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times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 

有位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5岁孩子最近的趣事:

忘记哪一天了,孩子突然问我:“妈妈,我们都会死吗?”当时我没怎么在意,只回了句“小孩子家家的,不要说这些。赶紧去把你的玩具收了”。

然后他最近就一直跟我说“妈妈,我好害怕呀。”,我问他害怕什么,他说“想到爸爸妈妈会死,我也会死,就觉得好害怕。”

我跟他说了,爸妈还年轻,还可以活很长时间呢,你还这么小,有啥好怕的。

但孩子心里很在意这个事情,有一天接他放学时,老师反映说孩子在学校也跑去问老师关于死的问题,问老师是不是也会死啊?

自己要是死了会怎么样啊?我实在是不知道孩子怎么想到死这个事情的呢?是不是只是小孩子一时兴起,不理他会不会好点呢?

明明是朝气蓬勃的小孩子,为什么会对死亡感兴趣呢?明明应该是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的年纪,却开始考虑起自己的死亡?

对于孩子关于死亡的各种想法,这位妈妈难以理解,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其实,孩子出现这些类似的迹象,家长们或许可以考虑开始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死亡,在传统文化中向来是忌讳的话题,我们认为它太过于沉重和负面了,

所以向来很少直接说一个人死了,死掉,而是用一些委婉一点的词去形容,像是“仙逝”、“走了”,如果是跟小孩子形容,还会用浪漫的说法,例如“去了天上变成了星星”。

生活中,还会尽量避免与死谐音的情况出现。

有一次去朋友家,发现他们小区电梯没有4、14、24的按键,一问,原来是“4”与“死”谐音,所以改成了“3A”、“13A”、“23A”。

这样一种对“死亡”讳莫如深的态度,实际上来自于我们集体无意识中的死亡恐惧,这些行为现象,是我们自己对死亡恐惧的投射。

所以当小孩子很直白地说出“死”这个事情时,我们总会选择逃避。

就像那位妈妈一开始做的那样,转移话题,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到别的东西上。

但大人这种闭口不谈的态度,明显在小孩心中对“死亡”蒙上了一层面纱,让小孩子更加好奇死亡究竟是什么东西,会让无所不能的大人们不愿意提及,于是小小年纪脑袋里装的都是与死亡相关的事情。

而与其说是害怕死亡,更多地是对“死亡”带来的未知感产生恐惧,这份未知是连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们都不能解答的,这对小孩子小小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 

心理学家Maria Nagy提出儿童死亡观理论:

3岁前 我们对于死亡没有概念,无法将死亡和悲伤情绪联系在一起;

3岁-5岁 我们觉得死亡就像出去旅游,那些人只是暂时离开,对死亡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询问身边的大人。如果大人们用搪塞过去或怪我们不懂事、或用各种故事美化死亡的话,可能会让我们对于死亡的认识变得有点混乱理解;

6岁-9岁 开始从实际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了死亡就是人的终结,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会认为老人会死,但我们自己不会死,觉得自己离死亡还很远;

10-15岁 知道了死亡的真相,但是并不能理解死亡的意义。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死亡教育”,我们可能会“蔑视死亡”,或是停留在儿时的观念里“妖魔化”死亡。

我们可以看到,在儿童的死亡观念形成过程中,其实是需要家长适时进行引导的。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死亡是人生的背景音乐,死亡焦虑是一种永久的心理负担。

在孩子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对死亡产生好奇心时,可能便是孩子感觉到了心中的死亡焦虑。

如果大人们在这时候不去回避死亡,可以很自然地去跟孩子谈“死亡”,让那份未知变得不那么可怕,也让孩子知道生命有限,需要珍惜。

正如法国作家蒙田所说的“谁教会人死亡,谁就教会人生活”。

当我们不再避讳死亡,或许才能懂得生命的意义。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儿童文学经典《小毛驴与我》,与一般充满美好意象的童书不同,这本书中“死亡”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会描写心地善良的兽医时常望向老坟场,呢喃地说“我的小女儿呀,我那可怜的小女儿”;

会直面描写一位小女孩的死亡,用“顺流而下”来形容生命即将迎来结束;

甚至连书中的重要主角之一,深受大家喜爱的小毛驴普儿在结尾时也因为不小心吃了草丛中有毒的野果,中毒死掉了。

死亡的阴影随时会投在这本书中,作者在书中把死亡正儿八经写进来,将书中人物在死亡之中所经历的种种的让人难过的情景细致地描绘出来;

Death education, how would you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death?

同时,也描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深刻的感情,这份感情不会随着“死亡”而消逝,也不会因为“死亡”而被人遗忘在角落中。

而这或许是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的,死亡必然发生,但我们知道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时时活在他人心中。

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活着,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与人建立关系,去爱别人,如何去创造我们生命的价值,去找到生命的意义。

“死亡教育”,不仅要说“死亡”,更要说“活着”。

Rea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