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汀洲采白蘋,腸斷白蘋洲

晚春時節,江南的沼澤濕地,睡蓮早于荷花出水而開放。睡蓮之可愛:

第一,在于早,晚春時候,柳絮飛花之時,就有蓮葉浮開在水面,小巧清圓,不幾日,就有睡蓮花開。

第二,在于睡蓮的姿态,往往是浮在有缺口的葉子間,蓮花千瓣,或白或紫或黃,小巧端莊,朝開夜合。睡蓮的花有向光性,越是太陽好,花朵越舒展。在陰雨時節,則是一種半開。到了晚上,則花頭閉合,沉于水中。仿佛睡美人。

第三:睡蓮之稱為睡蓮,文本出自清朝的《綱目拾遺》,是乾隆時期清代醫學家趙學敏修訂了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修訂了一些項目,也增加了716種民間草藥,其中就包括睡蓮,子午蓮。

那麼可以知道,睡蓮或者子午蓮,在清朝或者早些時候,是民間對于這種花卉本草的稱呼。而此時以廣州和浙江最為盛産。

那麼這種美麗的水澤花卉,為什麼之前沒有見于文字和詩詞記載,是外來的引種的草本嗎?為何如此優雅的花,不見于古代的詩文和記錄?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睡蓮并不是外來引種的花卉,在上古就有。

上古《山海經·西山經》中說:“西五十裡,曰罷谷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的古地理書籍,很多重要的地方,都已經被證明。比如洱水,就是雲南洱海,從中原地方來看,那裡是太陽落山的地方。那裡的沼澤多生長一種“茈碧”的水生植物。清代《雲南通志》記載:"茈碧花産浪穹縣甯湖中,似蓮而小,葉如荷錢,莖長六七丈,氣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蒪菜。八月花開滿湖,湖名茈碧以此。"

而這種植物被現代植物學家證明,是最古老的野生睡蓮。

那麼從清朝的記錄來看,這種花,像荷花,但是比荷花小,葉子像荷花剛剛出水的小荷葉,當地人拿來煮食,類似浙江江南一帶古老的莼菜,但是味道還要美。

這片最原始的睡蓮地,千萬年就一直存在,用芬芳的花開,鮮美的莖葉,哺育當地是人民,物種保持最天然的特性。

這裡的睡蓮,有沒有帶到過其它地方呢?從中國人從上古就愛移植植物的特點,不将這裡的睡蓮,帶出去,實在于情理不合,隻是是誰帶出去的,已經無可考證。

但是睡蓮,并非是一個地方有,現代植物學家證明,睡蓮分布之廣,北非和東南亞熱帶地區,歐洲和 亞洲 的溫帶和寒帶地區,都有。而大陸内從雲南至東北,到新疆都有。

隻是為什麼從古到今,沒有睡蓮的文字和鮮有詩詞呢?

在于古代,睡蓮不叫睡蓮。在中原先秦時代,叫做蘋。

這種早生的春天的沼澤植物,浮在水面,極其鮮嫩,是人們種植狩獵之外,自然的另一種恩賜的野生食品。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一,先秦時代的大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

有人說,春天的鹿未必吃的就是睡蓮,但是這種晚春的,早于荷花的浮遊水生植物中,多半包含睡蓮最新嫩的葉子和花。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詩經《采蘋》

周朝的女子晚春初夏出嫁前,要在河水裡采集水中最鮮嫩的萍草,祭祀祖先,這是感念祖先逐水草而居的艱辛,其中可以吃的美味,就包含新鮮的蘋。你在上古的沼澤,看到可以食用的葉子和花,你肯定要選擇最美好的那種。是以後來有人考證,這個女子采集的蘋,就是睡蓮,所謂大蘋,比莼菜荇菜大,開白色的花。

在祖先的靈位前,用青銅做成的盤子,裝上最美麗的睡蓮花和葉子,請保佑一個女子的将來吧。

有人說,這女子采集的為什麼是睡蓮不是荷花呢?

因為睡蓮比荷花早,晚春就有最鮮美的花和嫩葉,而荷花荷葉則要到夏天,且荷葉比睡蓮厚重,等到可以采集荷葉的嫩莖和花果時,女孩子早已經耽誤了出嫁。

古人和今天的人是一樣,吃東西,要尖尖,最好的東西就是時令美味。

睡蓮,也就是大蘋,雖然沒有荷花的利用價值多樣,但是它生長得早,葉子鮮嫩啊,不能錯過,那是絕對不能錯過。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二,南北朝唐朝的白萍洲與睡蓮

由于荷花的利用價值比睡蓮高。荷花有根莖可以食用,有蓮子可以吃,且荷花比較固定,它不是漂浮無根的花卉,隻是根在沼澤。是以在古代,是重視荷花的。且荷葉荷花壯麗碩大,不能忽視。

