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有這樣一對居功至偉的叔侄。
當統治了整個北方的胡族政權,87萬大軍大舉南侵時,是他們為華夏民族力挽天傾,避免如南宋崖山之戰那樣,【
神州陸沉
】的悲劇,提前千年到來。
叔叔坐鎮中樞,主持大局,完備戰争準備,侄子在前線統帥大軍,沖鋒陷陣,終于,做中流之砥柱,挽狂瀾于既倒,打赢了這場史詩般的奇迹之戰。
他們當然就是指揮淝水之戰的
謝安
和
謝玄
叔侄。
東晉尚書令:謝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

東晉冠軍将軍:謝玄(公元343年—公元388年)
他們面對的對手
苻堅,
是知人善任、雄才大略兼備的一代英主,在位前三十年的軍政表現,即使比之後世如蒙元之忽必烈,滿清之皇太極,亦不遑多讓:
前秦天王:苻堅
苻堅本是前秦皇室的疏屬,卻能密結黨羽,弑殺堂兄苻生,一舉奪位,而後啟用了國士無雙之才
王猛
,事其如師長,委之重任,同時又任用呂婆樓、梁平老、權翼、薛贊等能臣,
君臣同心,整頓吏治,打壓豪強,推動教育,創立太學,開發水利,勸課農桑,輕徭薄役,修建馳道,促進商業,讓本是關中小國的前秦政權,國力迅速強大。
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率軍攻滅前燕、屢敗前涼,一統中原地區。前秦軍更攻取東晉的梁益二州,占據巴蜀漢中之地。
王猛死後,苻堅自掌國政,依仗強大國力,先滅前涼,再攻滅拓跋鮮卑的代國(後來北魏王朝的前身),統一中國北方,并南下奪取東晉的襄陽、彭城兩大戰略重鎮,又派呂光西征,平定西域三十餘國,此時十分天下已得其七,版圖之龐大已經遠超曹魏,不亞于此前的大統一王朝如東漢/西晉。
其時中原英才雲集,盡于前秦國都長安,所謂“楊槐蔥茏,華車鸾鳳,竟有兩漢開國氣象”。為了混一宇内,攻滅偏安江左的東晉政權,舉國之力,苻堅調集了号稱87萬的大軍南征,狂傲喊出了“
投鞭斷流”
的口号,稱用麾下大軍的馬鞭,就能截斷長江天險。
江南聞訊,一片人心惶惶,護國抗敵的重任,全壓在了中樞的謝安和前線的謝玄身上。并沒有多少人看好他們。
坐鎮荊州的桓氏首領、西府軍統帥桓沖,就認為謝安隻是文臣,不明将略,大敵目前,還隻知遊玩閑談,謝玄更是“不經事少年”,加上敵衆我寡,此戰必敗無疑,歎息華夏民族從此要成為披左衽的胡族的奴隸了。
桓沖:【謝安乃有廟堂之量,不閑将略。今大敵垂至,方遊談不暇,雖遣諸不經事少年,衆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
然而,前秦與東晉交鋒的多年戰争中,晉軍雖連失重鎮,但對等兵力的交鋒中卻從未落過下風。桓沖的哥哥
桓溫
,就在生平最後一戰,公元371年的壽春之戰,以逸待勞,大破前秦名将王鑒和張蚝,一雪枋頭兵敗之恥。
東晉大司馬:桓溫
桓沖自己也曾在公元381年的竟陵之戰,派自己的侄子桓石虔,擊退秦将閻震侵攻,并将其生俘。
而謝氏叔侄負責的東線戰場,财政準備,建立新軍,軍備整訓,軍隊部署,皆由謝安決斷,謝玄執行,建立起一支之後稱雄天下數十年的精兵:【
北府軍
】!
