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作者:中國好産品

金庸是香港文學圈絕對繞不過去的一位作家,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一拿起金庸小說就放不下,甚至通宵達旦的難忘經曆。書中鮮活的人物、精妙的武功,全都是那些年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這股熱潮,也蔓延到了學界。

早在1994年的時候,一直以出版精英文學聞名于世的三聯書店,就鄭重推出了《金庸作品集》,在學術圈引起了轟動;

與此同時,在北京大學的課堂上,還有教授将金庸筆下的韋小寶與魯迅筆下的阿Q放在一起讨論;

湯哲聲教授則說:“武俠小說之中雖有人注意到寫人情和人性,但确立以寫人為中心并寫得如此精彩,金庸是第一人。”

各界針對金庸武俠小說的研究,就像紙片一樣,多得不可勝數,然而,金庸認定,真正讀到透徹的隻有三個人: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馮其庸、嚴家炎、陳墨

“也有人未經我授權而自行點評,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之外,其餘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

——金庸

金庸提到的第三位先生:陳墨,絕對是所有金庸迷都不能錯過的一個人物。

他不但是離金庸最近的一位金學家,還和金庸有着長達二十多年的深入接觸。

他們一開始的接觸并不“順利”,為了保持文學批評的獨立性,陳墨即便屢屢和金庸同時出入各大會議,也不與他深入接觸。

直到後來,金庸看了陳墨寫的文章之後(《1959年金庸小說變革和金庸人生的一個重大關鍵》),親自請陳墨為他寫傳記,這才讓二人就此建交,确定情誼。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金庸在書信中親切地稱他為“陳墨吾兄”

再後來,陳墨更是成了金庸小說的協助者之一,當時金庸的《神雕俠侶》新修版已經開始印刷,所有人都很滿意,隻有陳墨提出了十萬字的修改建議。面對這麼大的修改幅度,金庸不但沒有不悅,反而是果斷采納,立刻打了一通電話給工廠,讓工廠暫停印刷,專門等待。自己也投入修改工作,對着陳墨發來的email仔細修改了兩個月。這之後,金庸每修改一部小說,都要發一個樣本給陳墨看看,收到陳墨的email之後,才能最終定稿。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金庸屢屢提到陳墨

如今,在出版多本專著之後,陳墨仍覺得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仍未挖掘出來,為此,他又精心打磨了這樣一門音頻課程:《和陳墨一起讀金庸——帶你看懂真正的江湖》,在裡面揉入了自己三十四載研究的精華。在這門課裡,你會看到真實的金庸、宏大的江湖。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我們為什麼要讀金庸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金庸小說有無數種魅力,要說最關鍵、最吸引人的一個,不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不是驚天動地的武功,而是情。

金庸筆下的愛情是最說不盡的,千人千面,每一種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譬如趙敏的執:“我偏要勉強。”;

又如郭靖的呆:“蓉兒不是妖女,她是很好很好的姑娘,很好很好的”;

再如陳家洛的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不止愛情,這世上的父母子女之情、師徒同門之情、朋友至交之情,乃至嫉妒、仇恨、傲慢、色欲、暴怒、自卑、得意、恐懼、仰慕......萬般情感,都在金庸筆下展現得淋漓盡緻。

單單說嫉妒,就有《天龍八部》裡康敏去偷隔壁姐姐的花衣服,求而不得的狠辣:

段正淳笑道:“偷新衣麼?哎唷,我隻道咱們小康隻會偷漢子,原來還會偷衣服呢。”

馬夫人星眼流波,嫣然一笑,說道:“我才不是偷新衣新褲呢!我拿起桌上針線籃裡的剪刀,将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又把那條褲子剪成了一條條的,永遠縫補不起來。我剪爛了這套新衣新褲之後,心中說不出的歡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還痛快,也不去想明天大人們知道了之後會怎樣。”

段正淳一直臉蘊笑意,聽到這裡,臉上漸漸變色,頗為不快,說道:“小康,别說這些舊事啦,咱們睡吧!”

反過來,又有《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直面内心的坦誠與自我化解:

令狐沖微微苦笑,突然想起:“那日小師妹使‘玉女劍十九式’,我為甚麼要用青城派的松風劍法跟她對拆。莫非我心中存了對付林師弟的辟邪劍法之心?他林家福威镖局家破人亡,全是傷在青城派手中,我是故意的譏刺于他?我何以這等刻薄小氣?”

