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給家長的3個建議。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

●有的家長會認為這個“診斷”可能是暫時的,孩子現在還小,長大後會變得更好。

殊不知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孩子們的狀況才沒有得到重視。

●有的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童時,不是震驚、難過,就是自責,覺得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會讓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将自己淹沒在無助及罪惡感中。

事實上,雖然目前自閉症的成因仍然不明,但絕對不是上天的懲罰,也與孩子出生後父母親不夠關心,照顧時間太少有關,更不需要去怪罪夫妻彼此,認為是誰家的遺傳所造成。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給家長的3個建議。

當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合力幫助孩子,如何去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以下建議我們不妨簡單嘗試下:

1

跳出對自閉症的僵化認知

作為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閉症之後傷心和悲痛是難免的,但在悲痛之後則要及時走出陰霾,勇敢的面對現實。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如何去應對這一切,面對一個名為“自閉症”的坎,我們要一起跨過去。

首先,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承認現在所體驗到的壓力和現狀。把它當成是生命的一種多樣性,甚至是上天獨特的恩賜。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給家長的3個建議。

同時,需要了解這個症狀,但也不能局限于我們現在科學的了解。有些方面,我們目前的認知太固化了,就僵化了。

2

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你沒法用現成的概念來局限他,而是自己創造一種新的觀念,新的視角。

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獨特性。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給家長的3個建議。

同時我們需要理性地給孩子制定一個康複計劃,這樣才能針對孩子的核心缺失重點訓練。

這個計劃可以分為短、中、長期,這樣既有利于自己保持信心,又能做到臨而不亂,保持訓練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3

生活中多嘗試和孩子互動

自閉症孩子比較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是以教一項新的技能,要先找到他會的部分,先讓他有成就感,再一步一步教。

對于改善自閉症孩子的刻闆行為,盡量幫他找到他感興趣的事物活動,多用其他的活動或玩具來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無所事事,以免他覺得太無聊,一直重複同樣動作。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給家長的3個建議。

另外,讓這些重複的動作加以意義化,也是改善刻闆化行為的方法之一。

例如:如果孩子喜歡轉東西,你可以教他玩陀螺;如果孩子喜歡搖晃身體,你可以放音樂,讓他用不同的方式随着音樂搖擺身體。

孩子如果伴随溝通方面的障礙,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事時,容易以哭鬧的方式或是自我傷害的方式表達,是以平時應多觀察他喜歡的事物藉以轉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協助他用任何方式表達,找出哭鬧的原因,了解他的情緒。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給家長的3個建議。

孩子通常不太喜歡與人主動接觸,是以利用各種機會讓他和家中兄弟姐妹或是其他鄰居孩子多接觸及互動是很重要的,可以找一些他有興趣的活動或遊戲來吸引他,增加他與其他人的互動。

孩子患上了自閉症,最難過的莫過于家長。

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期望、要求、教育方法、教育心态都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家長的教育心态如何其實就決定着我們孩子今後的發展方向。希望我們的家長都能加油,一直保持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