公元378年,秦将彭超率軍6萬,侵攻徐州,攻陷盱眙,擊殺晉将毛藻,其他各路晉朝援軍都畏敵後撤,35歲的謝玄率領北府軍當先迎擊,以寡擊衆,連戰連捷,先後斬殺秦将都顔、邵保,又分兵破敵浮橋,沉其辎重船隻,最後将這支秦軍一舉殲滅,彭超僅以身免。
憑此戰之功,謝玄也正式豎立了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和北府軍的赫赫威名。
公元383年5月,桓沖率軍10萬北伐襄陽,卻被救援的前秦名将慕容垂,用虛張聲勢的疑兵計輕易吓阻,就此撤軍。之後,苻堅派秦将姚苌自益州領水軍東進,慕容垂自東面西征江夏,将坐鎮江陵的桓沖鉗制得動彈不得。
前秦冠軍将軍:慕容垂
是年8月,苻堅以其弟苻融率步騎25萬人為前軍,自己領關中新征兵馬12萬人為後軍壓陣,骁将梁成統率5萬最精銳兵馬為前鋒,殺向淮南戰場。
謝玄調派部将劉牢之率5000北府軍,迎擊梁成軍于洛澗,晉軍以一當十,如猛虎入狼群,竟将敵軍一舉全殲,光是确切斬首數就高達1.5萬。
東晉征東将軍:劉牢之
此戰之後,秦軍上下為之膽落,苻堅色厲内荏,實則早已全無自信,才有了在八公山的
草木皆兵
終于在淝水主戰場,面對謝玄率領的8萬北府軍,秦軍竟是連一個戰術後撤動作,都能陷入混亂。
謝玄則敏銳抓住有利戰機,率領8000先鋒剛渡完河就趁勢掩殺,後續兵馬次第跟上,斬殺秦軍前敵主帥苻融,苻堅同樣中箭負傷,秦軍中樞一片混亂,士卒自相踐踏,潰敗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計其數,屍沉淝水為之不流。
而丢盔棄甲、向北奔逃的大批秦軍,更是
風聲鶴唳
,草行露宿,在饑寒交迫和晉軍的不斷追殺之下,能活着逃回中原的寥寥無幾,晉軍俘獲的器械、軍資、珍寶堆積如山,牛馬驢騾駱駝等牲畜多達十萬餘頭。
大戰結束,苻堅逃回洛陽,收集敗兵隻剩十餘萬人,戰損比超過2/3,再難維持一個胡族聯盟,壓制其餘各族野心家,鮮卑慕容垂、慕容沖和羌人首領姚苌等趁亂相繼舉兵,龐大的前秦帝國土崩瓦解,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苌擒殺于五将山。
苻堅這一敗,輸掉了前三十年的畢生功業,輸掉了幅原萬裡的龐大帝國,留下“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多個成語,成為千秋笑柄。最終蓋棺定論,從氣吞八荒的一代英主,淪為一意孤行,自大國滅的反面典型。
在國運垂危的時刻,力挽狂瀾實作驚天大逆轉,給予敵軍殲滅性打擊,直接打垮了一個強大帝國,中國曆史上隻此一例。
就憑這一戰,将滿40歲的謝玄,和34歲時打赢赤壁大戰的周瑜齊名青史,”香囊未解“成了和”小喬初嫁“一般的佳話。
就憑這一戰,謝安這位詩酒風流、潇灑自如、談笑破敵的風流宰相,更成為後世無數文人士子心生往之的人生偶像,魏晉風流的曆史代言人。
李白詩雲:【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
偉哉,安公,狀哉,玄帥!享有盛名,千古彪炳!
(也隻有一知半解兼逆種思維如柏楊,才會在其著述胡寫一通,稱「淝水之戰是東晉僥天之幸,靠着運氣打赢,謝安除了下棋悠遊,故作潇灑,什麼也沒幹。」竟也誤導了許多人。)
之後,謝安花了一年時間,整合東晉内部,重新配置設定權力,平衡各方利益,更不惜讓陳郡謝氏舍家為國,做出重大犧牲:讓出中樞大權給宗室司馬道子,并表示隻要北伐成功,自己就将辭職,回會稽悠遊林下,不問世事。
終于,在他的努力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八月,東晉王朝在東西萬裡的漫長戰線上,發動了對中原的全面反攻:
東路的謝玄率領北府兵自廣陵北上,一路收複了徐州,兖州、青州、豫州。西路的桓氏西府軍,同樣出兵收複了司州、梁州和益州。
隻用一年時間,東晉就拓土萬裡,整個黃河以南地區重新歸入版圖。而且,利用慕容複的後燕政權和前秦政權的戰争,東晉的兵鋒已經推進到了河北地區的中心邺城。
隻可惜天不佑華夏!謝安本計劃來年春水發後,東西并舉,繼續北伐,然而就在這之後不久,他便一病不起,享年66歲。
主政的孝武帝司馬曜和執政司馬道子,又否決了謝玄請求繼續北伐的計劃。不久之後,謝玄同樣身染重病,不得不辭去軍職,回了會稽休養,數年後同樣去世,年僅45歲。
至此,不止是東晉王朝立國以來最輝煌的一段曆史,告一段落。漢人也同樣錯失了南北分立數百年中,最好的一次收複中原的良機,
隻因謝安的天不假年,謝玄的英年早逝。
惜哉,痛矣!
後世史書評價:【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負扆資之以端拱,鑿井賴之以晏安者,其惟謝氏乎!】
謝安:【苻堅百萬之衆已瞰吳江,衣冠易慮,遠迩崩心。從容而杜奸謀,宴衎而清群寇,宸居獲太山之固,惟揚去累卵之危,斯為盛矣。】
謝玄:【康樂才兼文武,志存匡濟,淮肥之役,勍寇望之而土崩,渦颍之師,中州應之而席卷。】【偉哉獻武,功宣授斧。克翦兇渠,幾清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