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羊肉湯的好搭檔,鍋盔也是深受方城人喜愛的美食。博望鎮位于豫西南的方城縣,屬于南陽盆地的丘陵地帶。自兩漢時期,這裡便以面食為主,勤勞質樸的中原人對面食的喜愛總是樸素而自然,鍋盔這種差別于饅頭和燒餅的特色面食,成為了他們的絕佳選擇。

舌尖上的美味 博望鍋盔制作工藝獨特
世界上最早的軍用壓縮幹糧——博望鍋盔。中州曆史名鎮博望,既是古代著名外交家張骞功昭異域,名溢海外的封候地,又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古戰場。漢柘、博望鍋盔、“望梅止渴”、“一步三眼井”等風韻漢遺,令中外遊者留連忘返。
紮下招兵旗,自有當兵人”,1800餘年前,諸葛亮受張骞出使西域帶回的馕餅啟發,創新發明了博望鍋盔,堪稱世界軍用壓縮幹糧的鼻祖。如今,方城人探親待客,總以品嘗、饋贈博望鍋盔為盛情。南陽老鄉外出探親訪友,首選博望鍋盔,既做路途友善之幹糧充饑食品,又作為本地特産讓外鄉人一番眼饞。
博望鍋盔質脆肉厚,香甜宜口。它重約2-2.5公斤,直徑1尺(33厘米)有餘。雖然厚達到2寸(0.6 厘米),用刀切開顔色好像生面一樣,但吃起來筋香柔韌,絲毫沒有夾生的感覺。博望鍋盔,系用白面烤制的一種特色食品。外形似鍋,又類頭盔,通體白色,如生面曬幹一般,直徑一尺餘,厚二寸,每個重達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饑,且久放不壞。
2007年8月,在河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組織的首批豫菜傳統菜點評選活動中,博望鍋盔入選中原“十大風味小吃”。這讓為數不多苦苦堅守的博望鍋盔的傳承人看到了希望,也堅定了信心!
博望鍋盔選料嚴格,制作程式複雜,做出來的鍋盔如《博望鍋盔》萬能百科寫道“外形似鍋,又類頭盔,通體白色,如生面曬幹一般,直徑一尺餘,厚二寸,每個重達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說它是“舌尖上的美味”一點都不過分!
首先,博望鍋盔選料嚴格確定新鮮無污染。
博望鍋盔用料簡單,主要有面粉(上等小麥面)、酵面、水、糖,雞蛋,香油。但是它必須“選用優質小麥摘選面粉,再配以其他雜糧面及配料。”《博望鍋盔》萬能百科如實寫道。要想做出正宗美味的博望鍋盔,首先在其源頭也就是原料的選取上要求就很嚴格,必須要選用優質小麥摘選面粉,而且要新鮮,不能選用放置已久的陳面,雞蛋也要確定是鮮雞蛋。隻有從原料上進行嚴格要求,才能確定做出來的博望鍋盔口感道地。
其次,博望鍋盔制作程式複雜。
1、功夫主要在和面上,用一半發面(發酵膨松漲起的面),加一半死面(直接用涼水和面粉,裡面還有适量的糖,雞蛋,香油),兌在一起用勁和,經細揉硬搓,直到将面團揉到細膩光滑為止。經多次盤揉、擠壓、停放,每斤含水量隻有一兩左右。在整個過程中,和面揉面團是最費時費力的一個步驟,必須要持續發力不斷地揉,直至面團軟硬适中有韌勁兒。揉面團所費的力氣可不是你我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輕易就能練出來的。
2、揉成的面團擀成圓形餅子,制成鍋盔雛形後,用一種類似公章的木刻花章在其表面按上花形圖案,使其外形更加美觀,這種用花章印出來的圖案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博望鍋盔的一種防僞辨別。
3、入鍋。“入鍋大緻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入鍋照面,二是換鍋定型,三是蒸制(在小石子鍋中幹蒸)。在定型和蒸制的過程中要變換溫度,每個鍋盔要數次換鍋,以確定鍋盔熟透熟勻,口感獨特。”《博望鍋盔》如此寫道。烤鍋盔把握火候是關鍵,烤好的鍋盔不焦不糊,具有生面的顔色、熟馍的味道,要做到既不生又不煳,這對火候的把握要求極其嚴格。
博望鍋盔的制作如《博望鍋盔》萬能百科所說,“從開始發面到鍋盔出鍋一般要經過三十多道工序,40分鐘左右。”選料嚴格,制作程式複雜,需要足夠的耐心卻功力確定每一個環節不出差錯。正是其獨特的制作工藝才有了博望鍋盔這一舌尖上的美味。博望鍋盔表面上是面與火的故事,實際上蘊含着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