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慧生背後你不知道的文人-陳墨香

作者:數十億說唱體育足球
荀慧生背後你不知道的文人-陳墨香

荀慧生八歲即在天津登台表演,後随師進京,學青衣花旦,拜衆名家為師。荀的表演字正腔圓,腔随情轉,聲情并茂,扮相俊俏,汲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革新出了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别緻,具有特殊表現力。表演方面他則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突破,他塑造的少女少婦形象,具有大衆化、生活化之特點,嬌雅妩媚而清秀俊美,風緻娟好而儀态萬方。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于一爐,據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當的演技,甚至将外國舞蹈步法融于其中,又根據自己的天賦,在唱腔、身段、服裝、化妝等方面進行了改良。他表演的人物在意刻劃心理,重視角色動作,強調旦角每個動作都要給人以美感,要求演員把女性的妩媚閃現于喜怒哀樂、言談舉止中,同時身段動作變化多姿,尤其講究眼神的運用,角色的一指一作都要節奏分明,使人醒目,他的表演感情細膩,活潑多姿,文武兼備,唱做俱佳。

陳墨香乃世家公子,家學淵源,一生不求功名,心甘淡泊。看演出,寫劇本,一生與戲曲有着不解之緣。他一生編寫的劇本幾十出,其中多是為荀慧生編寫。

自 1924 年陳墨香開始為荀慧生寫本子,創作、整理、改編了 40 多出劇目,其《玉堂春》《钗頭鳳》《丹青引》《埋香幻》《柳如是》《繡襦記》《香羅帶》後來均成為荀派的代表劇目。荀慧生對陳墨香也很尊重,在日記中稱呼其“敬餘兄”,在生活上則過從甚密,陳墨香甚至可在午休時徑直進入荀慧生的卧室将其喚醒。這一切足以說明陳墨香的編劇水準以及荀慧生對其的器重。

荀慧生背後你不知道的文人-陳墨香

但是當我們回看曆史,就會更清楚地看到問題的實質。荀慧生是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形了自己的流派。盡情地展示出自己的藝術個性不僅有他的太老師十三旦,蒙師龐啟發以及楊小樓、王瑤卿、餘叔岩、陳德霖、孫怡雲和包括陳墨香、吳昌碩等南北“白社”在内的許多老師朋友的扶植,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夠在藝術舞台上把握自己,敢于堅持自己的藝術主見,善于發揮自己的特長。每排演一個劇目,從劇本到唱腔,從表演到化妝,都敢于樹立自己的格特色。尤其是在創作表演體制上确立了以他為中心的,以前“四大金剛”張春彥、趙桐珊、金仲仁、馬富祿,後四大金剛陳喜興、費文芝、朱斌仙、沈曼華為輔助的春生社和留香社,為荀派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堅實地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