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慧生背后你不知道的文人-陈墨香

荀慧生背后你不知道的文人-陈墨香

荀慧生八岁即在天津登台表演,后随师进京,学青衣花旦,拜众名家为师。荀的表演字正腔圆,腔随情转,声情并茂,扮相俊俏,汲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革新出了融韵白、京白为一体的念白,韵调别致,具有特殊表现力。表演方面他则强调演人不演行,不受行当限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突破,他塑造的少女少妇形象,具有大众化、生活化之特点,娇雅妩媚而清秀俊美,风致娟好而仪态万方。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于一炉,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演技,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融于其中,又根据自己的天赋,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良。他表演的人物在意刻划心理,重视角色动作,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的一指一作都要节奏分明,使人醒目,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陈墨香乃世家公子,家学渊源,一生不求功名,心甘淡泊。看演出,写剧本,一生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编写的剧本几十出,其中多是为荀慧生编写。

自 1924 年陈墨香开始为荀慧生写本子,创作、整理、改编了 40 多出剧目,其《玉堂春》《钗头凤》《丹青引》《埋香幻》《柳如是》《绣襦记》《香罗带》后来均成为荀派的代表剧目。荀慧生对陈墨香也很尊重,在日记中称呼其“敬余兄”,在生活上则过从甚密,陈墨香甚至可在午休时径直进入荀慧生的卧室将其唤醒。这一切足以说明陈墨香的编剧水平以及荀慧生对其的器重。

荀慧生背后你不知道的文人-陈墨香

但是当我们回看历史,就会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实质。荀慧生所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形了自己的流派。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艺术个性不仅有他的太老师十三旦,蒙师庞启发以及杨小楼、王瑶卿、余叔岩、陈德霖、孙怡云和包括陈墨香、吴昌硕等南北“白社”在内的许多老师朋友的扶植,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够在艺术舞台上把握自己,敢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每排演一个剧目,从剧本到唱腔,从表演到化妆,都敢于树立自己的格特色。尤其是在创作表演体制上确立了以他为中心的,以前“四大金刚”张春彦、赵桐珊、金仲仁、马富禄,后四大金刚陈喜兴、费文芝、朱斌仙、沈曼华为辅助的春生社和留香社,为荀派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坚实地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