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00多年的漆器,100多年的火腿……彝族还有哪些文化宝藏?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四川 / 凉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域,在这里,彝族人口的占比将近总人口的一半,达到了上百万人。

他们秉承着对自然原始的崇拜,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中沉淀出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并传承发展至今。这让我非常向往。

我叫朱力安,来自法国。本期《近观中国》,就跟我一起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看看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当今的彝族人正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民族文化面临怎样的发展境遇,又是如何被保护和传承的呢?

彝族漆器:17代人的坚守,“传内”也要“传外”

吉伍巫且是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项技艺从父亲那传习下来,他再传给儿子,算来在家族内已传了整整17代,有500多年的传承史。

从8岁时开始跟父亲学习手艺,到如今,69岁的吉伍巫且,已经与这一屋子的漆器打了60多年交道。

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工坊,保留原始风格的同时创新漆器产品,还招收了很多外省学徒,从事讲学传艺活动,交流漆器技艺,尽最大努力把彝族漆器发扬光大。

可是,吉伍巫且告诉我,在以前的传统社会,这门家族技艺实际上是有“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规矩的。

那你后来是怎么想的?

在八十年代那会,我刚把技艺传出去的时候,整个家族都对我有意见了。后来我就慢慢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我说我们国家和全世界都改革开放了,我们这个彝族漆器为什么不能传?

我也这么觉得,很多文化既是地方的也是世界的。

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器皿,里面可大有乾坤。在彝族文化里,漆器上黑、黄、红三色花纹,分别代表了土地、美丽与火焰。

如今,吉伍巫且亲手制作的作品被远销到了30多个国家,他还经常被邀请到日本、美国等国家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很多外国朋友向他表达了对彝族漆器的喜爱。吉伍巫也相信,随着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逐年提高,这门传统手艺一定能越做越好。

冕宁火腿:百年技艺腌制彝族味道

听说火腿是冕宁县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这我一定要去尝一尝。

作为一个法国人,我从小就吃火腿,不仅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很多欧洲国家的人都吃火腿,味道各不相同。我知道在中国很多的南方地区,人们也做火腿。但这里的火腿,肉质极佳、味道均衡、余味悠长,简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火腿!

火腿店的主人陆有富做冕宁火腿六年了,他告诉我,冕宁的火腿制作技艺已经传承百年,但即使在当地,还在坚持用古法制作火腿的人,已经不多了。

陆有富做火腿的土房。他坚持用土房而不是砖房,因为土房冬暖夏凉,回凉时会起露水,更利于火腿的发酵。

陆有富最开始制作火腿时也曾遇到困难。因为掌握不到要领,腌制的80个火腿损坏了三分之一。那时的他甚至给孩子买不起一整包的尿不湿。而现在,靠卖火腿的多年经营,他和老婆孩子一起搬进了新房。

听我说火腿很好吃,想买回去送给父亲尝尝,陆有富二话没说就送了我一块。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友善,这是传承在中国文化里的基因。陆有富说,冕宁火腿这么好吃,自己要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制作,让彝族火腿走出中国、走到世界。

这趟凉山之行令我印象深刻。这里不再是人们过去印象中那种贫穷和闭塞的样子,相反,当地人热情好客,孩子们也充满朝气、活力和知识。彝族的文化丰富又具有特色,并且有很多人都在身体力行地助力传承。我喜欢和这里的人打交道,希望很快能重访大凉山。

编辑:陈欣怡

今日视频推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