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古代名将錄之文武兼備---謝玄

謝玄

中華古代名将錄之文武兼備---謝玄

謝玄(343 -388 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著名軍事家。謝玄是宰相謝安之侄,自幼聰慧過人,與表兄謝朗一起,都被謝安所器重。

建立北府兵

中華古代名将錄之文武兼備---謝玄

謝玄長大後,顯示出經國才略,朝廷幾次召用他,他都推辭不受。後來謝玄與王詢被大将軍桓溫召為掾吏,不久任征西将軍桓豁的司馬、領南郡相,監北征諸軍事。

當時北方前秦最為強大,前秦王苻堅四處用兵,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多次侵擾晉國邊境。于是朝廷商議要挑選位能夠防禦北方的良将。 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謝安便推薦了謝玄。中書郎郗超雖然一向和謝玄不和,但聽到這一舉薦卻十分高興,他稱贊道“安違衆舉親,明也。玄必不負舉,才也”。于是朝廷召謝玄回朝,任他為建武将軍,兖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市)。

謝玄上任後,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然後他鑒于當時晉軍缺乏戰鬥力的事實,招募勇士,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從北方逃來的農民,他們這些人背井離鄉、曆盡磨難,有北上抗敵、重返故鄉的強烈願望。經過段時期的嚴格訓練,成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符堅派軍攻打襄陽(屬今湖北省),但為晉軍守将朱序所阻,兵臨城下,久攻不克。苻堅遂采納兖州刺史彭超的建議,在襄陽以東開辟新的戰場,進攻東晉江北各戰略要點,威脅晉都建康,支援襄陽戰場的作戰。七月,令彰超都督東讨諸軍事,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令後将軍俱難、右禁将軍毛盛、洛州刺史鄒保率步騎7萬攻淮陽(今江蘇清江西)、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同時會梁州刺史韋鐘進攻魏興(今陝西白河東漢江南),以牽制西部東晉軍。八月,彭超率兵7萬攻彭城,晉沛郡太守、龍骧将軍戴逯率衆守城。晉廷又派右将軍毛虎生率軍5萬鎮守姑孰(今安徽當塗),以抵禦秦軍。

太元四年(379年)二月,謝玄率萬餘人救援彰城,進駐泗口(今江蘇清江西南,即古泗水人灌水之口)。謝玄欲派人潛人城内通知戴逯援軍已到,部曲将田泓自請前往,卻被秦軍俘虜。秦軍用重金賄賂田泓,讓他宣傳晉軍已經失敗.田泓假裝答應。到城下時,田泓告訴城中守軍:“南軍垂至,我單行來報,為賊所得,勉之!田泓遂為秦軍所殺。城中守軍聞後,土氣大振。當時彭超的辎重在留在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親率輕軍進攻彭城。謝玄于是揚盲要派後軍将軍何謙襲擊留城,彭超聞後t分恐慌,放棄對彭城的包圍,傳回留城,護衛辎重。戴遁和彭城太守戴祿乘機率彭城人馬,随同何謙合力突圍,順利撤出,戴遁帶衆随謝玄撤回廣陵。

同月,彭超人彭城後,遂留治中徐褒守衛,繼與俱難會師向南進軍。四月,秦将毛當、王顯率步騎2萬自襄陽(今屬湖北)出發,向東與俱難彭超等人會合,進攻淮南。五月,俱難.彭超攻下盱眙,俘獲晉高密内史毛躁之。秦軍6萬人将晉煙州刺史田洛圍困于三阿(今江蘇金湖東南)。晉廷極為震驚,速派征虜将軍謝石率水軍屯塗中(指安徽、江蘇境内滁水流域)。晉右衛将軍毛安之等率4萬人屯堂邑(今江蘇六合北)。秦将毛當、毛盛率騎兵2萬襲擊,毛安之等潰退。謝玄自廣陵出發救援三阿。不久, 秦軍失敗, 退保盱眙。六月,謝玄與田洛率軍5萬進攻盱眙,俱難、彭超再次失敗,退往淮陰。謝玄派何謙等率領水軍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燒了前秦在淮水上鋪設的浮橋,邵保戰死,俱難、彭超倉皇北渡淮水。謝玄與何謙、田洛共同率軍追擊,與秦軍在君川(今江蘇盱眙北)決戰,晉軍大勝,俱難、彭超隻身逃往北方。此次作戰之後,朝廷論功封他為冠軍将軍,加領徐州刺史,封東興縣候。

苻堅雖遭挫折,但滅亡東晉統一天下之志絲毫未動。時朝臣多反對唯秘書監朱膨、冠軍将軍慕容垂等力主攻晉。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東晉都督江、荊等七州諸軍事桓沖率軍10萬攻襄陽(今屬湖北),另派兵擊沔(今漢水及其北源陝西留壩西沮水)北諸城及武當(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又遣将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進攻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六月,桓沖别将攻拔萬歲、築陽(今湖北谷城北)。