轉念又想:“那日在衡山群玉院中,我險些便命喪在餘滄海的掌力之下,全憑林師弟不顧自身安危,喝一聲‘以大欺小,好不要臉’,餘滄海這才留掌不發。說起來林師弟實可說于我有救命之恩。”言念及此,不由得好生慚愧,籲了一口氣,說道:“林師弟資質聰明,又肯用功,這幾個月來得小師妹指點劍法,想必進境十分迅速。可惜這一年中我不能下崖,否則他有恩于我,我該當好好助他練劍才是。”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這樣的細節在金庸的全部15部武俠小說裡非常多,數不勝數,便難怪有人說,讀金庸的過程,就是看清世界、開解自我的過程。

在這個課程當中,陳墨老師首先要分析的就是金庸小說的心理價值,這一點陳墨老師憑着自己研究金庸小說三十四年的功底,剖析得是淋漓盡緻,絕對是一場滿足聽衆的盛宴。

不管你讀沒讀過原著,看沒看過改編的影視劇,你都能跟着陳墨老師的聲音,走進那個“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江湖世界。

課程亮點

解讀15部小說,展現風格迥異的多面江湖

要知道,金庸僅僅在早期的第三部小說《射雕英雄傳》這裡,就奠定了他在武俠小說領域的權威地位。但是,他沒有就此固定自己的創作程式,也沒有因循守舊,而是一邊思考,一邊嘗試新的實驗,是以就有了連續數十年的一次次創作高潮。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這15部作品,每一部風格都不一樣,裡面所着墨的江湖更是迥然不同。不誇張地說,在了解金庸小說的過程中,這15部,缺一不可。

為此,陳墨老師特地把這15部作品都拉出來,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析。

單看陳墨老師對這三部作品的分析,你就能感受到他對金庸小說的研究有多透徹:

01

一開始的《射雕英雄傳》,隻是一個“簡單版”的江湖,然而老師會告訴我們,《射雕英雄傳》之是以能讓金庸“封神”,關鍵是因為它在武俠小說曆史上有突破性的意義:

在《碧血劍》當中,他其實已經寫到了主人公從小到大的一段經曆,但是他并沒有把這段經曆作為一個真正的重點,到了《射雕英雄傳》的時候,就把主人公郭靖的這樣一個成長、成才和成功的經曆作為他真正書寫的重點,并且一反過去故事帶動人物的創作方法,改變為人物帶動故事。

簡單的說法就是他把西方的成長小說引入了武俠小說創作當中,這個是在過去的武俠小說作家當中從來不敢嘗試的。因為一個武俠小說,大家都以為一定要開頭是打、中間是打、結尾還是打,一定要充滿着打鬥的場景,不太可能去寫一個亂世當中的孤兒成長的一個故事。

02

《笑傲江湖》則是一個與權謀密切挂鈎的幫派式江湖,在這裡每個人都是不自由的。小說的序幕剛一拉開,就為讀者展現了極其酷烈的權謀鬥争:想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劉正風,竟然連歸隐的願望都不能被滿足,遽遭滅門之禍。這之後,就連一貫潇灑的“自由人”令狐沖也被深深裹挾到陰謀、誤解的潮流中,颠簸流離。偌大天地,一個人想要獲得個人的自由,為何會這麼艱難?

在陳墨老師的剖析下,書中蘊含的思考都被展現得淋漓盡緻,對每一個崇尚自由的人來說,這一節絕對是不聽不快:

“竹林七賢”的阮籍、嵇康、劉伶這樣一些人,是中國曆史上個體生命意識覺醒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自由主義者,他們不願意從政,也不願意去跟政府官員打交道。但嵇康他更特殊,他跟曹魏有姻親關系,當司馬氏的晉朝篡奪了曹家政權以後,他不願意跟司馬氏打交道,甯願自己去打鐵、去做工,自己去謀生,最後還是被殺了。

他是最早為自由而獻身的一個人,也就是說,從《廣陵散》到《笑傲江湖之曲》,都是自由精神主題的這樣一個樂曲,而劉正風和曲洋被嵩山派派人打傷,去世之前他們把曲譜又交給了令狐沖,希望令狐沖能夠代他們找着傳人,結果最終令狐沖和任盈盈二人成了這一首樂曲的傳人,實際上也是成了自由精神的傳人。

03

至于《天龍八部》,就又是一個新的江湖了:一個人被逼迫成“非人”的苦難世界。對此,陳墨老師告訴我們,金庸在創作背後其實是有一個隐秘的心路曆程:“1962年是金庸的心境非常郁悶的時候,他在思索人間苦難的來由,這對金庸先生一生都是一個重大的思想時刻。”

《天龍八部》中的每一個人物,喬峰、阿朱、阿紫、遊坦之、虛竹......都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為什麼好端端的人會被逼迫成“非人”,人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解脫?在書裡金庸沒有直接明說,但是老師把它都給提煉出來了:

