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宝桢墓地突现济南:部分遗骸疑似丁公本人,似与其夫人合葬

作者:齐鲁壹点

6月11日上午,有济南市民给记者报料称,位于济南市祝舜路西段路北的济南洺悦佳园工地日前在施工中挖出了多个墓葬。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这里当年是清末名臣丁宝桢的家族墓地——丁家林子,其中,发现了一个规制颇高的墓葬。丁氏后人在看过现场及出土时的照片、视频后认为,这应是丁宝桢与其夫人谌氏的合葬墓。目前,丁氏后人已从施工人员手中收集到这个合葬墓里挖出来的部分疑似为丁宝桢的骨骸。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宝桢墓地突现济南:部分遗骸疑似丁公本人,似与其夫人合葬

工地挖掘现场出土的疑似丁宝桢遗骸,需要通过专门鉴定才能确认。记者 左庆摄

墓地发现时正在施工,建造工艺很独特

11日上午10时,记者驱车赶至祝舜路西段路北的济南洺悦佳园工地,因工地传达室工作人员谢绝入内,记者只好隔着栅栏门往里眺望。只见工地内地凹凸不平,多数区域被绿色防尘网覆盖,看不清楚哪里是挖出墓葬的地方。在工地东北角有打桩机一台,旁边停着几辆挖掘机。

据今年65岁的辛甸社区居民张传明介绍,当年丁宝桢家的墓地就位于这个工地内,当时人们管它叫丁家林子。在丁家林子西北面,是丁家祠堂,后院有正房五间,和东西厢房各三间。他的父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来济南打工,后来在辛甸落户。上世纪50年代,他们家就住在丁家祠堂东厢房南侧的一个房子里。

1958年平坟时,他虽然只有四岁多,但是隐约记得当时的一些情形。当时,丁宝桢的墓被挖开后,棺材都挖出来给用了。现在发现的合葬墓应该就是丁宝桢的墓。它虽然很大,但里面没有棺材,这与他的记忆是吻合的。再就是,这个墓室的建造工艺很独特,用的是三合土。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辛甸居民则告诉记者,听说一共挖出了五六个坟,其他坟里还有棺材。

丁氏后人:清明前就来此寻找丁公遗骸,但一直未找到

稍后,记者几经打听,终于在位于北全福社区的一个宾馆里见到了丁宝桢的六氏嫡长孙、今年46岁的丁峻先生,他是专程从广州赶到济南来的。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宝桢墓地突现济南:部分遗骸疑似丁公本人,似与其夫人合葬

丁宝桢六世嫡长孙丁峻 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左庆摄

“这是我从开挖掘机的施工人员手工拿到的合葬墓中的部分骨骸,一个头颅骨和一根腿骨,这应该是宝桢公的遗骸。还有一个略小的头颅我没有拿到,那个应该是谌夫人的遗骸。”丁峻先生一边小心翼翼地打开案头的一个纸箱,一边对记者说。

据丁峻讲,寻找丁公遗骸一直是他和多位丁氏后人的夙愿。听说丁家林子一带要进行项目开发,他在今年清明前就赶了过来,先是通过当地老人确认丁家祠堂和丁公墓葬的位置,然后找到一张老地图,综合这些后开始画图,确定位置,还找了航拍,通过附近的铁路涵洞来定位。最后他有找到施工单位,让他们帮着找一下丁家人的遗骸。

施工单位也给予了很大帮助,但由于所找的当地老人记忆不是很准确,找了十来天,但所搜寻的区域内没有发现墓葬遗迹。他因为工作关系,不得不暂时离开济南,但临走时在当地委托多人帮他留意施工现场接下来是否会挖出墓葬。

巧合?遗骸出土恰逢丁宝桢诞辰第二天

“这样沉寂了两个月,我本来都有些不报希望了,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转机,像是巧合吧,也像是冥冥中自有天意。6月1日是宝桢公200岁诞辰,6月3日工地就挖出了他的遗骸。”丁峻先生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他是再事后好几天才从知情人口中知道了这件事,还得感谢高考。因为高考,工地施工暂停了。他才得以看到那个合葬墓。

