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作者:文化廣焦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今天無事跟學友們,朋友們,閑聊一下開封的飲食文化一一“開封桶子雞”的由來。“開封桶子雞”它是豫菜中的一道名菜,它原名叫“孔雀開屏”。在家庭的宴席和酒店的大型宴席上必有這道菜。特别是年輕人,非常喜歡它,因為年輕人牙口好,那是越吃越香。相傳這道菜是由北宋時期皇宮内一位姓馬的禦廚創制而成。因馬禦廚的技巧與所有燒雞的脫毛、宰殺、用火、鹵汁都不相同,色澤和口感别緻,又取名孔雀開屏,時稱一絕。是以,“馬一絕”也就成了馬禦廚的代名。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宣和年間,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在宋皇宮内宴請金國太子,特地讓馬一絕做了孔雀開屏這道菜。金國太子品嘗之後,覺得這道菜非常好吃。幾年過後,金國太子率金兵攻陷了東京城,指名抓到馬一絕帶回金國做他的禦廚,為的就是能天天吃上孔雀開屏這道美味。後來馬一絕因為眷戀故土,冒死逃出金營,帶着一壇老湯,随着難民南逃。而在一個風雪之夜,馬一絕連病帶餓,昏倒在建康(今叫南京)街頭。這時正好被一個叫馬哈哈的小夥子搭救。在馬哈哈的照料下,馬一絕的身體很快恢複。為報答小夥子的救命之恩,馬一絕要把自己的絕技傳給馬哈哈。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一天,馬一絕把一個壇子抱到馬哈哈面前說:“這是我馬家祖宗傳下來的老湯。我祖上三代都是宮廷禦廚,以一年之内的母雞作原料,用它可以鹵制出舉世無雙的名菜‘孔雀開屏’。這道菜隻許皇帝獨享,連王公大臣都不配品嘗。皇上嚴禁把烹制方法傳入民間,否則就犯了欺君之罪,要抄家滅族。直到現在,東京開封的父老鄉親也沒有品嘗過這道菜的味道。我現在把這老湯和烹制方法都傳給你,你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有朝一日,你要帶着老湯回到開封去,讓家鄉的父老都嘗嘗‘孔雀開屏’這道菜的美味”。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馬哈哈聽了這些話以後,立刻跪在地上,對天起誓。為了避免南宋皇帝發現後招來殺身之禍,就根據雞子的形像象桶子一樣,重新起名叫“桶子雞”。

有感于開封桶子雞美味美名,欣然賦詩一首: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七律 桶子雞

雨後初晴

脖側翅膀開孔膛,

取腸巧妙内腔光。

雞肥體态桶形狀,

禽嫩容姿鳳骨莊。

湯煮料全層入味,

文烹技絕外呈黃。

千年禦膳就鄉裡,

黎首饔餐酒一觞。

這個傳說并非全是杜撰,此菜源于北宋東京市場上鹵雞。宋室南遷,流落到南京的一戶馬姓人家,清代鹹豐年間其後裔馬有仁由南京重返開封故裡,并帶回一桶千年老湯,在開封市内建立了“馬豫興鹵雞店”。

開封桶子雞 作者開封迷

作者簡介

趙祥,男,現年75歲,原在開封市警察局工作。因是開封人,非常熱愛故鄉,是以網名叫開封迷。為了過好老年人的生活,發揮餘熱,為宣傳開封出一把為,經過在市内掃街(即走街串巷采集有關資料),自己背熟後,再向各界朋友義務導遊。

編輯:雨後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