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鄧石如《荀子宥坐篇》軸,紙本,篆書,縱117厘米,橫74厘米。此作錄《荀子·宥坐》篇。
鄧石如篆書有多種面貌,早期謹守古法,中年後突破傳統玉箸篆風格,融入金石銘文的特點,并摻入隸書筆法,具有婉麗圓勁、灑脫自如的風貌。此作為鄧石如早期篆書精品,深受秦《峄山碑》及唐李陽冰篆法影響,屬傳統玉箸篆範疇,筆畫勻細圓熟,收筆處略出鋒,結構謹嚴,風神清朗俊爽。
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問于
守者:此謂何器?對曰:此蓋宥坐之器。孔
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
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于坐側。
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迺注之水,中則
正,滿則覆。夫子喟然歎曰:于戲!夫物有
滿而不覆者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
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
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
四海;守之以謙,則所謂損之又損之道
也。頤齋大人屬書。鄧琰。
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甯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頑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諱,故以字行。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于小篆。
鄧石如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作為震古爍今的書法大家,鄧石如是以貨真價實的創新赢得我們尊敬的一個典範。與他同時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他的書法列為“神品”,譽為“四體書皆國朝第一”。
鄧石如篆書有多種面貌,早期謹守古法,中年後突破傳統玉箸篆風格,融入金石銘文的特點,并摻入隸書筆法,具有婉麗圓勁、灑脫自如的風貌。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本平台所載圖文等稿件均出于為公衆傳播公益目的。本平台使用的非本站原創,圖、文等内容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者聯系,如若内容版權人認為本次轉載行為不當,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