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由于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菜系。其中以川菜、鲁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最为出名。而在这八大菜系中,几乎每一道代表菜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川菜代表菜之一的“宫保鸡丁”的由来。

“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为晚清四川总督丁宝桢。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牛场镇人,于咸丰三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来丁宝桢母亲去世,他返乡丁忧。恰逢遵义杨隆喜起兵造反,丁宝桢便倾家荡产招募了八百勇士守护家乡。咸丰六年,苗民教匪叛乱时,丁宝桢又从民间招募四千人,先后收复平越、独山等地。
咸丰十年,丁宝桢担任岳州知府后,遣散之前招募的士卒。因为粮饷不足,所以他把最后仅剩的500两银子全都发给大家。但士卒们却被丁宝桢的大义所感动,分毫不取,纷纷离去。同治元年,丁宝桢又担任了长沙知府。后来丁宝桢在担任山东布政使期间,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战死曹州,他被弹劾协战不力,恩降四品顶戴留任。
同治五年,一些与丁宝桢有怨的朝廷官吏又罗织罪名弹劾他,奏章到了曾国藩手中时,曾国藩向皇帝力保丁宝桢无罪。同时山东巡抚阎敬铭也表示对丁宝桢的欣赏,向朝廷表示,愿退休让丁宝桢接替自己的位置。于是丁宝桢成为了新任的山东巡抚。
在担任山东巡抚期间,丁宝桢不仅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而且还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那就是诛杀权宦安德海。在担任四川总督期间,丁宝桢又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他一生清正廉洁、爱国爱民、造福百姓,所以在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而他发明宫保鸡丁就是在担任四川总督期间。
传说丁宝桢喜好烹饪,尤其对鸡和花生米情有独钟。在担任四川总督期间,他又爱上了吃辣,所以便研究出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的菜。原本这道菜是丁宝桢的私房菜,但后来被厨师传了出来,且越传越广,人尽皆知。当时人们问厨师这道菜的菜名,厨师想了半天说:“就叫宫保鸡丁吧!”因为丁宝桢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而太子太保又是“宫保”之一,所以厨师为了纪念他就将吃菜命名为“宫保鸡丁”。后来宫保鸡丁不仅成为北京宫廷菜,而且还流传海外,成为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