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中学生的课本里消失开始,鲁迅的文章似乎就开始了他退出教科书的“进程”。
这种现象的出现,自然也牵动起了诸多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神。
在部分了解鲁迅、甚至于对鲁迅颇有研究的家长心中,将鲁迅的移出教科书的行为,令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
而随着这一行为的发酵,一些说鲁迅坏话的声音也渐渐出现在了世人的耳中。
这其中被议论得最多的,自然就是鲁迅当年在文章中写到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八个字。
既然有这么多人借此来“讥讽”鲁迅先生,那么我们便来讲讲这八个字背后潜藏的真意。
这八个字出自鲁迅先生所作的《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一文,此文是鲁迅先生在病逝之前(临终前)所留。写下这篇文章之后不久,鲁迅先生就在病榻上逝世。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的鲁迅先生肯定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与其在这个时候写下这八个容易令人诟病的字,倒不如保持沉默,给自己留下一个清白的身后名。可鲁迅先生是什么人,是一个把沾墨的笔当做上战场的刀来用的人。叫他因为自己命不久矣就闭上嘴,放下笔,那不是把他鲁迅当做了一个战场上的逃兵吗?
更何况在这个时候,一场名为“汉字简化”的新文化运动已经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着“守旧派”和“改新派”之间存在的矛盾,鲁迅先生又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开口发声呢?
一个能够写出“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人的心,是不会甘于病痛而就此冷却下来的。
于是乎,在“情报员”到访的时候,鲁迅先生自然而然地就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其实给人讲解“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八个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行为,因为任谁单单来看这八个字的时候,心里头都会产生荒唐的念头。可要是把这八个字放在鲁迅这个人里面,那其中的变化可就多了。
鲁迅先生就曾在《无声的中国》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一间房子太暗,想要开一扇窗户,那便会招到中国人的反对......”
把这句话放在这八个字的背后来进行解析的话,“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答案。而且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时候,关于“汉字简化”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在文人的圈子中流转。
更何况鲁迅先生本人的意见,是支持将汉字简化,而并非想要让汉字消失的。
这一点,不是一小部分研究鲁迅先生的人给出的解释,而是所有研究过鲁迅先生的人的解释。
至于鲁迅先生出于什么才用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八个字,完全是因为鲁迅先生太过了解当时国人的脾性了。
但是除了鲁迅先生之外,参与了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都没有那股站出来“掀屋顶”的胆量。见到这种情景,哪怕鲁迅先生当时已经重病在身,也会站出来用“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八个字来“掀屋顶”了。
果不其然,当要“掀屋顶”的人出现之后,新文化运动的风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鲁迅先生的这八个字,还把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提出想要彻底废除汉字的人的意见,彻底地换了个核心。
在那个时候,其实不少人的心里头是真的想要彻底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的。但是在鲁迅先生的这八个字出现之后,这些人所持的理念立刻就变成“是为了简化汉字所以提出的激进手段和策略”。
所以说,要是再有人借这八个字说什么鲁迅是个“文化败类”的话,就干脆离他远一点,免得自己也沾染上“傻气”。
如果说要列举出一张近代文学巅峰的代表人物榜单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鲁迅先生将会成为这张榜单上最巅峰的人物。无他,鲁迅先生就是这么厉害且重要。
当然了,作为近代文坛的巅峰人物之一,我们也不能讲鲁迅先生过分地“神化”。作为周树人的时候,他当然也会犯下一些个人错误。但是这种错误应该停留在周树人这个名字上面,而不应该对鲁迅这个名字也造成影响。
而对于很多网友说鲁迅的文章被移除中小学课本是因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完全是无稽之谈,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的文章是带有批判性的、难懂还有一点点偏激等等,但不包括这8个字,所以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鲁迅临终前写下的8个字: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鲁迅临终前写下的8个字,却被现代人说成是文章移除课本的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