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時期的楊朱學說,在後世為什麼會失去了地位?

作者:海南小甲

踏破璀璨的曆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當機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曆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戰國時期的楊朱學說,在後世為什麼會失去了地位?

楊朱的學說在戰國時期确實曾經獨樹一幟,獨領風騷過,但是後期因孟轲等人都對楊朱學說排斥,後世的學者也對它望而卻步。再加上秦始皇焚書,漢朝皇帝獨尊儒術,導緻楊朱學說在後世就失去了地位。 

楊朱是在墨子提出自己的墨家思想之後,因為墨家思想對人道德的限制超越了人的極限,是以楊朱才提出了自己的學說,來反駁墨子的思想。因為學說近于道家的思想,是以勉強把它歸類到道家思想中。楊朱學說的中心思想就是“貴己”,就是強調了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後世很多人為了排斥而排斥,将這種“貴己”形容稱為是一種“自私”、“堕落”的思想,是以導緻了學說的敗落。

在生死觀上,楊朱學派認為,人有生便有死,人人都是如此。而且人生在就有賢能、愚蠢、貧賤的差别,但是死了之後都會化作一堆白骨,蕪舜與桀纣在這一點上和普通人也沒有不同。

另外就是楊朱學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己。人生來最重要的莫過于自己的生命了,生下來非常不容易,死去卻很簡單,人隻有這短短的一生,是以要萬分珍貴,要樂觀地生活才對。一切都要以人的存在為基礎,不要使人的生命受到損害,死了就沒有機會了。而且楊朱也對墨家學派的道德觀也提出了反駁,認為道德是人性之上附加的産物,人性本來如水般清澈,加上了土就變渾濁了,是以保持人自己的本性。

楊朱思想

關于楊朱的思想,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别做一些簡單的闡述,因為各種曆史原因,楊朱學派被後世儒學家們曲解和錯誤解讀,有了極端的觀點的産生,是以這裡也會做更加客觀的描述。 

楊朱學說的最中心的觀點就是強調人主觀的重要性,這一點就展現在了“貴己”。認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人隻要短暫的一生,珍惜生命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以人的存在為貴,自己不去傷害别人,别人也不能來傷害自己。而且楊朱要提出了全性真保,強調了人應該順應自然,在自己的身體的欲望之内享受到身邊的東西,而不能夠過多地貪得無厭,不能為外物所傷。這是楊朱學說的主要觀點。

在政治上,楊朱的思想則是非常有名的那句話“一毛不拔”,這句話被儒學學者的誤解變成了吝啬、自私的意思,其實原意主要是不為别人的利益而損害自己的利益,也不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損害别人的意思。在楊朱看來,這樣就是大治了。楊朱還認為,治理這個社會的人要“賢”,而且還要謙虛,要“行賢而去自賢之心”,意思就是人的行為賢德但是心裡而不自以為賢德。

在道德上,楊朱反駁了墨子的說法,認為道德是加在人身上的風俗習慣,人生來本來就是善良、溫厚的,隻需要在生活中積累這種各樣的習慣就可以了,而并不要一直用道德來限制自己。

楊朱過于宋東

楊朱過于宋東,是古籍中記載的關于楊朱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其中也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學。

故事說,楊朱在一次出遊在外,路過了宋國東邊的一家旅店。這家店的店老闆有兩個妾室,其中一個長的醜,一個長的美。長的醜的這個妾的地位要高于那個長得美的妾。楊朱一好奇,就問店老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店老闆回答說,漂亮的人自己認為自己漂亮,但是我并覺得她漂亮,醜的人自己覺得自己醜,但是我卻不覺得她醜。楊朱從中感悟到了道理,就對自己的學生們說,如果行為賢德的同時還要去除掉自己心中自認為賢德的思想,這樣到哪裡不會受到贊美呢?

先抛開這其中楊朱的政治思想,就單單老闆說的這句話就是很多人今天需要學習的。我們每個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一個主觀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養成了對任何事物的欣賞和判斷能力。但是這個能力因為人與人成長環境的不同,是以判斷能力和欣賞水準有所不同,是以人與人之間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分歧産生。

但是在這個尊重每個人的社會裡,任何聲音、任何态度都有發聲的權利,這種權利不從對錯或者高低貴賤來分辨,隻是尊重每個人的不同而已。就像這個故事中的店老闆一樣,他不需要去認同别人的觀點,來判斷自己的妾哪個醜哪個美,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店老闆自己的判斷,但是也可以持有自己與老闆不同的觀點。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曆史和房産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小甲,每天都會更新好文章哦^_^

繼續閱讀