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作者:腦洞外星人

肅順在大清國,尤其是在鹹豐朝,被很多人看作是這個王朝續命的存在。也是“鹹同轉危為安(孟森語)”的重要變革者。

他以超乎同時代滿清貴族的卓識,清楚地看到了大清遍體瘡痍的症結。于是他提出了“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的九字治國方針。這劑重藥在某種程度上喚醒了大清官場的沉睡。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最為有名的是“戊午科場案”,身為一品的主考文淵閣大學士柏俊因十六兩銀子被斬。科舉之沉疴,一掃而清。

不得不說,在這次事件中,彰顯了肅順亂世當用重典的霹靂手段。“用重典之效,足以挽回風氣也。”這也是《清史稿》中難得一見的對肅順的肯定。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鹹豐期間,内憂外患。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歐美列強入侵,這些都無情地搖撼着帝國的根基。而“雅重漢人名流”的肅順,看清了滿清貴族的無能,唯有漢人才可以重振國勢。他以其慧眼獨具的才能,不停地向朝廷保薦着人才。

像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以築固其根基。這是他在九字方針之後,在人才選拔上的又一重要舉措。這也力保了千瘡百孔的大清國,熬過了一道又一道的坎。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肅順的幸運在于他的變革思想遇到了欲以中興的鹹豐,肅順的不幸在于鹹豐31歲時就駕崩。但肅順還是被幸運的任命為顧命大臣。

鹹豐晏駕前,傳谕:“皇長子禦名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但是,曆史的拐點也來了。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肅順的變革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面對最高權力者駕崩後,在權力的重新配置設定上,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們,卻表現得異常糟糕。

肅順曾在兩宮之間采取了“抑西揚東”的政策,但卻被慈禧化解,反而促成了兩宮的統一。董元醇“太後垂簾聽政”的奏折就是兩宮的試探,但卻被駁回。也使得肅順亮出了底牌,那就是依照祖制嚴禁後官幹政。對于慈禧來說,這是她不能接受的。肅順平生最忌兩人,一是慈禧,一是奕䜣。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在拒絕了兩宮的試探之後,肅順卻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兩方聯合。反而令慈禧用一苦肉計,就迅速聯系上了奕䜣。

奕䜣在要求前往熱河扶柩回宮的請旨被拒之後,竟然強行到了熱河,這是肅順沒有想到的。在權力的博弈中,以罪不至死的抗令來赢得先機,奕䜣這棋下得極妙。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在奕䜣到達熱河後,兩宮要見奕䜣的要求,又被肅順以叔嫂不便相見為由,給拒絕了。但是在拒絕之後,奕䜣在夜間卻化妝成婦人(蔡東藩說是婦人,溥儀說是薩滿)進了兩宮。

密議之後,回京去做布置。奕䜣進宮,這可是在肅順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事,可見肅順用人之懈怠,行事之疏忽。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熱河相比于北京,相比于偌大的大清國還是太小了。熱河雖是肅順掌控的範圍,但也恰恰映射了肅順在權勢之争上的短視,隻限于局部利益的争奪,而沒有考慮到全局。

進而也導緻了熱河以外兵權被兩宮和奕䜣所奪取。而勝寶作為京畿軍隊的掌控者,早早的就被慈禧所收攏。肅順是不知?還是另有依仗?他不會真的天真的認為他有鹹豐帝的遺诏,他還是顧命大臣吧?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奕䜣在回到北京之後,奕譞成為了正黃旗漢軍都統。軍權被奕䜣控制,官場同樣被奕䜣左右。在肅順推行的九字治國方針中,其實就是一次和整個滿清貴族階層的對抗。

鹹豐帝駕崩後,失勢的肅順被滿清官場群起而攻之也就不意外了。畢竟,大清的實際操權者,已經更換成了兩宮皇太後和奕䜣。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曾國藩說:“近世如陸、何、肅、陳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終。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這也說出了肅順在為人處事方面,張狂猶過,自修不及。進而導緻了其在鹹豐朝的官場上四面樹敵,最終導緻大敗虧輸。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肅順,作為一位高調的變革者,他不缺變革的思路,缺乏的是權鬥的布局。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一手好棋,被生生下爛。

權力争鬥中,哪有什麼冤獄(曾國藩曾說:肅順的冤獄,是滿清自壞長城之舉),有的隻是成王敗寇。肅順這個曾經挽大廈于将傾,扶狂瀾于既倒的大清能臣,最後卻在權力的争鬥中被斬殺。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51年後,大清滅亡。也許那些看着帝國倒塌的人們,會發現多年前肅順提出的方針,對于當時處于曆史轉折的清朝而言,到底有多重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也是我們學曆史的好處。

想要了解曆史,讀曆史書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國曆朝通俗演義》。這本書由近代曆史作家蔡東藩先生寫成。蔡先生用十年時間,将秦朝到民國兩千多年曆史細細道來。跟過去史書不同,蔡東藩先生是以更直白易懂的文字寫成,又采用跟《水浒》相同的章回體形式,讀起來像讀小說一般有趣,很适合普通曆史讀者閱讀。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不過,這并不代表《曆代通俗演義》缺乏曆史價值,事實上,蔡東藩先生寫這本書時,由于中國正處于一個積貧積弱的曆史階段,蔡先生想借助曆史,找出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也正是這個目的,讓蔡東藩先生在選擇史料時非常講究,也極為慎重。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是以,這本書還是非常适合曆史愛好者閱讀的。閱讀它不僅可以了解中國曆史的浩蕩,也能從中讀出蔡東藩先生那代人希望為中華民族複興道路尋找出路的決心。

企圖通過改革拯救清朝的肅順,為何落到斬首示衆的下場?

這套書一共有6冊,共600多萬字,原價408,現在我們跟出版社聯系後,以團購的方式,拿到全網最低的價格,隻需165,即可購買入手,現在點選下方連結可參團

正版中國曆朝通俗演義蔡東藩全套6冊 ¥165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