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晚春歲月時光美詞四首:春來複春去,春去又春來,把酒共留春

晚春,是傳統春季的最後一個階段,随着太陽直射持續向北運作,到達北回歸線的刹那,傳統的春季就過去了,迎接一年中的夏天。

春天精準的定義,在古天文學上,是太陽陽到達黃經315,然後經過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90天的運作,到達黃經 太陽黃經45度節點的這一個階段,占據太陽周年運作的四分之一。

春來是指的立春時間後,春去,是指的立夏節點。

這是古人對于時間的定位和劃分的一個部分。

春來春去,是一年流走了四分之一。

當然由于古代的曆法合并了月亮曆,春天也指的是通行月曆的一二三月。

是以春來春去,不單單是指的春光的絢爛和歸去,更是指的時光,乃至延伸到大的歲月人生。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當春來春去連用的時候,通常讓人有種歲月流逝之感。當然也有春去春來的說法,那是另一種循環回歸的提振。

古人惜春,一方面,春天是代表草木旺盛勃發的時候,正是春天的到來,土地進入新一輪的動植物茂盛期,帶來人類的食物和穩定。因為敬愛自然,是以有盛大的迎春,成為一年最重要的盛事狂歡,比如春節,另外一方面,抓緊在春天裡耕作工作,以及珍愛春天的自然景色。

在唐朝,生産力極大高于前朝的,人們有了更多表達精神活動的從容,開始流行在晚春聚會,以酒送春迎夏,抒發歲月感懷,以便于迎接盛大的夏天。也就有了無數送春的詩詞和春來春去的歲月感懷。

因為春來春去,有着文字歲月的兼美,是以選錄幾首含有春來春去的美詞。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春去春來春複春。寒暑來頻。

月生月盡月還新。又被老催人。

隻見庭前千歲月。長在長存。

不見堂上百年人。盡總化微塵。” 唐 · 敦煌曲子《楊柳枝 老催人》

敦煌曲子詞是上世紀在甘肅敦煌發現的唐朝五代民間詞曲,比起唐朝重量級别詩人們的作品,這些曲子詞,更民間更家常也更質樸,可以代表唐朝民間詩歌的真實風貌,和普通唐朝群眾,對于歲月流年的真實心理。

在敦煌生活的歌女,民間音樂家,在這個古代重要的東西方商貿和文明交流的集聚地,在晚春以真摯動人歌舞,吸引客人,抒發人生感懷,獲得共鳴。

其中有明麗的,也有這樣抒懷歲月催人老的歌詞。

春來春去,一個春天會接着一個春天,寒來暑往,歲月流逝輪回而頻繁。

那月亮升起,從新月到殘月,又到新月,隻有人生,被歲月匆匆追趕,老去追逐着人。

雖然唐朝以道教立國,弘揚佛教,但是真實的中國老百姓,并不會笃信長生不老和永恒的天國,因為最真實的莫過于,季節的變化,人生不可避免的衰老。

中國人的信仰,一直非常現實而奇特,一方面是諸神崇拜,但是另外一方,卻非常清醒于歲月的流逝。後者才是真實的主流。

是以,以庭前看得見的永恒的不變的歲月輪回,來對照渺小百年的人生。

歲月和日月常在,春去春天會回,但是隻有人生,不過百年,最後化作了天地間的微塵。

這是悲哀和悲觀嗎?不是,這是提醒人們看重短暫人生的過程。

雖然感歎時光催人老,是種抒發,其本質是抒發後,面對和珍惜生活。

敦煌是唐朝重要的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這裡有各國的商隊,人員,貿易,繁華熱鬧,但是這底下也是無盡的人生的颠沛分别。人生總是向前,但是在向前的過程中進行柔軟的抒發,實際是給心靈增加彈性,更執着努力于現實。為了遙遠的家人,甚至為了短暫人生的飽滿而繼續奮鬥。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花落未須悲,紅蕊明年又滿枝。

惟有花間人别後,無期。

水闊山長雁字遲。

今日最相思,記得攀條話别離。

共說春來春去事,多時。

一點愁心入翠眉。”北宋 · 晏幾道《南鄉子 》

宋朝也流行送春。晏幾道是宋朝的情詞王子。以悲涼,憂傷,悱恻的離别詞著稱,但是這首詞,卻深沉清麗,卻不都是悲涼,而是因為有着相思,春來春去,格外綿長。

春天要過去了,花落了未必需要悲傷,因為明年紅花又會滿枝頭。

好個清麗陽光的開頭,如同溫柔的勸慰。

隻是在花間浪漫過的人,離别之後,相見遙遙無期,才會讓人悲傷。

因為山長水遠,書信來遲,讓人相思憂愁。

晏幾道真是聰明而清醒的情人。

人們傷春,多半不是因為春天過去,而是春天的過去,折射了自己内心的缺失,夫妻不在,團圓無期,年華流逝,仿佛青春如花謝落。

正是這種清醒,知道自己和他人為何在晚春裡多傷悲,也就有了解決辦法。

因為歲月流淌和分離是種現實,那麼在這樣的流逝中,最穩定的相思回憶,卻是一種甜蜜,能夠抵消歲月的蒼茫之感。

我今日最思念你,記得去年曾經此時,攀折楊柳話别。

去年的此時,我們一起送春,說着春來春去種種美好的事情,那送春的時光在兩個人的笑語慰藉下,輕松度過。

隻是,隻是今年,這樣的晚春你不在,才讓我對這落花傷感,連眉頭也有着惆怅。

人生怕的是空虛,那是最大的悲哀。就算是季節的春天和人生的春天要過去,不可避免,有着愛和回憶的人,是另一種飽滿,記得去年你的笑,記的我們的約定,遂有可以期望的将來。