“天龍八部”是一個佛教的概念,指的是天神、龍神、夜叉、乾闼婆等等八種非人的神道精怪。總而言之它的關鍵詞是非人。它一共是五卷,第一卷當中寫大理國故事的時候,我們其實影影綽綽能夠看見誰像天神、誰像龍神、誰像夜叉,誰像乾闼婆。包括段正淳的那些情人們,甘寶寶、木紅棉、王夫人都各像《天龍八部》的某一個神。

但是後來寫着寫着,随着它篇幅的擴大,作者境界的提升,他删除了自己最初的構想,就把自己最初具體影射誰是天神的一些想法推翻,以《天龍八部》當中的神魔精怪象征書中的所有人或者絕大部分人。除了三個主人公之外,其實這個書當中所有的人都是“天龍八部”。

書中衆多人物,最終有沒有人解脫成功,他們又是如何解脫的呢?在老師的講解裡,你會聽到更豐富、更精彩的内容。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剖析20+位人物,讀出人物心底的潛意識

如果隻是從整部小說的角度來切入,講得再細,還是會有照顧不到的細節和到不了的深度,為此,老師更進一步,精心挑選出15部小說裡面的至少20+位關鍵人物,為我們展開濃墨重彩的解說。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1跳出碎片式閱讀,建立完整的人物觀

不少人提到小說人物的時候,隻能說出人物的某個性格特點,譬如說黃蓉靈動活潑,令狐沖潇灑不羁,阿紫讓人痛恨,卻又同情......又或者是說出這個人物的某段經曆與自己相似,但這些無一例外都是片段式的印象。

在陳墨老師的解讀裡,你會跳出之前片段式閱讀的局限性,學會結合全書的主題,來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2 結合現代的視角,發掘更大的内心世界

講《天龍八部》裡的康敏,他會插入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從她童年時期的“花衣服情結”開始說起;

講《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時,他會贊揚令狐沖的“自由人”精神,但他也會讓我們看到令狐沖的局限性,“是一個天生的自由人,而不是一個自由的思想者”。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在課程中,陳墨老師不僅會帶着你走進人物的内心世界,還會透過文本分析他們的潛意識,在讀懂他們、拆解他們、悲憫他們的過程中,你将得到的不僅是更高明的識人之術,還有一份臨鏡自照、檢討自我的珍貴經曆。

3 結合金庸生平經曆達到“知人論世”的境界

金庸在人生不同階段寫出來的作品各有不同。主講人會帶你去發現,就算是武林盟主金庸,也有文筆稚嫩的時候,甚至還有失敗的實驗作品。不吹捧,不掩飾,帶你了解金庸完整、複雜的創作曆程。

站到金庸身邊,讀懂他的創作心路

陳墨老師會為你整體揭示金庸的九十四載人生經曆,同時結合金庸的心路曆程和思考狀況,帶你深入了解金庸和他的作品。

這些在我們的課程目錄裡面,是無法全部展示出來的,因為老師在每一節解讀裡面,都揉入了對應的細節,我們隻能截取一二,讓讀者初步感受一下:

“天龍八部”的意思是什麼?我在說《連城訣》的時候曾經說到一句,就是1962年是金庸的心境非常郁悶的時候,他在思索人間苦難的來由,這對金庸先生一生都是一個重大的思想時刻。人間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苦難,這也是自古以來所有思想者都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古人以為這個苦難是來自于宿命來自于天神,民間人士以為苦難來自于魔鬼,而金庸先生在這本書當中給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其實人間的苦難來自人本身,來自人的理性的不健全,來自人的心智的變化,來自人的欲望過度而理性不足。

——《天龍八部》

金庸先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實際上不僅僅是用心建構一個虛拟的武俠世界,同時他跟别的武俠小說家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他一方面在建構一個虛拟的江湖世界,另一方面永遠有一種現實關切。這是因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不僅是武俠小說作家,同時他是一個報人,是一個新聞記者,是一個時事評論人和社會評論家,是以他一隻眼睛盯着社會現實,一隻眼睛盯着虛拟的世界,一手寫社評,一手寫小說。

有人非常喜歡《連城訣》,就是因為它非常真實,它對現實關切的深度超過了很多純文學的小說,跟一般的武俠小說完全不一樣,它沒有俠客,一個俠客都沒有。

——《連城訣》

限時福利

活動價79元

原價149元

打卡還送中讀VIP季卡虛拟卡一張

陳墨:二十年因緣,三十年研讀,離金庸最近的金學家之一

(打卡全部章節的使用者,即可獲得價值145元的中讀季卡虛拟卡一張,打卡方式詳見課程大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