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史記》

此為魏惠王對儒學大師孟子的提問,問的是如何提升魏國的國力。魏國的發展可以說是戰國時代起伏最大的,魏惠王之前,魏國是整個中原地區最強大的諸侯國,對時代的發展和格局的變化有着很大的決定權和話語權。

但是在魏惠王之後,魏國的國家發展卻開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還經曆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場重大戰争的失敗。此後,魏國直接從超級大國的地位上被拉了下來,戰國初期的發展時段也由此結束。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對于此,就是魏惠王自身也對原因不甚明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魏國如此的發展狀态呢?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為何魏惠王會找上孟子,也就不難了解魏國衰落的原因了。

一、魏惠王與孟子的千古問答

因為魏國國家地位的衰落,魏惠王就這一問題找上了儒學大師孟子,并且向孟子詢問如何為國家尋求利益。針對這一問題,儒家大師孟子自恃甚高,他首先将魏惠王批評了一頓,他說,魏惠王作為一國之君,怎麼能夠言及利益呢?

如果一國之君說利,那麼上行下效,臣民們也會言及利益,如此,國民都在為自身尋求利益,又有誰還會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呢?這是孟子的主流觀點之一,叫做何必約利?

之後,孟子又為魏惠王規劃了一條看似非常理想的道路,也就是儒家的王道主張,要求魏惠王從百姓的養生喪死等各個方面出發,首先安定好民風民俗,解決百姓的各類生活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國家的凝聚力,達到王天下的地步。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但是孟子的這種答案站得住腳跟嗎?實際上是不能的,因為戰國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天下大亂的年代,各個國家之是以會爆發戰争就是因為在利害關系上的不對等,說白了就是因為利益而産生了糾紛。

在這個時候讓其中一個國家不談利益,那麼還有什麼發展的動力呢?當真就變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以孟子的答案對于整個魏國來講沒有實際的價值。

可是魏惠王與孟子的接觸卻沒有就此終結,反而愈發的頻繁。對于魏惠王來講,他的出發點是要為國家尋找富強之路的,孟子作為儒學大師,他的觀點自然是人盡皆知的,也就是說,魏惠王在問出問題的之前就已經知道孟子的答案了。

那麼去問一個早已經知道答案的人問題,豈非是滑天下之大稽?由此來看,魏惠王對于孟子的禮賢下士更像是一場作秀。

當然,僅憑這一點,我們無法斷定魏惠王的真實目的,但是當我們了解到魏國對于其他人才的态度之後,魏國的目的也就顯而易見了。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對待人才的嚴寬内忌

我們從整個戰國時代的發展曆史來看,時代的格局大部分都是由專業的人才來改善的,比如說戰國初期的商鞅,他用驚世的變法改寫了整個戰國時代的格局,讓最為弱小的秦國便成了最為強大的國家,奠定了秦國霸主地位的形成。

比如說張儀,他的連橫政策打破了山東六國的合縱,改善了秦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減小了秦國發展過程中的壓力,甚至可以說是救秦國于合縱的危難之中。

再比如說範雎,他的遠交近攻政策為秦國的發展登臨巅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因為這樣的政策才有了後來奠定秦國真正霸主地位的長平之戰,才有了與齊國的交好,也才解決了東進過程中的後顧之憂。

這些人才都是秦國才發展的過程當中的關鍵。

但是諷刺的是,這些人才最開始的選擇都不是秦國而是魏國,可他們在魏國遇到了什麼呢?是魏國的排擠甚至是折磨。

對于商鞅,魏惠王連殺他的興趣都沒有;張儀也是在貴族的糾纏當中飽受排擠,最終隻能逃往楚國避難;而範雎更是受盡委屈,隻能通過裝瘋賣傻來保全自身的性命。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而在此後,也正是這些人給予了魏國巨大的打擊。除去他們之外,還有吳起樂毅等人,吳起對于魏國的貢獻是無法衡量的,如果沒有他打下其它國家近百座城池的戰功,前期的魏國哪怕有十個李悝,恐怕也不能夠奠定超級大國的地位。

而樂毅則是魏國名将樂羊之後,對于他魏國置之不理,放任出走,如此的魏國能夠當做是一個真正愛惜賢才的國家嗎?魏惠王的真實目的是否已經暴露了呢?其實他不過是想為自己的無能尋找一個借口罷了。

三、表面求賢以掩蓋傷痛

魏惠王時代的魏國失去了超級霸主的地位,對于國家的這種衰落,國君是要承擔絕大部分責任的,但是魏惠王明顯不願意去承擔這樣的責任,不願意承認是因為他放走了商鞅,放走了孫膑,錯信了龐涓,才導緻了如今的境地。

是以他開始大肆求才,可對于他來講,真正的人才的到來卻很有可能分走部分國家權利,他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件發生,他也不願意像秦孝公一樣在一個能臣的建議之下去上司,他隻想做魏國真正的主人。

是以權衡之下,他隻能找到儒家的孟子,找到陰陽家的淳于髡。因為魏惠王完全知曉他們的觀點,他很清楚這些人的學說根本沒有辦法在這個混亂的時代裡應用,如此,既避免了自己在人才任用上的失誤,同時也不會分出自身手中的權利,豈非是兩全其美?

魏國為何會衰落?可能人才的缺失是魏國衰落的根本原因

小結:

但是曆史的幽默之處在于,他總是能不動聲色地撕毀那些企圖迷惑他的大僞面具,魏惠王的這一行為為魏國後來在人才上的任用埋下了巨大的禍根,也将國的用人制度變成了一條僵直的黑線,為魏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可謂是不易悲哉的!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