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況是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代表人物,荀況是第一個使用賦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與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荀子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荀況最著名的著作就是《荀子》,據說荀況之是以可以安定的寫出這不朽的著作還和一位戰國公子有關。這是為什麼呢?究竟和誰有關系。
原來春申君在楚國遷都以前,于公元前256年替楚國吞并了魯,取得了山東南部的一片土地。包括今日的蘭陵鎮在内,春申君在得到蘭陵縣之後,就把大名鼎鼎的荀況任命為蘭陵縣的縣令。荀況就此安定下來,于是就有了縣令薪水這份穩定的收入。有了經濟來源,還有了穩定的住所,荀況就可以安心的寫書了,于是就寫出了那本不朽的著作《荀子》。
看來戰國四公子中對中國經濟和文化貢獻最大的還是春申君黃歇,他不僅疏浚黃浦江還安頓了荀況。讓荀況可以安定的寫出《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