也就能夠沖抵很多現實的蒼涼,和春天落花的悲哀。

是以我說,這首詞,并非刻意傷春,反而旖旎綿長。

尤其那句“共說春來春去事,多時。”美好的片段,總是讓人回味的永恒。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春風吹百花,楊花飛惱人。

誰家芍藥殿春後,花飛楊柳空暮春。

春來複春去,春去又春來。

陽阿歌白雪,落絮欲成灰。

花若有情風引去,拂郎征衣點歸路。”北宋 · 劉奉世《楊白花 》

又是楊花飛雪的晚春。

楊花是柳絮,也是楊絮。這首詞,叫作楊白花,其實另外有着典故。

北魏 胡靈太後,并非許多人臆測的是中年美婦,實際她就是一個 宣武帝的一個低級年輕嫔妃,年齡不會超過20歲,被宣武帝寵幸後,有了男孩子,之前宣武帝的兒子們多夭折,而宣武帝也年齡大了,這個孩子被立為太子。但是北魏有去母留子的惡俗,宣武帝之是以沒有殺孩子的母親,一方面,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多才善舞,單純可憐,另外一方面,宣武帝也老了,人之老,多有悲懷。但是正是這個女子留了一條性命,不多久宣武帝死了,母以子貴,年輕的太子母親一躍成為太後。面對她從來沒有經曆的朝政大局,而此時北魏也處在非常動蕩期。

後來晚清的慈禧太後,是有皇親小叔子恭親王奕訢鼎力相助,慈禧太後才能大權在握。

但是這個胡太後,就沒有慈禧這麼幸運。

在複雜多變的宮廷裡,她無所依賴,愛上了殿前的武官楊白華,這位相貌魁梧的武官,父親是将軍。胡太後願意将自己和孩子托付,但是楊白華卻無能承擔這份社稷的壓力和深情,連夜逃亡。

胡太後絕望看着夫妻的遠去。此時是深宮飄雪的晚春,絕望的胡太後,用歌舞發洩自己的悲傷,作了一首情深斷腸的楊白華歌,和宮女們聯袂踏歌,歌唱自己如楊花一樣漂泊絕望的命運,還有對遠離的夫妻的憂傷牽挂。

這真的是場悲劇。因為後來胡太後最終被沉河而死,死的時候,也應該隻有三十來歲,結束了從來就如楊花一樣漂泊無愛的一生。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但是劉奉世《楊白花 》顯然是知道胡太後的典故,但是這首詩詞,卻多了宋朝的時代感,寫的是一個深閨思婦,看見楊花,思慕丈夫,等待他歸來的故事。

春風吹落了百花,楊花在晚春飛揚。

是誰家的芍藥開謝之後,無數的楊柳花飛飄蕩在暮春寂寞的時節。

春來春去,春去春來,一年又一年。

我在三月裡歌唱柳絮如白雪,看見柳絮落地成灰。

如果柳絮有感情,請随風而去,去往遠方丈夫身邊,引領他的歸來,讓他在楊花的路上踏上回家的路。

這首宋朝的晚春詞,是帶着守望,相思和期待,至少這首詩詞,沒有胡靈太後那種深重的絕望。

離别和離别是不一樣的。有人的離别是背叛,比如胡太後的楊白華,有的等待,是平凡的夫妻,深情的守望。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輸年少。

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宋 · 張元幹《菩薩蠻 其三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

這首送春詞,則相當明麗豪放。

春來春去,又一個季節過去,催着人變老,既然不可挽回時光的流淌,那麼不如珍惜。

在這最後的春光裡,飽經滄桑的老人,更加珍惜季節的春天,不輸少年。

一場酣暢的美酒,醉後有着少年的狂放和激情,就算是胡子白了,又何妨?

帶着晚春的花朵,随着音樂起舞。

用最真誠飽滿的心情留住春天,以奔放的歌舞歌詠春色,請不要說,連嬌美的晚春之花,都在嘲笑我這個半老頭子。

實際人到中年,活得就是一個心态。青春雖然過去,但是從容的心情,會更珍惜季節的春天,因為那裡面有疊加的過去的青春和歲月。

現在的中老年人,也愛穿少年的衣,大花的裙,也愛和朋友聚會,在回憶中點燃青春的熱情。這些無可厚非,且應該贊許,因為他們是在用心,用最後的歲月挽留春天和青春。

而這恰恰是經驗,以飽滿激情的内心,抵擋歲月的流逝和悲哀,是真正的投入愛惜人生,給人間增添心氣和華美。

這次詞,中老年不妨多讀讀,春來春去,将流逝做成永恒,永葆青春。

晚春歲月美詞四首:共說春來春去事,今日最相思

春來春去,但是春去還會春來,雖然人生在季節裡流逝,但是不妨礙人生有情,春天常在。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