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葛紅兵:可惜的是,文學青年向往的中文系,往往不培養作家

文/素衣姑娘

很多文學青年是抱着作家夢進中文系的。但是,他們一進中文系,就會發現,中文系跟做作家一點兒不沾邊。寫作學作為學科在當下的中文系根本不被承認,大多數中文系沒有文學創作課,很多中文系甚至連“作文課”都沒有。

目前的中國高校文學系教學體制機制,學生是唐詩宋詞的曆史知識懂一點,語言學知識裝了一肚子,但是,就是讀不懂現代作品,讀不懂當代小說,評不得文學的真好壞。

萬金油,但其實什麼也不是;學了一肚子屠龍記,美其名曰批評、批判理論,統統左轉,大話空話會說,但是,提筆不會寫。

可以看到,我們中國的大學中文系,并不培養作家,而是培養專家學者,研究人員。

葛紅兵:可惜的是,文學青年向往的中文系,往往不培養作家

在中國,高校不培養“不培養作家”的根本原因來自當初“文人誤國”的謬訛觀念,其次是把科技發明創新當做生産力,卻不把文化創作創新當做生産力的偏見;而不在高校是否能否培養作家(推一千部說,高校就是不能培養作家,也能發現作家、養護作家、培育作品),西方近百年的創意寫作史說明,作家是可以培養的,美國普利策獎獲獎人70%畢業于高校創意寫作系,美國專業編劇70%來自高校創意寫作系,這些都是明證。

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文化創意産業在國民經濟戰略地位的确立,急需文化創意産業人才,這非常需要高校有學科和這個産業對接,培養産業從業人員。這是一個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雙驅動的時代:文化創意人才及原創作品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過分。

目前高校中文系的建構已經極端不适合這種局面。

葛紅兵:可惜的是,文學青年向往的中文系,往往不培養作家

高校中文教育教學機制體制改革,迫在眉睫。一、要把語言學和文學分開,二、要把文學和創意寫作學分開。傳統的中文系應該一拆為三:語言學系,專門教授漢語言學,語言學要重歸它作為“科學”的學科定位,語言學要走出斯大林式傳統;文學系拆出來,主要以文學史知識、文學理論知識及批評實踐為主;而創意寫作系,則以培養創意産業基礎從業人員(作家及文案創意師)為主要目标。

為适應創意寫作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創意寫作系的教育教學要建立研究室、創作室制度。領軍研究團隊可以建立研究室,如小說研究室、影視研究室、詩歌研究室等,以研究室為機關進行教學,同時吸收學生參與研究;領軍創作團隊可以建立創作室,如影視劇本創作室、舞台劇本創作室、長篇小說創作室、詩歌創作室等,以創作室為機關,進行教師,同時吸收學生參與創作。

葛紅兵:可惜的是,文學青年向往的中文系,往往不培養作家

教師應該坐班。與學生同窗共讀、與學生合作研究,與學生共同創作。文科教學不應放鴨子,教師不坐班,不帶隊,不帶教,是說不過去的。許多高校重視學生教室,卻不給教師辦公室,這是不合理的。教師沒有辦公室,連個跟學生談話的空間,連個在學校研究和創作的空間都沒有,怎麼教,怎麼研,怎麼作?應該鼓勵教師組成團隊,建立研究室、創作室,研究室、創作室應該采取師、生共同坐班制。高校應該為新型研究室和創作室的創生提供辦公空間上的傾斜。這種研究室、創作室可以是三年一評,三年一評,不過關者,削奪辦公室,取消番号。

創意寫作專業開設至今,各高校都在探索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模式,以期最大化激發學生的文學創作潛能,使其學有所長,誰來教、教什麼、怎麼教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師資構成上,國外高校大多采取“駐校作家”制度,邀請知名作家、評論家與學生分享創作體會,分析、讨論文學作品。國内許多高校也借鑒了這種模式,北京大學有曹文軒等任教,複旦大學由王安憶、陳思和等領銜,南京大學邀請蘇童、畢飛宇等任客座教授,還邀請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授課。

在課程設定上,有的高校重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文學底蘊,有的則強調專業寫作技巧的習得。對此,南京大學教授丁帆認為,目前創意寫作課程設定上存在“重技術、輕人文”的傾向,但其實人文素養、文學内涵才是一個寫作者能走得更長久的驅動力。如今,許多寫小說的人一邊寫一邊想着影視畫面,反而影響了整體的藝術效果。格非也認為,要特别重視幫學生儲備充足的知識,閱讀文史哲原典著作、涉獵現代語言學知識、學習外語等對開闊眼界都非常必要。在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社會,過去那種單憑個人經驗取勝的創作已經不可複制了,說到底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以獨特的眼光、方法來觀察、了解社會。

在教學實踐中,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的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葛紅兵領軍的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則在探索另一種教育模式,在“成為作家”的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不再是簡單的“聽”與“講”的關系,角色扮演、情境激發、創作模仿等更強調互動性與參與性。

還有專家提出,創意寫作可以采取更靈活的教育方式,比如通過遊學、實地采訪、評獎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在畢業考核環節,目前各高校通常以送出文學作品為主,也有要求學生送出學位論文以綜合考量。創意寫作專業這個從國外移植而來的範本,要想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土壤中獲得旺盛的生命力,實作規範化發展或許是首先要解決的。

中國的創意寫作,培養作家的道路仍然在摸索當中,需要大家共同支援和努力。

作者簡介:

素衣姑娘,90後自媒體人,【素衣文化工作室】創始人,愛好寫作和攝影,“卡娃微卡”特約作者,富書專欄作者,曾在各大網絡報刊發表作品,專注寫作變現和文案教育訓練。公衆号:素衣的文學江湖。私信我可以獲得免費投稿資源與寫作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