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美食:荞面圪坨兒,看着都流口水!

作者:呂梁人

荞面圪坨兒

荞面圪坨是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面食。因形如貓耳,且由于在晉語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澀難懂,因而也被稱為“貓耳朵”。做法是用白面、荞麥面等和好後,切成小塊,用手的大拇指在案闆上一撚即成。清水煮後撈出,澆上菜或鹵等食用。

山西美食:荞面圪坨兒,看着都流口水!

荞面圪坨兒的做法

山西美食:荞面圪坨兒,看着都流口水!

做法一:

白面:用精粉一斤,水五兩。先将面粉倒進盆裡,冬季用溫水,春夏秋用冷水和起面,紮光揉好。放在面案上,撒上面粉,用面杖擀成兩三公分厚的薄片,切成多半公分大小的劑頭,再撒一次面粉,滾均勻。然後,兩手拇指相對按住面塊,一下一下往前推,推成形如貓耳朵狀即妥。鍋開時抖去面粉下到鍋裡煮熟撈起,澆上各種葷索打鹵等澆頭,調以山西老陳醋,味香形美,可飽享口福。

荞面:荞面一斤,水五兩左右(除夏季外,一般都用溫水和面)和起,紮勻紮光,稍醒後搓成指頭粗的圓條,撒上面粉,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夾住圓條,用右手切成指甲蓋大的小劑子,然後用右手拇指在左手掌上,推成一個一個小卷,形狀同貓耳朵一般。鍋開後,抖去面粉煮熟。撈出後澆上澆頭、調和,越吃越香。

莜面:莜面一斤,熱水七兩,潑起和好,用濕布把面團蓋好,要趁熱制作。方法同荞面。因莜面光滑柔軟,還可用右手食指、拇指推碾成花紋形狀,其形狀更美。推好後上籠蒸熟,下籠後調以澆頭,調和即可食。

各種面制作的圪坨兒除煮食外,還可焖食,即先把菜炒好,将圪坨兒倒在菜上,上火焖十五分鐘左右即熟。吃時攪拌均勻,調以調和,也很可口。

山西美食:荞面圪坨兒,看着都流口水!

做法二:

1.将黃豆、香菇、木耳、黃花,洗淨,泡入清水中待用。

2.取适量面粉(根本食用人數與食用餐數而定),加水,和勻成面團。此面團的軟硬度與餃子皮相當,不能太軟,不然下一步不好做了。

3.從和好的面團中取一小塊,搓成約如大拇指一半粗細的長形面棍。

4.接下來就可以做圪坨兒了。從這個長形面棍上取約一公分左右,然後用大拇指稍摁住此小小面團往前搓,即可形成如貓耳朵形狀的空心卷卷。(注意:不要太用力摁住面團,往前搓時也不可用大力,不然就粘在手指上了)

5.搓好後,将準備好的蔬菜清洗好。蔬菜的品種建議:扁豆、洋芋、大白菜、蕃茄、黃瓜等。

6.将扁豆切段、洋芋切小片(約1.5*1.5),黃瓜切片,蕃茄切塊,大白菜葉和菜梗分開。

7.燒水煮黃豆,這邊将泡好的香菇、木耳、黃花切小段或是小片,入油鍋曝炒至八分熟,倒入煮鍋中,可以同時放入貓耳朵同煮。

8.先炒扁豆、洋芋,也是八成熟,倒入煮鍋;然後将與大白菜、蕃茄炒至七成熟倒入煮鍋。

9.将海米與黃瓜稍炒,最後放,同時可以加鹽。(也可以炒菜的過程中逐一加鹽)

10.在所有内容物基本煮熟後,可以依個人習慣再加入一個雞蛋、紫菜等。然後就可以盛起來吃啦,可以再放點香油、醬油等調味品。

山西美食:荞面圪坨兒,看着都流口水!

做法三:紅面圪坨兒

材料:木耳 香菇 金針 腐竹 平菇 雞蛋 水澱粉。

鹵的做法:

1.木耳、香菇、金針、腐竹泡發後,洗淨,分别切成一寸長的條;平菇洗淨撕成條。

2.炒鍋内入少許油,爆香花椒、蔥、蒜,加入除雞蛋以外的所有材料,加鹽、醬油炒香。

3.在炒鍋内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後,将雞蛋打散,倒入鍋内,煮開後再勾入水澱粉,等再次煮沸後加雞精調味即可。

面的做法:

1.紅面和白面以1:1的比例混合好,和成稍硬一點的面。

2.和好後,将面放置,松弛10分鐘。

3.将松弛好的面團擀成05cm厚的面片,用刀切面05cm寬的條,再将條切面中指指蓋大小的面塊即可。

4.将切好的小面塊一一用大拇指在案闆上撚成圪坨兒的形狀(大拇指放在面塊上,用力向上推)。

5.所有的面都做好後,放入鍋内煮熟,撈出,澆入鹵,撒上一點香菜,一碗香噴噴的面就出來了。

做法四:炒圪坨兒

1.把一匙鹽加入面粉裡,然後加入少許水,用手抓,抓成黏糊狀,然後慢慢揉成團,面團要稍微硬一點。

2.面盆蓋上一塊濕布,醒面團最少10分鐘。

3.然後把醒好的面團取出,在案闆上揉面,至少10分鐘。揉好之後,根據面團大小分成若幹個小計子。

4.然後每個小計子都搓成細長的條帶用。

5.左手拿着條形的面,然後右手掐一小團下來,放在面闆上,用大拇指的力量從裡向外一搓,就成了一個貓耳朵了。

6.熱水煮開,丢入貓耳朵們,煮沸,中間添一次水.然後用一點麻油拌一下待用!如果是炒的話,不需要用麻油拌了,直接可以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