含量一半的同時,增加蛋黃中 DHA 的含量,讓它具有雙倍的健康效益。這樣的雞蛋,即便是要控制血膽固醇的人群,也可以每天吃一個,而且對血脂更為友好。

有些人可能會說:買那些高價的低膽固醇、高 DHA 雞蛋,還不如直接吃肉、吃魚呢!

少吃 1 個雞蛋,換成吃 100 克肉,從健康角度來說,哪個更合算?

這要看你想得到什麼營養成分。如果是想增加蛋白質,則一個雞蛋不如 100 克雞胸肉的蛋白質含量高。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維生素,那麼吃一個雞蛋可能更合算,因為雞蛋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 D、維生素 E、維生素 K,這些成分在瘦肉裡的含量非常非常低。論 8 種 B 族維生素的含量,雞蛋也不遜色于肉類。

各種讨論雞蛋健康效益的研究中,凡是說多吃雞蛋可能帶來不良效應的問題,原因都是擔心膽固醇攝入量過多,而不是雞蛋中的其他成分。

蛋黃裡除了膽固醇過多令人擔心之外,其他成分都是非常有益健康的。比如磷脂,比如葉黃素,比如維生素 ADEK,比如 8 種 B 族維生素,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無害。

必須記住的是:雞蛋所含的 12 種維生素,以及磷脂、葉黃素和甜菜堿等多種保健成分,幾乎全都在蛋黃裡。是以,如果扔掉蛋黃,就沒必要吃雞蛋了,直接吃豆腐吧。

3 限制動物内髒,避免多吃魚子、蟹黃等膽固醇特别高的部位。

在所有食物當中,動物腦的膽固醇含量遙遙領先,雞蛋也對其望塵莫及。排在雞蛋後面的是動物内髒和部分海鮮。

雖然很多人特别害怕内髒中的膽固醇,其實部分海鮮的膽固醇含量和内髒的差距并不大。

例如,按中國食物成分表(标準版),100 克豬肚、雞心和豬肝中的膽固醇含量分别是165、194 和 288 毫克。而基圍蝦、鮑魚、螃蟹分别是 181、242和 267 毫克,和動物内髒差異不大。是以,關鍵不是封殺某一種美食,而是控制次數和數量。

4 控制吃肉和魚蝦的總量,選擇膽固醇相對較低的品種。

在肉類和魚類中,不同品種的膽固醇含量差異很大。

例如,按中國食物成分表(标準版),每百克豬小排、豬口條(豬舌)和牛舌的膽固醇含量分别為 146、230 和 99 毫克,而豬肘棒、雞胸肉和牛裡脊分别是 65、65 和 44 毫克。一般的規律是:原料肉的口感越香濃多汁,脂肪含量越高,膽固醇含量越高。

在魚當中,比如說,鳗魚和沙丁魚算含量高的,100 克中的含量分别是 177 和 158 毫克;而鲟魚和帶魚就分别隻有 46 和 76 毫克。一般的規律是:脂肪含量高的魚,膽固醇也相對高一些。

如果每天吃 100 克排骨肉(骨頭不計在内),加 100 克鳗魚肉,看似沒有吃雞蛋,也沒有吃内髒,已經攝入了 300 多克膽固醇。

是以,要控制膽固醇的話,吃魚和肉也需要選擇膽固醇較低的品種,而且數量要控制。比如說,午餐吃 50 克雞胸肉,晚餐吃 50 克帶魚(去刺重),兩餐的膽固醇的總量是 71 毫克。早餐還可以再安排一隻低膽固醇的雞蛋(每隻蛋黃約含 100 毫克),加起來一日總量不到 200 毫克,完美解決膽固醇攝入的限制。

5 把含有膽固醇和脂肪的肉蛋食材和豆制品一起烹調。

很多人的煩惱是,在控制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的情況下,吃肉的數量會受到限制。每天幾十克感覺太少了。這時候片,不妨減少那種純肉的「硬菜」,而是把肉切成肉絲、肉片和肉末,和蔬菜一起烹調。幾十克的肉片可以炒一大盤菜。

還有人問:不是說控血脂要保證充足蛋白質嗎?減少了魚和肉的總量,蛋也不能多吃,那麼蛋白質應當如何充足供應呢?

實際上,在主食充足、食物多樣的前提下,隻需每天吃幾十克的魚和肉,就可以保證蛋白質總量達到基本要求。但對于減肥的人來說,由于主食的量也要控制,就需要注意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供應了。

我建議大家試試肉類+豆制品、蛋類+豆制品的混合烹調方案。比如說:

——炒肉絲的時候加入豆幹絲、腐竹絲和豆腐千張絲。

——炒肉丁的時候加入豆腐幹丁、素雞丁。

——把水煮肉片改成豆花墊底的肉片。

——蒸蛋羹時,加入攪碎的内酯豆腐一起蒸。

——把蔥花炒蛋改成蔥花碎豆腐炒蛋。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混合之後,蛋白質的總量就多了,看起來更豐富了,而且口味非常好。

由于大豆蛋白不含有膽固醇,飽和脂肪含量也很低,卻含有能減少膽固醇吸收利用的植物固醇和膳食纖維,在肉蛋菜肴中納入它們,對于控血脂是有幫助的。

有些人可能會歎息說:那麼多好吃的東西都不能吃了......

其實沒有那麼絕對。畢竟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比較高的食物不是毒藥,并非一口都不能吃。但最好隻是偶爾食用,而且限制數量。

健康的人可以享受飲食自由,名額異常之後,就會受到很多限制。等到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之後,不僅飲食會更加不自由,而且會感受到身體的虛弱和痛苦。是以,用日常的小小節制,換取健康的改善,名額的逆轉,是理性的做法。

即便是健康人,所有名額都正常,也要在 80% 的日子裡做到健康生活。有時候任性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經常太任性。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到代謝異常之後,就會失去更多美食的幸福啊!

後面還會繼續講解如何控血脂要如何吃主食、如何烹調等内容,敬請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