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古代名将录之文武兼备---谢玄

作者:论古博今

谢玄

中华古代名将录之文武兼备---谢玄

谢玄(343 -388 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军事家。谢玄是宰相谢安之侄,自幼聪慧过人,与表兄谢朗一起,都被谢安所器重。

创建北府兵

中华古代名将录之文武兼备---谢玄

谢玄长大后,显示出经国才略,朝廷几次召用他,他都推辞不受。后来谢玄与王询被大将军桓温召为掾吏,不久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

当时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苻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 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谢安便推荐了谢玄。中书郎郗超虽然一向和谢玄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却十分高兴,他称赞道“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于是朝廷召谢玄回朝,任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谢玄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然后他鉴于当时晋军缺乏战斗力的事实,招募勇士,组成“北府兵”。他所招募的人多是从北方逃来的农民,他们这些人背井离乡、历尽磨难,有北上抗敌、重返故乡的强烈愿望。经过段时期的严格训练,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符坚派军攻打襄阳(属今湖北省),但为晋军守将朱序所阻,兵临城下,久攻不克。苻坚遂采纳兖州刺史彭超的建议,在襄阳以东开辟新的战场,进攻东晋江北各战略要点,威胁晋都建康,支援襄阳战场的作战。七月,令彰超都督东讨诸军事,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令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邹保率步骑7万攻淮阳(今江苏清江西)、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同时会梁州刺史韦钟进攻魏兴(今陕西白河东汉江南),以牵制西部东晋军。八月,彭超率兵7万攻彭城,晋沛郡太守、龙骧将军戴逯率众守城。晋廷又派右将军毛虎生率军5万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以抵御秦军。

太元四年(379年)二月,谢玄率万余人救援彰城,进驻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即古泗水人灌水之口)。谢玄欲派人潜人城内通知戴逯援军已到,部曲将田泓自请前往,却被秦军俘虏。秦军用重金贿赂田泓,让他宣传晋军已经失败.田泓假装答应。到城下时,田泓告诉城中守军:“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田泓遂为秦军所杀。城中守军闻后,土气大振。当时彭超的辎重在留在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亲率轻军进攻彭城。谢玄于是扬盲要派后军将军何谦袭击留城,彭超闻后t分恐慌,放弃对彭城的包围,返回留城,护卫辎重。戴遁和彭城太守戴禄乘机率彭城人马,随同何谦合力突围,顺利撤出,戴遁带众随谢玄撤回广陵。

同月,彭超人彭城后,遂留治中徐褒守卫,继与俱难会师向南进军。四月,秦将毛当、王显率步骑2万自襄阳(今属湖北)出发,向东与俱难彭超等人会合,进攻淮南。五月,俱难.彭超攻下盱眙,俘获晋高密内史毛躁之。秦军6万人将晋烟州刺史田洛围困于三阿(今江苏金湖东南)。晋廷极为震惊,速派征虏将军谢石率水军屯涂中(指安徽、江苏境内滁水流域)。晋右卫将军毛安之等率4万人屯堂邑(今江苏六合北)。秦将毛当、毛盛率骑兵2万袭击,毛安之等溃退。谢玄自广陵出发救援三阿。不久, 秦军失败, 退保盱眙。六月,谢玄与田洛率军5万进攻盱眙,俱难、彭超再次失败,退往淮阴。谢玄派何谦等率领水军乘潮而上,乘黑夜焚烧了前秦在淮水上铺设的浮桥,邵保战死,俱难、彭超仓皇北渡淮水。谢玄与何谦、田洛共同率军追击,与秦军在君川(今江苏盱眙北)决战,晋军大胜,俱难、彭超只身逃往北方。此次作战之后,朝廷论功封他为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封东兴县候。

苻坚虽遭挫折,但灭亡东晋统一天下之志丝毫未动。时朝臣多反对唯秘书监朱膨、冠军将军慕容垂等力主攻晋。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东晋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桓冲率军10万攻襄阳(今属湖北),另派兵击沔(今汉水及其北源陕西留坝西沮水)北诸城及武当(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又遣将攻蜀,拔五城(今四川中江),进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六月,桓冲别将攻拔万岁、筑阳(今湖北谷城北)。

苻坚获悉,倍加震怒,除分别派兵援救外,即于七月下语大举攻晋,征发各州郡公、私马匹,平民十丁抽一。高门富豪子弟、精通武艺的都授以羽林郎,共得3万多人,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对晋孝武帝司马昌明、谢安和桓冲等人亦先任以官职。八月,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统率骠骑将军张蚝抚军将军符方、卫军将军梁成、平南将军慕容障及慕容垂等步骑25万人为前锋,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都督、梁二州诸军事。

淝水大战

中华古代名将录之文武兼备---谢玄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背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动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都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泰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整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遭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 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溶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土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土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人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 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撒。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撒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洛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人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乘胜追击

中华古代名将录之文武兼备---谢玄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认为符坚刚刚被挫败,应当乘机开拓中原,于是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豫州刺史、冠军将军桓石虔等进攻前秦。谢玄军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古邳镇东),前秦徐州刺史赵迁弃彭城(今江苏徐州),谢玄进据之。九月,谢玄派彭城内史刘牢之进攻前秦驻守鄄城(山东鄄城西北)的兖州刺史张崇,张崇逃奔后燕,刘牢之遣将军刘袭追张崇.战于河南,斩其东平太守杨光。刘牢之遂据鄄城。

平定兖州后,谢玄怕水道难行,遂采纳督护闻人的建议,整顿漕运,保证军粮等物资的运输。十月,谢玄派阴陵太守高素率步骑3000进攻前秦青州,秦青州刺史苻朗请降。又进军冀州(治今河北冀县),命令龙骧将军刘牢之和济北太守丁匡据守确礅(今山东茌平西南),济阳太守郭满据守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奋武将军颜肱渡黄河,于北岸扎营。苻坚子将丕派将军桑据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抵御。谢玄命刘袭夜袭桑据,桑据逃走。苻丕惶恐求降,谢玄派晋陵太守滕恬之渡黄河,驻守黎阳。至此,兖、青、司、豫等州为谢玄所据。谢玄加 领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

谢玄上书,认为:“方平河北,幽冀宜须总督,司州县远,应统豫州”((晋书.谢玄传》)。谢玄也因功被封为康乐县令。谢玄准备令豫州刺史朱序镇守梁国,自驻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阳,内藩朝廷”。后晋庭认为征战过久,没有同意,令谢玄镇守淮阴,朱序镇守寿阳。

回军途中,谢玄染病,于是上书请求解职,但晋庭未许。谢玄又说自己不能治事,怕耽误军国大事,于是晋庭让其镇守东阳城。途中,谢玄病势沉重,晋帝于是派御医为谢玄治病,并回京口养病。谢玄奉诏而还,但久病不起。

当时吴兴太守晋宁侯张玄之也以才学而显名,但名声仅次于谢玄,时人称为“南北二玄"。

太元十三年(388年)正月,谢玄死于任上,时年四十六岁。晋庭追赠谢玄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献武,其子谢璵嗣。

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势,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兵”军阵严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见其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