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寶桢墓地突現濟南:部分遺骸疑似丁公本人,似與其夫人合葬

作者:齊魯壹點

6月11日上午,有濟南市民給記者報料稱,位于濟南市祝舜路西段路北的濟南洺悅佳園工地日前在施工中挖出了多個墓葬。記者在現場采訪中了解到,這裡當年是清末名臣丁寶桢的家族墓地——丁家林子,其中,發現了一個規制頗高的墓葬。丁氏後人在看過現場及出土時的照片、視訊後認為,這應是丁寶桢與其夫人谌氏的合葬墓。目前,丁氏後人已從施勞工員手中收集到這個合葬墓裡挖出來的部分疑似為丁寶桢的骨骸。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寶桢墓地突現濟南:部分遺骸疑似丁公本人,似與其夫人合葬

工地挖掘現場出土的疑似丁寶桢遺骸,需要通過專門鑒定才能确認。記者 左慶攝

墓地發現時正在施工,建造工藝很獨特

11日上午10時,記者驅車趕至祝舜路西段路北的濟南洺悅佳園工地,因工地傳達室從業人員謝絕入内,記者隻好隔着栅欄門往裡眺望。隻見工地内地凹凸不平,多數區域被綠色防塵網覆寫,看不清楚哪裡是挖出墓葬的地方。在工地東北角有打樁機一台,旁邊停着幾輛挖掘機。

據今年65歲的辛甸社群居民張傳明介紹,當年丁寶桢家的墓地就位于這個工地内,當時人們管它叫丁家林子。在丁家林子西北面,是丁家祠堂,後院有正房五間,和東西廂房各三間。他的父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來濟南打工,後來在辛甸落戶。上世紀50年代,他們家就住在丁家祠堂東廂房南側的一個房子裡。

1958年平墳時,他雖然隻有四歲多,但是隐約記得當時的一些情形。當時,丁寶桢的墓被挖開後,棺材都挖出來給用了。現在發現的合葬墓應該就是丁寶桢的墓。它雖然很大,但裡面沒有棺材,這與他的記憶是吻合的。再就是,這個墓室的建造工藝很獨特,用的是三合土。

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辛甸居民則告訴記者,聽說一共挖出了五六個墳,其他墳裡還有棺材。

丁氏後人:清明前就來此尋找丁公遺骸,但一直未找到

稍後,記者幾經打聽,終于在位于北全福社群的一個飯店裡見到了丁寶桢的六氏嫡長孫、今年46歲的丁峻先生,他是專程從廣州趕到濟南來的。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寶桢墓地突現濟南:部分遺骸疑似丁公本人,似與其夫人合葬

丁寶桢六世嫡長孫丁峻 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左慶攝

“這是我從開挖掘機的施勞工員手工拿到的合葬墓中的部分骨骸,一個頭顱骨和一根腿骨,這應該是寶桢公的遺骸。還有一個略小的頭顱我沒有拿到,那個應該是谌夫人的遺骸。”丁峻先生一邊小心翼翼地打開案頭的一個紙箱,一邊對記者說。

據丁峻講,尋找丁公遺骸一直是他和多位丁氏後人的夙願。聽說丁家林子一帶要進行項目開發,他在今年清明前就趕了過來,先是通過當地老人确認丁家祠堂和丁公墓葬的位置,然後找到一張老地圖,綜合這些後開始畫圖,确定位置,還找了航拍,通過附近的鐵路涵洞來定位。最後他有找到施工機關,讓他們幫着找一下丁家人的遺骸。

施工機關也給予了很大幫助,但由于所找的當地老人記憶不是很準确,找了十來天,但所搜尋的區域内沒有發現墓葬遺迹。他因為工作關系,不得不暫時離開濟南,但臨走時在當地委托多人幫他留意施工現場接下來是否會挖出墓葬。

巧合?遺骸出土恰逢丁寶桢誕辰第二天

“這樣沉寂了兩個月,我本來都有些不報希望了,可就在這時候出現了轉機,像是巧合吧,也像是冥冥中自有天意。6月1日是寶桢公200歲誕辰,6月3日工地就挖出了他的遺骸。”丁峻先生有些激動地告訴記者,他是再事後好幾天才從知情人口中知道了這件事,還得感謝聯考。因為聯考,工地施工暫停了。他才得以看到那個合葬墓。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寶桢墓地突現濟南:部分遺骸疑似丁公本人,似與其夫人合葬

