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中學生的課本裡消失開始,魯迅的文章似乎就開始了他退出教科書的“程序”。
這種現象的出現,自然也牽動起了諸多中國小生家長的心神。
在部分了解魯迅、甚至于對魯迅頗有研究的家長心中,将魯迅的移出教科書的行為,令他們完全摸不着頭腦。
而随着這一行為的發酵,一些說魯迅壞話的聲音也漸漸出現在了世人的耳中。
這其中被議論得最多的,自然就是魯迅當年在文章中寫到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八個字。
既然有這麼多人借此來“譏諷”魯迅先生,那麼我們便來講講這八個字背後潛藏的真意。
這八個字出自魯迅先生所作的《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一文,此文是魯迅先生在病逝之前(臨終前)所留。寫下這篇文章之後不久,魯迅先生就在病榻上逝世。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的魯迅先生肯定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與其在這個時候寫下這八個容易令人诟病的字,倒不如保持沉默,給自己留下一個清白的身後名。可魯迅先生是什麼人,是一個把沾墨的筆當做上戰場的刀來用的人。叫他因為自己命不久矣就閉上嘴,放下筆,那不是把他魯迅當做了一個戰場上的逃兵嗎?
更何況在這個時候,一場名為“漢字簡化”的新文化運動已經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面對着“守舊派”和“改新派”之間存在的沖突,魯迅先生又怎麼可能忍得住不開口發聲呢?
一個能夠寫出“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人的心,是不會甘于病痛而就此冷卻下來的。
于是乎,在“情報員”到訪的時候,魯迅先生自然而然地就寫下了這一篇文章。
其實給人講解“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八個字,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任誰單單來看這八個字的時候,心裡頭都會産生荒唐的念頭。可要是把這八個字放在魯迅這個人裡面,那其中的變化可就多了。
魯迅先生就曾在《無聲的中國》一書中寫道:“如果說一間房子太暗,想要開一扇窗戶,那便會招到中國人的反對......”
把這句話放在這八個字的背後來進行解析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就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完整的答案。而且魯迅先生寫這句話的時候,關于“漢字簡化”的新文化運動還隻是在文人的圈子中流轉。
更何況魯迅先生本人的意見,是支援将漢字簡化,而并非想要讓漢字消失的。
這一點,不是一小部分研究魯迅先生的人給出的解釋,而是所有研究過魯迅先生的人的解釋。
至于魯迅先生出于什麼才用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八個字,完全是因為魯迅先生太過了解當時國人的脾性了。
但是除了魯迅先生之外,參與了新文化運動的大多數都沒有那股站出來“掀屋頂”的膽量。見到這種情景,哪怕魯迅先生當時已經重病在身,也會站出來用“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八個字來“掀屋頂”了。
果不其然,當要“掀屋頂”的人出現之後,新文化運動的風向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就發生了變化。不僅如此,魯迅先生的這八個字,還把在新文化運動中部分提出想要徹底廢除漢字的人的意見,徹底地換了個核心。
在那個時候,其實不少人的心裡頭是真的想要徹底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的。但是在魯迅先生的這八個字出現之後,這些人所持的理念立刻就變成“是為了簡化漢字是以提出的激進手段和政策”。
是以說,要是再有人借這八個字說什麼魯迅是個“文化敗類”的話,就幹脆離他遠一點,免得自己也沾染上“傻氣”。
如果說要列舉出一張近代文學巅峰的代表人物榜單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魯迅先生将會成為這張榜單上最巅峰的人物。無他,魯迅先生就是這麼厲害且重要。
當然了,作為近代文壇的巅峰人物之一,我們也不能講魯迅先生過分地“神化”。作為周樹人的時候,他當然也會犯下一些個人錯誤。但是這種錯誤應該停留在周樹人這個名字上面,而不應該對魯迅這個名字也造成影響。
而對于很多網友說魯迅的文章被移除中國小課本是因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完全是無稽之談,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的文章是帶有批判性的、難懂還有一點點偏激等等,但不包括這8個字,是以現在你知道原因了嗎?
魯迅臨終前寫下的8個字: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臨終前寫下的8個字,卻被現代人說成是文章移除課本的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書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