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訊,在北四環和平裡北街與西街十字路口西南,一個玻璃房子默默在時光中駐守,飽養着老北京人的味蕾,這就是擁有百年曆史的稻香春。

稻香春的眉毛肉角
我去的那天正巧遇到幾個阿姨結伴騎自行車前來,她們停穩車子、立支架、鎖車,動作一氣呵成,又從兜裡翻出一塊折疊碎花布慢慢抖開,原來是老式的方形布兜,推開玻璃門大步向店裡走去。“給我十個椒鹽大餅,然後奶油夾沙、賴皮酥和桃方各半斤。”“我也來點賴皮酥,外皮酥脆,裡面是豆沙,還不甜。”幾個阿姨邊等着點心打包,邊七嘴八舌地聊起來,一看就是熟客。原來她們是有着幾十年交情的閨蜜,退休後養成的習慣就是每周相約騎車前來采購,不僅給自己家裡人吃,還經常會稍去一些給養老院的老人們。
阿姨們告訴我,雖然現在點心的花樣越來越多,但在她們小時候的記憶裡更多的還是稻香春,“老味道”是不會随歲月被磨滅的。稻香春最早誕生于1916年,首家店開在東安市場,後來在東城慢慢開了不少分店,小時候她們就常常穿越半個城去買稻香春。她們也常聽長輩講起,早年開在東安市場的稻香春不僅受國人喜愛,還曾有段時間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飲食的視窗。“當時名噪一時的稻香春利用東安市場北側的大玻璃櫥窗宣傳産品,還在店門口挂出廣告牌子擴大宣傳,附近東交民巷處國使館人員和外國僑民比較多,也常來稻香春購買煙酒食品和聖誕節蛋糕等應節食品,稻香春還在櫥窗上做起了英文廣告,洋氣得很。”
“稻香春的點心壓秤,裡面的果仁給的多,好吃不甜。”在阿姨的熱情推薦下,我買了椒鹽大餅、太師餅和椰方。椒鹽大餅可以說是稻香春非常受歡迎的明星産品了,一會功夫賣出三四十張,眼見着羅成的餅柱見了底,大多數人慕名而來,都說忘不掉小時候的味道。2塊錢一個的椒鹽大餅,直徑15厘米左右,厚1厘米左右,面包粉發酵,兩面棕黃,裡面是薄薄的一層椒鹽餡,鹹香。太師餅就是肉松餅,黃白色酥皮,上表面撒了層白芝麻,裡面是橙黃色肉松餡,鹹鮮口。而椰方則是一個長方體的蛋糕,上表面是淺棕色酥蛋糕,中間一層椰絲,底下是黃色的硬蛋糕,椰絲的量剛剛好。
稻香春還有一款招牌産品“眉毛肉餃”,已經有百年曆史了。由于沒有任何添加劑,需要預定。我去的那天運氣相當好,恰好有剩餘,于是包了個圓兒。牛舌餅的外形鼓鼓的,裡面是厚實的豬肉餡,外皮酥脆,内餡鹹香。
與其他糕點鋪相比,稻香春确實顯得低調了些,但作為一家百年老店從不需要花哨的吹捧,讓人心心念念的味道就是留住顧客的最好方法。
go提示
眉毛肉餃限量銷售,24元一斤,最少要交10元訂金,需要周三至周五預定,周五取;其他推薦點心包括:椒鹽大餅、賴皮酥、奶油松花、太師餅和椰方。總店位址在和平裡西街1号樓,地鐵和平裡北街站a1出口旁即是。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曲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