工地施工現場,密集地打了兩千多個混凝土灌注樁,竟然躲開了墓穴。受訪者供圖

現在那個墓還在那裡,被挖了一半,還剩下半邊牆。

日前,丁峻再次來到濟南後,幾經周折終于看到了發現合葬墓時拍攝的短視訊和相關照片。從這些影像可知,施勞工員現場挖出墓葬時還燒紙祭拜了一下,視訊中能聽到:“雙穴,這是個雙穴呀。”

據丁峻講,現場一共挖出了五六個墓,這個雙穴墓是最大的,但裡面沒有棺材。其墓葬形制也與其他墓不一樣,這個墓有拱券,墓室不是磚砌的,而是用三合土夯築的。他打聽過,清末的大墓常有這種工藝,三合土是把土中摻入糯米、石灰和稭稈。做得很結實,施勞工員說,挖掘機都挖起來困難。是以,這個雙穴墓應該就是丁寶桢和谌夫人的合葬墓。雖然規制高,但它又不是很奢華,符合丁寶桢當時的家境。

據了解,發現這個雙穴墓後,丁峻又去回訪當日曾經找過的當地老人張傳明,張傳明隐約所記憶的丁寶桢與現在發現的雙穴墓在同一個緯度上,可偏西了70-90米。張傳明在雙穴墓出土後表示,這個雙穴墓應該就是丁寶桢墓,最初應該是他記錯位置了,他所說的丁寶桢墓棺材被挖走一事與這個雙穴墓是完全吻合的。

“估計當年人們挖出棺木後,是有好心人重新把寶桢公夫婦二人的遺骸重新放回了原來的墓穴。”說這話時,丁峻眼中流露出感恩的神情。據他了解,1958年丁寶桢墓被平掉前,曾經遭遇盜墓,他的朝服、朝珠還有眼鏡都被盜了,盜墓的那個人當年還被判了刑。

“最希望丁公遺骸能在濟南妥善安置”

“我已經托朋友找相關機構,想對所發現的遺骸做一次鑒定,最終确認他的身份就是寶桢公。”丁峻說,疑似寶桢公遺骸發現後,丁氏家族的一些老人都表示,希望丁寶桢遺骸能夠回歸故裡——貴州省織金縣,那裡的人們對丁寶桢都十分景仰,回去後肯定後得到妥善安葬。

“但我個人還是希望寶桢公遺骸能在濟南有個妥善安置。墓旁邊那塊地,原來是丁家祠堂所在地,聽說明年也要挂拍,那裡就很适合把丁家祠堂修複起來,加上紀念館,然後根據照片、視訊把墓按原始樣子遷建過去。不知道這種想法有沒有可能?”丁峻說,寶桢公在世時,曾找人查考丁氏家族的來源。丁家這一支都是姜太公的後人,從山東遷到江西,再遷到貴州。是以,寶桢公也認為山東是他的故鄉。加上他的夫人、二哥比他走得早,都葬在了濟南,後輩中還有多人葬于丁家林子。

下午,世居濟南的丁寶桢五世孫丁健也聞訊趕到丁峻所在的飯店,祭拜丁公遺骸。在電話接受記者采訪時,丁健說:“我多次到丁家林子一帶去尋訪丁寶桢墓的下落。目前挖出雙穴墓的地方,也是他多次核實所認定的丁寶桢墓之墓址。”

“現在工地封閉施工,我也不能進去一看究竟。從照片看到,墓地被翻騰得一片狼藉,屍骨七零八落,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丁寶桢不僅僅是我們家族的名人,他也是為濟南、為山東有過突出貢獻的曆史人物,濟南人應該善待他這樣一位把濟南當做第二故鄉的人。希望有關部門能立即出現叫停工地施工,考古人員盡快進入現場進行清理,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借此契機,修建一處丁寶桢墓祠,使他永遠留在我們這個城市。”在電話中,丁健有些激動地對記者說。

有關部門:正在協調文物執法部門介入

11日下午,曆城區文化和旅遊局負責文物工作的王女士接受記者詢問時說,她們沒有接到群衆舉報發現丁寶祯墓地的舉報,也是剛剛看到網上的新聞報道。她說,曆城區登記的文保機關中沒有丁寶祯墓。丁寶祯墓在文革時期被損壞了,具體位址不明。網上報道的墓,是不是丁寶祯的墓,現在還不好說。她表示,既然現在已經知道了有關情況,會盡快妥善處理。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濟南市文物局副局長于茸告訴記者,她已經得知有關情況,目前正在和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協調,将有關資訊轉交給他們。因為文物執法權,已經移交給綜合行政執法局,由他們出面現場處理。

生活日報記者 雍堅 郭學軍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齊魯壹點】創作,在今日頭條和濟南頭條用戶端、齊魯壹點用戶端和齊魯晚報網獨家釋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