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謊言,魏惠王畏懼秦國遷都大梁?

作者:石說大史話

魏惠王是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任君主,姬姓魏氏,名䓨,今山西省夏縣人(古稱安邑)。看過《大秦帝國》的,對于這位魏惠王多會有些微詞。大秦帝國見證的是秦國崛起,卻也見證了戰國首強魏國的衰落,而将魏國帶向衰落的正是魏惠王。

千年謊言,魏惠王畏懼秦國遷都大梁?

魏惠王又被稱為梁惠王,之是以有這樣的稱謂,是因為其在位期間,将魏國都城由安邑遷往大梁(今河南開封)。而魏惠王之是以遷都,在《史記》和《資治通鑒》提到,因為經曆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實力大降,西邊秦國經曆了商鞅變法,安邑靠近秦國,為了躲避強秦,魏惠王不得已遷都大梁,當真是憋屈至極。

千年謊言,魏惠王畏懼秦國遷都大梁?

關于魏惠王遷都大梁的時間,《史記》提到是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339年前後。然而這本書有一個沖突點,在《史記·孫膑龐涓列傳》中,桂陵之戰有一段圍魏救趙,原文“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面對魏國大将龐涓進攻邯鄲,援救趙國的齊國軍師孫膑建議包圍大梁,如果此時大梁隻是魏國普通城池,不是魏國首都,孫膑包圍的目的何在,龐涓有必要那麼着急回師馳援嗎?

千年謊言,魏惠王畏懼秦國遷都大梁?

《竹書記年》、《漢書》、《水經注》以及《戰國策》等資料,對于魏惠王遷都大梁時間有不一樣的見解,認為是魏惠王六年,即公元前364年。此時,魏惠王繼位不久,經過魏文侯、魏武侯的積累,正是魏國最強大的時候。

關于魏惠王為什麼遷都,有這樣的解釋。一來秦國雖然沒有進行商鞅變法,但在秦簡公、秦獻公的改革下,不一定能打赢魏國,時不時的騷擾還是讓魏國不勝其煩。

千年謊言,魏惠王畏懼秦國遷都大梁?

魏國位于四戰之地,西有秦國,東有齊國,北與趙國相鄰,南部有楚國威脅。魏惠王早期,魏國的重心主要在東邊,為了應對齊國的挑戰,更好控制東部土地,遷都大梁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不得不說,魏惠王早期還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竹書記年》載:“(魏惠王)十四年,魯恭侯、宋桓侯、衛成侯、鄭(韓)厘侯來朝。”《戰國策》提到:“梁君伐楚勝齊,制韓、趙之兵,驅十二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

千年謊言,魏惠王畏懼秦國遷都大梁?

在魏惠王的努力下,魏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然而魏惠王依仗強大的軍力四處征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失敗,讓魏國精銳盡失,徹底淪為二流國家。

更為可惜的是,幫助秦國變法的商鞅原在魏相公叔座手下任職,公叔座臨終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表示就算不重用也要把商鞅殺掉,可惜魏惠王看不上商鞅,也沒有聽勸,終于使得商鞅投奔秦國,為魏國日後的衰亡埋下了伏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