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辛酉政變後,顧命八大臣殺的殺、關的關,幾乎沒有一個落下了好下場。尤其是肅順,他作為皇室宗親,竟然被押赴菜市口公開問斬,開了愛新覺羅氏家族的一個先河。那麼,慈禧為何對肅順如此痛恨,連個全屍都不給肅順留下呢?這背後除了皇權争奪外,還摻雜着一些鮮為人知的私人沖突。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肅順雖然僅是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并非頂級的尊爵重臣。但因其為政苛猛,勇于任事,而頗得鹹豐帝的信任,實為随鹹豐帝赴熱河的衆多大臣之首。敢作敢為,雷厲風行固然是一位政治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但搞不好也會導緻意想不到的結果,肅順與慈禧的關系即是如此。

本來,肅順是鹹豐帝身邊的紅人,慈禧亦不得不讓其三分,恭而敬之,甚至有意結納讨好。不料生性倔強而又有些目空一切的肅順,并未将這位當時不過20多歲的女人放在眼中。在他的心目中,慈禧不過是供鹹豐享受,隻知貪酸吃醋、争寵恃寵的一位普通貴人、嫔妃而已。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一般來說,兩個人的關系本來就不好,互相沖突或明争暗鬥,彼此間的傷害也會很大或是緻命的。但是,當一個人已甘拜下風,并對對方示好,卻仍遭無情的拒絕,甚至是鄙視時,那麼對這個人自尊心的創傷,則一定會更深、更痛、更無法愈合。沒有機會便罷,一旦機會來臨,大權在握,則必定要報複,必緻之死地而後快。

肅順與慈禧關系的惡化,起因于一兩件瑣事。其中既有肅順過于張狂的原因,也有慈禧作為一個女人,特别是權力欲極強的女人狹隘的心理作用,還摻雜着某些誤會。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第一件事發生在英法聯軍兵臨北京之時,鹹豐帝谕令順天府征集車馬數百輛,名義上上将率六師親征,實則準備率部分王公大臣及嫔妃逃往熱河。但是,消息傳出之後,受到了朝臣的反對,紛紛懇請鹹豐帝“速定(自圓明園)還宮大計”,而且民間傳言紛紛,人心混亂。為了暫時穩定人心,鹹豐帝不得不頒布谕旨,命将所有備用車馬即行分别發還。

正因為如此,當鹹豐帝率王公大臣倉皇出逃時,隻有一輛宮車随行,後妃等人隻得臨時雇用民間車馬。民間的車馬當然無法與宮車相比,乘坐其中十分受罪。别說是後宮嫔妃,就是随行的王公大臣也難以承受。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起初,慈禧還能咬牙強忍着,後來肅順騎馬從車旁經過,慈禧趕忙讨好說:“六爺,能不能為我換一輛好點的馬車?”肅順一直沒有将慈禧放在眼中,此時又忙着指揮逃離隊伍,于是随便敷衍說:“等到了下一個休息地再說吧。”慈禧也算是通情達理,沒有進一步為難肅順。

但是,到了下一個休息地後,慈禧派人前去呼喚肅順。肅順此時正忙,也很心煩氣躁,便不耐煩地說:“現在什麼時候,皇上的事我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去管這些雜七雜八的事?皇後乘坐的車不也是從民間所雇嗎,你是什麼人,想淩駕于皇後之上嗎?”慈禧聽到這一番話後,表面上雖不敢再說些什麼,但從此後邊深深記恨上了肅順。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第二件事同樣發生在逃往熱河的途中。在路上,鹹豐帝一行的飲食起居很成問題,無論是皇上還是王公大臣,抑或是後宮嫔妃,一開始都不能按時吃飯,甚至要忍饑挨餓。後來情況略有好轉,但後妃們的供應仍然有限。然而,有人向慈禧報告,說肅順那裡備有食盒,可以供奉酒肉。是以,慈禧及後宮妃嫔們認為,這是大權在握的肅順有意欺辱後宮,因而對他大為不滿。

其實,在這一件事情上,肅順真是被冤枉了。因為按規定,皇後及衆嫔妃的飯食供應,由專門的膳房負責,外臣不敢私自供進。是以,肅順本身沒有籌備後妃飲食供給的責任,而且也沒有這一權力。但是,當時包括皇後在内的後妃們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對肅順咬牙切齒。

慈禧為何不給肅順留個全屍?其實他們不僅是政敵而且私怨很深

無論責任在誰,反正肅順與慈禧兩人的過節算是結下了。俗話說“一巴掌可以結下三世仇”,慈禧與肅順結怨,的确有些女人的小家子氣。但往往就是這些私人恩怨,最終注定了慈禧要對肅順痛下殺手,而且連個全屍也不給他留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