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寶不分享,跟小朋友打架不一定是壞事,打破傳統的教養

今天我們來聊聊三歲前的寶寶怎麼帶,才是真正的開放式育兒?

三歲前的寶寶是大腦開發的重要時期,除了DHA和科學喂養之外,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開發孩子對生活的種種好奇和認知。我們就從下面幾點開始:

不分享玩具不是什麼壞事,尊重孩子的選擇。

我們帶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時候,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把你的玩具或者吃的給小朋友分享一點,寶寶不願意,家長就會從小朋友手裡面把玩具和食物搶過來分給其他小朋友,這時候自己家的娃開始哭,爺爺奶奶就會說:這樣太小氣了,要懂得分享等等。

這樣做大錯特錯,孩子内心太受傷了。

寶寶不分享,跟小朋友打架不一定是壞事,打破傳統的教養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自己花錢買了一部好手機,這時候你的閨蜜說,我先用兩天吧!你會毫不猶豫地分享給她嗎?我想你不會太樂意的。

小朋友也是一樣的,剛剛得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出門的時候,他想帶着告訴小朋友爸爸媽媽送給自己的新禮物,還沒有等孩子自己研究、玩耍,就被強行搶走,分享給其它孩子,孩子小小的内心該有多麼傷心?

玩具既然是買給孩子的,就要尊重孩子權利,讓他管理屬于自己的東西,玩夠了,他自然就會去給小朋友交換、分享。

學齡前的孩子,無拘無束地玩耍才是最好的起跑線。

寶寶不分享,跟小朋友打架不一定是壞事,打破傳統的教養

孩子有時候想自己靜靜地玩耍,那麼我們就不要強求孩子非要跟别的小朋友玩耍。

很多孩子在三歲前好奇心特别強,喜歡剪刀等大人認為很危險的東西。尤其是男孩子,喜歡刀劍,打打殺殺的,跟别人小朋友的打架等行為。這時候家長就特别擔心孩子受傷,不停地說,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孩子也分不清楚到底什麼才能玩。

孩子喜歡剪刀,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把寶寶專用剪刀,告訴孩子剪刀用不好會傷到自己和别人。教會孩子正确地拿剪刀,使用剪刀,最重要的是拿着剪刀不能跑。

跟别的小朋友打架,不要着急制止,尤其是男孩,隻要設立邊界。孩子的身體他有權利自己掌控。

扔石子,玩棍子,可以讓孩子到沒人的地方,随便他折騰去,隻要不傷害别人。告訴孩子注意事項,除了不傷害别人,也不能打到自己的重要部位等等。

孩子的社交,情緒管理,思維能力這些都是在遊戲中慢慢感覺,慢慢學到的。

寶寶不分享,跟小朋友打架不一定是壞事,打破傳統的教養

該孩子收拾出來幾平米舒适的室内玩耍環境,在空氣品質和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耍,不僅能有效預防近視還能加強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什麼叫孩子随便玩:隻要孩子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别人,就可以盡情的讓孩子放飛自我地玩耍。

放慢腳步,選擇自制玩具,也叫開放性玩具。

外面五花八門的玩具很多,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随意玩耍。我們家就有很多玩具,孩子在外面的時候非常想要,買回來玩不了一天就不喜歡了,導緻家裡面很多閑置玩具。但是家裡面的塑膠袋子或者一個瓶子,孩子反而會玩好久。

比如把袋子戴頭上當作雨傘,把袋子罩在他的玩具車上當作車子的雨衣,還會在袋子上面畫塗鴉等,總之我們認為是垃圾,孩子卻能玩出各種花樣,為什麼阻止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這種不用花錢的,孩子随便折騰,不怕壞的玩具就叫開放式玩具。

不要看見孩子跟着電視上表演,就認為孩子喜歡表演,給孩子報表演模特之類的興趣班,看到孩子到處塗鴉就給孩子報畫畫班。學齡前的孩子對世界任何東西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過了這個好奇的時間段就不會這樣做了,是以興趣班在6歲前都不建議報。

慢慢養育,尊重孩子自由玩耍的權利,帶孩子去适合她們玩耍的天地,當然我們還是要及時制止孩子做損壞物品和傷害被人的事情。

寶寶不分享,跟小朋友打架不一定是壞事,打破傳統的教養

讓孩子聽話,懂事,這些傳統的教育,在學齡前,這樣的方法孩子了解不了,反而會把孩子的創造力,好奇心,扼殺在搖籃裡。

這些道理,在有自主權的遊戲中,玩耍中,慢慢地引導,孩子的懂事就會水到渠成,而不是沒有思想的一味聽話,到了叛逆期就徹底管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