消隐60年,清末名臣丁宝桢墓地突现济南:部分遗骸疑似丁公本人,似与其夫人合葬

工地施工现场,密集地打了两千多个混凝土灌注桩,竟然躲开了墓穴。受访者供图

现在那个墓还在那里,被挖了一半,还剩下半边墙。

日前,丁峻再次来到济南后,几经周折终于看到了发现合葬墓时拍摄的短视频和相关照片。从这些影像可知,施工人员现场挖出墓葬时还烧纸祭拜了一下,视频中能听到:“双穴,这是个双穴呀。”

据丁峻讲,现场一共挖出了五六个墓,这个双穴墓是最大的,但里面没有棺材。其墓葬形制也与其他墓不一样,这个墓有拱券,墓室不是砖砌的,而是用三合土夯筑的。他打听过,清末的大墓常有这种工艺,三合土是把土中掺入糯米、石灰和秸秆。做得很结实,施工人员说,挖掘机都挖起来困难。因此,这个双穴墓应该就是丁宝桢和谌夫人的合葬墓。虽然规制高,但它又不是很奢华,符合丁宝桢当时的家境。

据了解,发现这个双穴墓后,丁峻又去回访当日曾经找过的当地老人张传明,张传明隐约所记忆的丁宝桢与现在发现的双穴墓在同一个纬度上,可偏西了70-90米。张传明在双穴墓出土后表示,这个双穴墓应该就是丁宝桢墓,最初应该是他记错位置了,他所说的丁宝桢墓棺材被挖走一事与这个双穴墓是完全吻合的。

“估计当年人们挖出棺木后,是有好心人重新把宝桢公夫妇二人的遗骸重新放回了原来的墓穴。”说这话时,丁峻眼中流露出感恩的神情。据他了解,1958年丁宝桢墓被平掉前,曾经遭遇盗墓,他的朝服、朝珠还有眼镜都被盗了,盗墓的那个人当年还被判了刑。

“最希望丁公遗骸能在济南妥善安置”

“我已经托朋友找相关机构,想对所发现的遗骸做一次鉴定,最终确认他的身份就是宝桢公。”丁峻说,疑似宝桢公遗骸发现后,丁氏家族的一些老人都表示,希望丁宝桢遗骸能够回归故里——贵州省织金县,那里的人们对丁宝桢都十分景仰,回去后肯定后得到妥善安葬。

“但我个人还是希望宝桢公遗骸能在济南有个妥善安置。墓旁边那块地,原来是丁家祠堂所在地,听说明年也要挂拍,那里就很适合把丁家祠堂修复起来,加上纪念馆,然后根据照片、视频把墓按原始样子迁建过去。不知道这种想法有没有可能?”丁峻说,宝桢公在世时,曾找人查考丁氏家族的来源。丁家这一支都是姜太公的后人,从山东迁到江西,再迁到贵州。因此,宝桢公也认为山东是他的故乡。加上他的夫人、二哥比他走得早,都葬在了济南,后辈中还有多人葬于丁家林子。

下午,世居济南的丁宝桢五世孙丁健也闻讯赶到丁峻所在的宾馆,祭拜丁公遗骸。在电话接受记者采访时,丁健说:“我多次到丁家林子一带去寻访丁宝桢墓的下落。目前挖出双穴墓的地方,也是他多次核实所认定的丁宝桢墓之墓址。”

“现在工地封闭施工,我也不能进去一看究竟。从照片看到,墓地被翻腾得一片狼藉,尸骨七零八落,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丁宝桢不仅仅是我们家族的名人,他也是为济南、为山东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济南人应该善待他这样一位把济南当做第二故乡的人。希望有关部门能立即出现叫停工地施工,考古人员尽快进入现场进行清理,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借此契机,修建一处丁宝桢墓祠,使他永远留在我们这个城市。”在电话中,丁健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

有关部门:正在协调文物执法部门介入

11日下午,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文物工作的王女士接受记者询问时说,她们没有接到群众举报发现丁宝祯墓地的举报,也是刚刚看到网上的新闻报道。她说,历城区登记的文保单位中没有丁宝祯墓。丁宝祯墓在文革时期被损坏了,具体地址不明。网上报道的墓,是不是丁宝祯的墓,现在还不好说。她表示,既然现在已经知道了有关情况,会尽快妥善处理。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济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茸告诉记者,她已经得知有关情况,目前正在和济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协调,将有关信息转交给他们。因为文物执法权,已经移交给综合行政执法局,由他们出面现场处理。

生活日报记者 雍坚 郭学军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齐鲁壹点】创作,在今日头条和济南头条客户端、齐鲁壹点客户端和齐鲁晚报网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