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陵之戰:擊殺龐涓,打殘魏武卒,重傷魏國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齊威王釋放龐涓回魏國。各大國之間雖停止了大規模戰争,但天下風雲湧動。

時間往回推,在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忽視一個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大才。當時魏國相國公叔痤病危,魏惠王前去看望。

魏惠王問公叔痤,繼他之後誰可以當相國。

公叔痤推薦他門下中庶子公孫鞅,魏惠王不悅,認為公叔痤病糊塗了,沒有重用公孫鞅。

公叔痤死後,公孫鞅安葬了公叔痤,不久後聽聞秦孝公求賢,于是前往秦國求官。而後公孫鞅在秦國推動變法,被封于商地,後世稱為商鞅。

由于魏惠王未能重用公孫鞅,為魏國埋下一個巨大的隐患。商鞅不僅使秦國強大起來,成為了魏國身旁的定時炸彈。而且商鞅為秦國東出不被魏國阻礙,挑撥魏國與東方列國的關系。

秦國變法強大後,商鞅遊說魏惠王道:“魏國的實力無疑是最強,我秦國願意支援魏國,您不如召開諸侯盟會,去侯稱王。”

商鞅不斷誘導魏惠王相仿齊桓晉文召開諸侯盟會,借此來挑撥魏國與東方列國的關系,進而借助他國之手削弱魏國。

桂陵之戰後魏惠王意識到當魏國有吞并趙國的趨勢時,齊、楚、秦皆與魏國發生軍事上的摩擦。是以他可能認識到魏國雖然足夠強大,但是不足以一國之力對抗天下,而效仿齊桓晉文稱霸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魏惠王又不滿足霸(伯)這個稱謂,于是稱王。

在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澤召開諸侯大會。然而當天下諸侯紛紛來到逢澤參加諸侯大會,偏偏南韓跟着齊國唱反調,不去參加諸侯大會。

魏惠王大怒,就挑了南韓這個軟柿子捏,于是魏國派兵攻打南韓。南韓五戰五敗後,派遣使者前往齊國求援。

南韓之是以敢不去逢澤之會,是因為暗地與齊國達成抗魏聯盟。畢竟身旁躺着魏國這隻大老虎誰能不害怕,連強大趙國都被打服乖乖去參加逢澤之會,是以南韓不得不為自己考慮一下。

然而沒有實力,就算有白紙黑字的盟約都沒啥用。南韓不斷派使者前往齊國求助,而齊國卻想讓魏韓兩國互相消耗。而當時虎視眈眈不隻有齊國,秦、楚、趙等國也毫不含糊,都在摩拳擦掌,準備痛打“落水狗”。

南韓隻能有苦,咬碎牙往肚子咽,倘若南韓滅國的趨勢明顯,幾個大國不介意瓜分南韓。

在南韓五戰五敗後,已經無力抵抗魏國。齊國也終于決定救援南韓,畢竟南韓若是亡國,好處最大就是魏國。

齊國在桂陵之戰慘勝魏武卒後,親身體驗到魏武卒的強大,于是舉全國之力,訓練出了殺手锏技擊士。

齊國此次援韓擊魏,不僅派出大量軍隊,而且将技擊士這支王牌部隊全部投入,可見齊國的決心,必然要與魏國一決雌雄。

此時龐涓帶領魏軍即将攻破南韓,見到齊國聲勢浩大地沖向魏國國都大梁。魏國立馬放棄南韓這塊到口的肥肉,龐涓立馬率軍回防。

畢竟魏國攻打南韓是由于南韓不給魏國面子,不去參加逢澤之會。然而仔細琢磨一下,當時南韓遠不及趙國,為何敢不給魏國面子?倘若南韓沒有齊國撐腰,一貫“溫順”的南韓哪裡敢去摸老虎的屁股?

