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做了10年总督,死后虽欠下一身债务,但皇帝下旨:钱由国家来还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

在晚清的封疆大吏中,丁宝桢怎么排也排不到第一梯队里面去,他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人的差距还是有的。可丁宝桢有一样是别人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清廉如水。他在四川总督任上10年,去世后竟欠下了一屁股债,堂堂总督的家属连回老家贵州的路费都没有。

他做了10年总督,死后虽欠下一身债务,但皇帝下旨:钱由国家来还

丁宝桢,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岳州知府、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四川总督。

让丁宝桢一举成名的是他诛杀了慈禧宠监安德海,曾国藩、李鸿章对丁宝桢此举都很佩服,称他是“豪杰”。由于丁宝桢杀安德海,得到了慈安太后、恭亲王、醇亲王的支持,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慈禧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可是在丁宝桢这她破了例,不仅尽释前嫌,还在光绪二年提拔他为四川总督。

此后,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一干就是10年,直到病逝。在这期间,他对四川的政治、军事、吏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留下了一系列骄人的政绩。

在吏治方面,丁宝桢奏请朝廷改革官吏任用制度,当州县官空缺时应该选拨年轻有为的人充实地方,而不是按照旧规由候补的人员按照序齿轮班,依次递补。丁宝桢还严厉惩罚贪官污吏,弹劾了一系列的官员,其中包括四川按察使方浚颐、盐茶道傅庆和蔡逢年等高级官员,同时还下令革除了许多官场陋规、陋习。

晚清官场上各级官府衙门都要向下属收受节寿规费以及冰敬、炭敬、瓜敬、别敬等名目的变相贿赂,借以通声气,保官位,求升职。这些陋规被丁宝桢下令一律革除,各级衙门所需经费,采取公开补贴的方式,按照等级每年定额发给补贴。

按照这个制度,身为总督丁宝桢每年可以从藩库领到12000两,可是他从来都没有领过这笔钱,直到他死后,这些钱还存在官运总局,最终成为了公款。而他自己却将俸禄的大部分用作当地的公益事业,为此,他欠下了不少的债务。

他做了10年总督,死后虽欠下一身债务,但皇帝下旨:钱由国家来还

在经济方面,首先是改革盐政。清初规定,川盐实行计口授盐,各州县自行招商领部引,然后在指定的盐场配盐,只能在本州县售盐。盐商除了认领“盐引”外,还获准运销“引盐”十分之一的“余盐”,不用纳税。

因此,夹带私盐的问题非常严重,更因为盐商在交完盐后,加上盐本、运费、应酬等开支,可以自行规定盐的价格,他们往往与官府勾结,抬高盐价。自乾隆二年至光绪初年,四川的盐价上涨了六倍之多,灾荒年月更上涨十月倍。

官盐价格如此之高,百姓自然吃不起,一些胆大的无业游民或贫苦百姓往往组织起来,聚众贩卖“私盐”。由于私盐难以禁绝,盐商的利润大大减少,也影响了国家税收。无奈之下,清政府采取严行缉私和开征盐厘两种手段来保证盐税的征收。这样,盐贩子和政府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

丁宝桢主政四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密部严防、调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私盐的运输。经过半年多的整顿,私盐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随后,他又对盐法进行了改革,实行官运商销,即让百姓能吃得起盐又能增加政府的税收,唯一受到损害的就是那些从盐业中渔利的贪官。

光绪四年,丁宝桢筹备的四川机器局建成并投入生产,这家近代官办企业既能制造机器和枪支,还能生产火药子弹。在后来的十几年中,还曾多次增加机器设备,扩大生产。到光绪十五年,机器局已经能生产克努伯炮弹、军用皮革制品以及消防水枪等产品,在中法战争中,四川机器局为前线军队运送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在民生方面,丁宝桢组织民工修复都江堰故堤,还民数十万耕田。在这期间,他12次亲临工地视察,当工程因发生特大洪水而出现事故时,他都主动承担责任,诚恳地检讨自己的过失。

光绪十一二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他临死前,上了一份奏折。在奏折他分析了西南及沿海的局势,建议朝廷加强战备。最后他还提出,自己为官多年欠下了同僚、同乡十余万两债务,如今身死,希望皇上能帮他还债。

他做了10年总督,死后虽欠下一身债务,但皇帝下旨:钱由国家来还

光绪帝看到这份奏折的时候,据说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他下旨说丁宝桢欠下的债由国家来还,由户部拨款。并赐予他太子太保,谥“文诚”。丁宝桢死后,他的家属连回家的费用都没有,还是四川官员们给凑的路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