苻堅獲悉,倍加震怒,除分别派兵援救外,即于七月下語大舉攻晉,征發各州郡公、私馬匹,平民十丁抽一。高門富豪子弟、精通武藝的都授以羽林郎,共得3萬多人,任命秦州主簿趙盛之為建威将軍、少年都統。對晉孝武帝司馬昌明、謝安和桓沖等人亦先任以官職。八月,苻堅派陽平公苻融統率骠騎将軍張蚝撫軍将軍符方、衛軍将軍梁成、平南将軍慕容障及慕容垂等步騎25萬人為前鋒,兖州刺史姚苌為龍骧将軍,都督、梁二州諸軍事。

淝水大戰

中華古代名将錄之文武兼備---謝玄

公元383年8月,苻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苻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裡,旗鼓相望。東西萬裡,水陸齊進。”符堅驕狂地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将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讨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又任名恒沖為江州刺史,率10萬晉軍控制長江中遊,阻止秦巴蜀軍順江東下。

10月18日,符堅之弟苻融率秦前鋒部隊攻占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将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占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淮河交通,阻斷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糧草用盡,難以支撐,寫信向謝石告急,但送信的晉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裡。苻融立刻向苻堅報告了晉軍兵少,糧草缺乏的情況,建議迅速起兵,以防晉軍逃遁。苻堅得報,把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騎兵疾趨壽陽。

符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将朱序到晉軍大背去勸降。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動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衆,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将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隻要能擊敗其前鋒都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泰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整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11月,謝玄派遭勇将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 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溶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争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土氣。謝石揮軍水陸并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隻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将土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這是勁敵!怎能說他們是弱敵呢?”

由于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晉軍無法渡河,隻能隔岸對峙。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将法對他說:“将軍率軍深人晉地,卻緊逼河岸布陣,這難道是想決戰嗎?如果你把陣地稍向後退,空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一決勝負如何!"秦軍諸将都表示反對,但苻堅認為可以将計就計,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 再以騎兵沖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贊同,于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撒。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撒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信以為真,于是轉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沖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也随之潰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單槍匹馬逃回洛陽。

晉軍收複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随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别人,就告别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跄跄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随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苌俘殺,前秦随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複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人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争觀念和決戰思想産生着久遠影響。

乘勝追擊

中華古代名将錄之文武兼備---謝玄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謝安認為符堅剛剛被挫敗,應當乘機開拓中原,于是以謝玄為前鋒都督,率豫州刺史、冠軍将軍桓石虔等進攻前秦。謝玄軍進至下邳(今江蘇睢甯西北古邳鎮東),前秦徐州刺史趙遷棄彭城(今江蘇徐州),謝玄進據之。九月,謝玄派彭城内史劉牢之進攻前秦駐守鄄城(山東鄄城西北)的兖州刺史張崇,張崇逃奔後燕,劉牢之遣将軍劉襲追張崇.戰于河南,斬其東平太守楊光。劉牢之遂據鄄城。

平定兖州後,謝玄怕水道難行,遂采納督護聞人的建議,整頓漕運,保證軍糧等物資的運輸。十月,謝玄派陰陵太守高素率步騎3000進攻前秦青州,秦青州刺史苻朗請降。又進軍冀州(治今河北冀縣),指令龍骧将軍劉牢之和濟北太守丁匡據守确礅(今山東茌平西南),濟陽太守郭滿據守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奮武将軍顔肱渡黃河,于北岸紮營。苻堅子将丕派将軍桑據屯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抵禦。謝玄命劉襲夜襲桑據,桑據逃走。苻丕惶恐求降,謝玄派晉陵太守滕恬之渡黃河,駐守黎陽。至此,兖、青、司、豫等州為謝玄所據。謝玄加 領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諸軍事。

謝玄上書,認為:“方平河北,幽冀宜須總督,司州縣遠,應統豫州”((晉書.謝玄傳》)。謝玄也因功被封為康樂縣令。謝玄準備令豫州刺史朱序鎮守梁國,自駐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陽,内藩朝廷”。後晉庭認為征戰過久,沒有同意,令謝玄鎮守淮陰,朱序鎮守壽陽。

回軍途中,謝玄染病,于是上書請求解職,但晉庭未許。謝玄又說自己不能治事,怕耽誤軍國大事,于是晉庭讓其鎮守東陽城。途中,謝玄病勢沉重,晉帝于是派禦醫為謝玄治病,并回京口養病。謝玄奉诏而還,但久病不起。

當時吳興太守晉甯侯張玄之也以才學而顯名,但名聲僅次于謝玄,時人稱為“南北二玄"。

太元十三年(388年)正月,謝玄死于任上,時年四十六歲。晉庭追贈謝玄為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獻武,其子謝璵嗣。

謝玄文武兼備,立志挽救危亡,以圖恢複。他建立的“北府兵”,能征善戰,特别能吃苦耐勢,成為東晉最為精銳的武裝力量。在淝水之戰中,“北府兵”軍陣嚴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見其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