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作者:阿寶吉

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姜母鴨原系一道宮廷禦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熟地、當歸、 川芎有補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滋陰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的效果,老鴨可以滋陰降火。是以,姜母鴨妙就妙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 此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老姜除腥熱身的藥膳效果也是讓人們普遍喜愛的主要原因,适合于秋冬季食用。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泉州姜母鴨

二、配方

原料:紅面番鴨1隻約1000克,老姜200克,豬棒子骨500克。

調料:芝麻油(以黑芝麻油為好)200克,廣東米酒50克,冰糖20克,精鹽10克,味精15克,特制黑、白粉末狀藥料包各2個(每2.5克1包)。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姜母鴨

配菜: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高麗菜、水發腐竹各1盤,雜面适量。

味碟:白糖30克、醬油150克、幹辣椒10克、香蔥20克、芝麻油少許(最好是用黑芝麻油,味道更濃郁)。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姜母鴨藥料包配方制法(批量):

白藥料包藥材配比:山奈5克,白芷125克,良姜125克,南姜125克,白胡椒、白寇、黨參、白芍、牛蒡、肉桂各50克,白術125克。

黑藥料包藥材配比:花椒50克,八角、桂皮125克,丁香5克,草果125克,首烏15克,香葉6克,陳皮、荜撥、辛茯、甘草各5克,紫寇、草寇、砂仁、川芎、玉果各60克,枸杞子5克,小茴香125克。

制法:将黑、白藥料分别粉碎成粉末狀,再分别包裝為每2.5克1包即可。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三、制作

制作方法:

(1)番鴨宰殺後治淨,取出鴨雜,将鴨身剁成3厘米大小的塊,鴨頭順長一劈為二,再橫着斬為兩截。

(2)老姜去皮洗淨,用刀在菜墩上拍松,再用手撕成條。

(3)豬棒子骨洗淨,放入清水鍋中,用大火燒沸後撇淨浮沫,轉用中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撈出棒子骨。

(4) 炒鍋置火上,放入芝麻油燒熱,将鴨塊倒入鍋中,翻炒約15分鐘,至鴨塊水分将幹且快熟時,撒入白色藥料1包,續炒至藥料香味溢出時,起鍋盛入高壓鍋中,摻 入棒骨湯,調入精鹽、味精、廣東米酒和冰糖,再投入黑色藥料2包,然後加蓋上火,至上氣後壓約15分鐘。鍋離火,再焖約15分鐘,揭蓋,将鴨塊撈出裝入盆 中,鍋中炖鴨原湯留用。

(5)淨鍋上中火,放入芝麻油燒熱,倒入姜條翻炒至姜條水氣将幹且收縮變小時,撒入白色藥料1包,續炒約3分鐘,起鍋裝入大碗内待用。

(6)先把姜條分别裝入火鍋中墊底,再将鴨塊分别盛入火鍋中,然後将高壓鍋中的炖鴨原湯及适量棒骨湯分别倒入火鍋中,再将火鍋端上火,燒沸後,置于酒精爐上,随小料汁味碟及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高麗菜、水發腐竹等配菜上桌,即成。

(7)味碟調制:幹辣椒去蒂去籽,切為細末;香蔥擇洗淨,也切成細末;把醬油倒入一大碗内,放入白糖攪拌,至白糖溶化後,再放入幹辣椒末、香蔥末及少許芝麻油,待調勻後即成姜母鴨小料汁,然後将小料汁分盛于若幹個小碗内作為味碟,待用。

(8)配菜切配:鴨心、鴨肝、鴨胗、鴨血均切片;鴨腸切節;水發粉絲、水發腐竹均切節;高麗菜切塊。

(9) 姜母鴨上桌後,可先由服務員對其作一簡介,再由服務員将火鍋中的鴨塊分别盛入客人面前的小碗内,讓客人佐味碟中的小料汁蘸食。待客人吃完鴨塊,再由服務員 将火鍋中的湯汁舀入客人的小碗内舀時需撇開浮油 ,讓客人慢慢地喝湯。然後由服務員向火鍋中添入棒骨湯,燒沸後由客人自行涮燙配菜。最後還可根據客人要 求上一些雜面煮食。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操作要點:

1、番鴨宰殺後一定要洗淨,且剁成的鴨塊要求大小盡可能一緻。

2、用高壓鍋壓鴨塊時,一定要掌握好時間,不可将鴨塊壓得過軟。

3、姜條不可撕得太粗或太細,一般以0.8厘米粗細為宜。且姜條要瀝幹水分,便于炒制。

4、調制小料汁時加入白糖,是為了減低其鹹味,但白糖切不可放得太多。另外,小料汁中的幹辣椒末也不可放得太多,以微辣為好。

「絕密配方」秘制姜母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