那麼睡蓮在哪裡呢,在野外沼澤,它的花開特别類似荷花,隻是它可以食用利用的地方不多,比如嫩葉隻有短暫的晚春初夏,睡蓮的果實不堪食用,且睡蓮沒有荷花巨大的根莖。

睡蓮鋪展在水塘河面,往往和荷花争奪養分,是以常常被人們在适合養殖荷花的地方清除。

但是,在野外的沼澤,睡蓮和各種水生植物并存。晚春,各種蘋類開花,其中以睡蓮和浮萍的綠葉白花,最為壯觀,它們形成天然的立體的沼澤氛圍,滋養魚蝦。

唐詩中有大量的白萍,白蘋洲的詩句。

睡蓮是歸在了蘋類。而無人開發的野水,晚春是睡蓮和蘋花的主場,形成了壯闊的湖泊煙水之美。那層疊遠去的綠上,星星點點的白花,給人春深,遼闊,寂寞,憂傷的美。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華複應晚。

不道新知樂,隻言行路遠。”南梁 · 柳恽《江南曲》

南北朝時代江南水澤多野生可食用的蘋,其中包括了睡蓮,荇菜,小萍。

晚春時候,正是采集野生蘋菜的時候,白蘋,就是開着白花的蘋。大蘋是睡蓮,小萍是莼菜荇菜浮萍。而江南的人,在藕帶藕莖可以食用之前,就是各種蘋類的嫩葉和莖。其中睡蓮的莖,酷似藕帶,隻是綿軟清香,清潤下火,也是一道難得的美味。還有助眠安睡的作用。

在浩蕩的沼澤裡,那船頭船艙,也有着睡蓮的花和莖。

人家的丈夫早已經坐船回來。

可是我的丈夫,你為什麼還不回來呢?船頭是晚春的白色睡蓮花,出水很快就不鮮嫩了。

你是否是在他鄉遇見了和睡蓮一樣的美人,可是我不願意這麼想,我隻是想着,你隻是因為路遠,沒有歸來。

睡蓮真是嬌氣,出水就剩下柔軟的花和莖,軟哒哒的。這也是睡蓮在中國,沒有形成主流審美的原因。因為荷花還可以摘下來,作為瓶插的花朵,支撐幾天,睡蓮出水就萎謝閉合。總不能拿着低頭閉合的睡蓮去送人吧。

多麼憂傷。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晖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唐 · 溫庭筠 《憶江南》 其二

睡蓮之美,在于水中,切花,簪花的價值不大。

讓睡蓮就在水中吧。那成片和睡蓮和蘋花,開成晚春的壯麗。

晚春多燥熱,在下午洗個澡,洗個頭,清爽之後,去樓上吹風,順便看看遠山遠水。

她在樓上,說是望江樓,那唐朝低矮的樓,到底能夠望到什麼地方呢?

不過是綠樹間的一點遠江水痕,以及晚春在樓下的巨大的池塘吧。

但是這種姿态就已經很美。

她看不見千帆,但是她知道,就算是有帆船的桅杆在遠處劃過,那也不是她丈夫回來的消息。唐朝的郵政還是相當發達,亂世時期如杜甫,能夠在四川收到弟弟洛陽的書信,雖遲不晚,這個女子的傷心,在于,她知道,丈夫此時,不會回來。

她所能看到的,就是眼前附近的池塘,池塘裡開着的睡蓮蘋花。

她擡起頭來,風吹動着她沐浴後的長發,黃昏的太陽光,忽然刺傷了她的眼睛,迷蒙了她的視線,巨大的淚滴含在眼眶。

在朦胧中,她似乎是站在無盡的洞庭水邊,眼前的浮萍蓮花,擴充成無邊的寂寞荒涼。

如果淚水滴落,那也一定是落在了白色睡蓮的花瓣中吧。

夜來了。無邊夜色,浮起她想象中的的無邊的睡蓮白花,在月光下,伸向渺茫的遠方。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中唐 · 劉長卿《餞别王十一南遊 》節錄

唐朝的審美是以壯闊大氣有質感著稱。

如果白蘋洲,隻是浮萍和水藻的那種清淺浮浪,是不會成為一種人人喜歡的審美景色的。是以白蘋洲上必定有具有質感和連綿感的睡蓮,成片展葉和花開。

白蘋洲,在唐朝成為一種晚春相思哀愁絕豔凄美的意象。

五湖,說法不同,但是傾向于是江南五大巨量的沼澤湖泊,比如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

晚春時節,這些野外的湖泊呈現出春水滿溢,水草叢生岸邊的壯美。

而這些湖泊相關的沙洲淺水邊,在相對靜止的地方,白色的睡蓮花,以及無數的浮萍開花。在夕陽裡,在壯闊的水面,這些随時流動,卻又聚集在一起的蘋類,如同那綿綿的,阻隔于道路的相思,又像漂泊。

白居易每到一處經營城市的園林建設,必要開拓湖面,讓白色的睡蓮和蘋草浪漫生長。

睡蓮在唐朝以巨量的白萍意象出現,代表純潔,連綿,流動,相思。

古詩文中的睡蓮(上):洱水出焉,其中多茈碧

關于睡蓮的故事和古詩,請繼續閱讀下一章,《古詩文中的睡蓮(下):絕豔蓮花水面浮》。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