魏國立馬率兵回防,不僅擔心這次聲勢浩大的齊軍玩真的,直接猛攻國都大梁。而且攻破弱小的南韓不足以展示魏國霸主的實力,攻破齊國才能使列國再次震驚,臣服魏國,到時候南韓這塊肥肉還得乖乖跑進碗裡去。

而齊國還是走圍魏救趙的劇本,但是演繹出全新的精彩畫面。

孫膑見龐涓回防,絲毫不考慮顔面問題,調頭就跑。

龐涓回到大梁後,魏惠王怒火中燒,不僅因為當初桂陵之戰時龐涓不顧君令,而且龐涓此次回防态度消極,再次挑戰魏惠王的權威。于是魏惠王以太子申為統帥,與龐涓合兵十萬追擊齊軍。

魏惠王以實戰不多的太子申為統帥,放棄了軍事大才的龐涓,無疑是決策的失誤。

孫膑雖不斷後退,但是吊着魏國的胃口,讓魏國打不到又不願退。

龐涓深知孫膑的厲害,擔心太子申魯莽行事,掉進孫膑的圈套,于是派出大量的斥候(探子)增強對齊軍的偵察。

孫膑也知道很難讓龐涓在同個地方栽兩次跟頭,于是不斷加碼,賣力表演齊軍怯弱。在即将退出魏國的地盤時,孫膑再出奇招。第一天讓齊軍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竈,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

由于齊人富有,齊人極其惜命,在戰場上十分怯弱,是以齊軍怯弱是天下皆知的事情。當檢視到齊軍不斷減少竈時,龐涓大喜,認為齊軍已經潰不成軍。

而後接連兩天的喜訊讓龐涓失去了原本的謹慎,為友善作戰,龐涓獨立帶領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孫膑以逸待勞,在馬陵設下埋伏,借助地勢,大量弓弩手躲藏在狹長的馬陵道兩旁的密林中。為防止魏軍撤退,孫膑在馬陵峽谷口埋伏下齊國王牌部隊技擊士。

黃昏時刻,天色昏暗,龐涓來到馬陵。急于求勝的龐涓并未在意馬陵地形險要。

馬陵道狹長,兩旁有大山是絕佳的埋伏地點。

龐涓一頭猛紮進馬陵道,到馬陵道近半時,枯木倒下,阻礙了魏軍前行。

孫膑立馬下令萬弩齊發,毫無防備的魏武卒紛紛倒下。箭雨過後,隐藏在馬陵道兩旁和馬陵道口的技擊士沖向魏軍,堵住魏武卒前後去路。

馬陵之戰:擊殺龐涓,打殘魏武卒,重傷魏國

龐涓成為“甕中之鼈”,魏武卒隻能以血肉之軀向前沖鋒。魏武卒雖悍勇,但是齊軍設下多道壁壘。

既然是最善攻堅的魏武卒在齊軍的無數道壁壘下,不斷倒下。最終一代神話魏武卒在馬陵跌下神壇。

齊國的技擊士、魏國的武卒都是一代神話,讓列國顫抖的存在。雖然魏武卒被技擊士重傷,但是依舊難以聲明兩者的強弱。畢竟魏武卒由吳起創立後經過多年的損耗,已經不在巅峰狀态,而技擊士正是鼎盛時期。

列國在在見識到魏武卒的強悍後,都開始模仿魏武卒,訓練特種部隊。各國訓練出來的特種部隊可能不及魏武卒,但是兩者差距已經不大。再加上地勢的優勢、敵乏我盛的狀态,魏武卒戰敗是不可不避免的。

而且兩支軍隊對戰的勝敗不隻由士兵強弱決定,天時、地利、将領、陣型都會影響到最後的勝負。

一陣厮殺後,龐涓見大勢已去,準備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意思是我的失敗成就了你小子啊!

桂陵、馬陵兩場戰役不僅孫膑與龐涓兩人的較量,更是齊威王帶領齊國與魏惠王帶領魏國的對決。

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數十萬人,俘虜魏國主将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列國紛紛落井下石,秦國再次進攻魏國的河西之地。

自此魏國由盛轉衰,齊國稱霸中原,齊威王成為自魏國後第二位霸主。

再回頭看看南韓,這倒黴蛋不僅沒因魏國的衰弱得到好處,而且幾乎被魏國打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